三、形而上學批判、意識形態批判和資本批判的高度統一(1 / 3)

馬克思主義哲學關注的不是所謂的世界的終極存在,而是“對象、現實、感性”何以成為這樣的存在,人的存在何以異化為這樣的狀態。傳統哲學以一種抽象的、超時空的方式去理解和把握存在,而馬克思主義哲學從實踐出發去理解和把握人的存在,從人的存在即社會存在出發去解讀存在的意義。馬克思主義哲學對本體論的這一變革與重建是與對形而上學的批判密切相關、融為一體的。

“形而上學就是一種超出存在者之外的追問,以求回過頭來獲得對存在者之為存在者以及存在者整體的理解。”[27]“形而上學是包含人類認識所把握的東西之最基本根據的科學。”[28]海德格爾的這一見解正確而深刻。形而上學形成之初,研究的就是“存在的存在”,力圖把握的就是“最基本根據”和“不動變的本體”。這就是說,形而上學一開始就與本體論密切相關,或者說,作為“論述各種有的抽象的、完全普遍的哲學範疇”,本體論“就是抽象的形而上學”[29]。

從曆史上看,形而上學在對世界終極存在的探究中確立了一種嚴格的邏輯規則,即從公理、定理出發,按照推理規則得出必然結論。這無疑具有積極意義,標誌著作為理論形態的哲學的形成。然而,哲學家們又把形而上學中的存在日益引向脫離了現實的人及其活動的存在,成為一種抽象的存在。無論是近代唯心主義哲學中的“絕對理念”,還是近代唯物主義哲學中的“抽象物質”,從根本上說都是一種與現實的人和現實的社會無關的抽象本體。因此,馬克思明確提出:“反對一切形而上學”[30],並認為哲學應趨向現存世界和人的存在,對人的異化了的生存狀態給予深刻批判,對人的解放和全麵發展給予深切關注,從而成為無產階級的“精神武器”和人類解放的“頭腦”[31]。這樣,馬克思便“顛倒”了形而上學,使哲學從抽象的宇宙本體轉向現存世界和人的生存的本體。換言之,馬克思主義哲學對本體論的變革與重建,是同對形而上學的批判密切相關、融為一體的。

馬克思對形而上學的批判沒有停留在“純粹哲學”的層麵上,而是將這種批判同意識形態批判結合起來了。在馬克思那裏,形而上學批判與意識形態批判同樣是密切相關、融為一體的。

按照馬克思的觀點,就意識形態表現為自在的存在、“獨立性的外觀”而言,它是虛假的;就意識形態與現實社會生活的必然關聯而言,它又是真實的。在資本主義社會,形而上學就是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或者說,是以意識形態的方式發揮其政治功能,從而為統治階級政治統治辯護和服務的。因此,“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後,曆史的任務就是確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人的自我異化的神聖形象被揭穿以後,揭露具有非神聖形象的自我異化,就成了為曆史服務的哲學的迫切任務。於是,對天國的批判變成對塵世的批判,對宗教的批判變成對法的批判,對神學的批判變成對政治的批判”[32]。

形而上學之所以成為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是因為形而上學中的抽象存在與資本主義社會中的“抽象統治”具有同一性。“個人現在受抽象統治,而他們以前是互相依賴的。但是,抽象或觀念,無非是那些統治個人的物質關係的理論表現。”[33]“統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治地位的思想。這就是說,一個階級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著物質生產資料的階級,同時也支配著精神生產資料……占統治地位的思想不過是占統治地位的物質關係在觀念上的表現,不過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占統治地位的物質關係;因而,這就是那些使某一個階級成為統治階級在觀念上的表現,因而這也就是這個階級的統治的思想。”[34]這就說明,現實社會中抽象關係的統治與形而上學中抽象存在的統治具有必然關聯性及其同一性。用阿多諾的話來說就是,形而上學的同一性原則與現實社會生活中的同一性原則不僅對應,而且同源,正是在商品交換中,同一性原則獲得了它的社會形式,離開了同一性原則,這種社會形式便不能存在。所以,形而上學的同一性就是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或者說,形而上學的同一性以意識形態的方式在資本主義社會發揮其政治功能。

“哲學隻有通過作用於現存的一整套矛盾著的意識形態之上,並通過它們作用於全部社會實踐及其取向之上,作用於階級鬥爭及其曆史能動性的背景之上,才能獲得自我滿足。”[35]哲學總是以抽象的概念體係反映著特定的社會關係,體現著特定階級的利益和價值訴求。哲學既是知識體係,又是意識形態,追求的既是真理,又是某種信念。馬克思自覺地意識到這一點,所以,在馬克思那裏,形而上學批判進行到一定程度必然展開意識形態批判。在這種雙重批判中建立起來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是客觀認知某種規律的知識體係,更重要的,是批判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我們不能從西方傳統哲學、“學院哲學”的視角去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而應從形而上學批判與意識形態批判雙重批判的視野,從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這一新的實踐出發去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留給(後來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的任務就是去創造新的哲學介入的形式,以加速資產階級意識形態霸權的終結。”[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