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黛玉跟清照像是雙生的姊妹兩個(2)(2 / 3)

這麼難的事,正是黛玉最感有趣的。她當即說道:“你多喝一鍾,我替你說。”隨之一番口若懸河,直把眾人又“壓倒”了一回。

總之,黛玉與清照十足的神似——既愛爭強又好勝,還樂於顯擺。

而今,我們便看得極清極楚的了。黛玉打一落草,她的性格就與清照不離不棄了。

我竟想到:是不是正因若此,雪芹方將那“不離不棄”鏨到了燦爛的一個金鎖上。隻是他一時疏忽,叫寶釵搶去戴上了。所以,寶釵才藏在排扣裏麵。

四、黛玉的政見因何那般狠

黛玉這詩,

原是這等的凶狠、毒辣。

真就是由清照那源裏淌出來的流。

便是黛玉的筆法、格式,乃至用典,

都跟清照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

且又都是拿這玩意兒去“進上”,

專讓那穿黃袍的看。

這不是鳳姐戲弄劉姥姥,

而是作弄賈瑞。

忒狠了點兒。

政見,原是如花之顏色、火之光一般,最是一個人心性才情的標識。

政見極高的人,自有評判世間的準繩。這準繩,不是芸芸眾生的,不是名士高人的,亦非皇帝朝廷的,偏偏是他自己的。清照的政見,又正是極奇異、極赫然的。

清照對那為官做宰的,竟是極其不待見。便是皇帝、大臣,便是公爹、丈夫,她攻訐起來也不留一點兒情。黛玉又何嚐不是如此呢?

賈雨村是黛玉的老師,且又由揚州送她至賈府。便是不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那賈雨村也應為黛玉所感念的了。誰知黛玉待他,竟連待趙姨都不及的。賈雨村時常來至賈府,黛玉便是不去請安,托寶玉代為問候一聲,亦不為過吧。可黛玉壓根兒就不曾微有此意。黛玉對梁上的燕子都那樣關心,必是等它回來方才放下簾子。難道賈雨村這朝廷命官,竟是連禽獸都不如的?

湘雲曾勸寶玉:“也該常常的會會這些為官做宰的人們,談談講講些仕途經濟的學問,也好將來應酬世務。”

寶玉當即回道:“姑娘請別的姊妹屋裏坐坐,我這裏仔細髒了你知經濟學問的。”繼而又道:“林姑娘從來說過這些混賬話不曾?若她也說過這些混賬話,我早和她生分了。”

這便是黛玉連句混賬話都沒有的。

然卻很有一班人,嚐以為清照說了“混賬話”。這便是她的端午帖子詞。

清照代人作過五首帖子詞。隻看其中二首,大略也可看出清照是否混賬了。一是前麵曾引過的《皇帝閣春帖子》:

莫進黃金簟,

新除玉局床。

春風送庭燎,

不複用沉香。

冷眼乍看,讚頌皇上如此儉樸,當然是混賬話。實則是讀者與趙構皇帝一樣,皆被清照瞞蔽了去。

趙皇帝果然這等廉潔,這等簡樸嗎?不必看他的皇宮,亦不必看他手下的貪官汙吏,隻看那賢良美名的嶽飛英雄罷。

清照作這詩的前一年,嶽飛被殺,嶽府被抄。僅抄沒其占有的土地,便有“水田七百多畝,陸地一千多畝”。(《宋會要稿》)隻憑這一千七百多畝地的租金,便是睡睡玉局床,燒燒沉香之類,大略也算不得奢侈了。

何況那皇帝老子。

那麼,趙皇帝竟為何要儉樸呢?清照作詩前兩年,紹興十一年一月。趙皇帝與活捉他父兄的金國,忙忙地簽訂了《紹興和議》。明文約定了“南宋每年向金國輸納白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中國史綱要》)。且南宋向金國稱臣,“世世子孫謹守臣節”。

另有趙皇帝他娘韋氏,每年向金國皇後贈送的珠寶玉器、殊方異物,直以萬計。且金國皇帝一說要什麼,趙皇帝便踢天弄井地變弄了來,顛顛地送上去。

諸君知了背景再讀清照詩,你說那“新除”的“玉局床”,“不複用”的“沉香”,連同那“黃金簟”,省下來送到哪裏去了呢?

斥罵皇帝如此混賬的,還是混賬話嗎?

再看另一首:

意帖初宜夏,

金駒已過蠶。

至尊千萬壽,

行見百斯男。

《皇後閣帖子》

“百斯男”是《詩經》的典。原是頌揚文王,定有數不清的貴子誕生。

南宋因戰亂饑荒,人口銳減,世人皆以多子為幸。若按常人所解,清照又祝皇帝萬壽無疆,又頌他“百斯男”,這自然是溜須拍馬了。

一旦看清了背景和清照使的典,竟又不同了。

趙構稱帝那年曾有一子,名喚趙旉。趙旉天生孱弱,三歲時,宮女碰翻了香爐,嘩啦一聲他便嚇死了。趙皇帝又被金兵嚇出了陽痿。盡管宮妃如雲,他卻鞭短莫及,終未再得一子。清照作詩這時,趙旉已夭亡十四年。趙構那斷子絕孫的兆頭,已是上來了。

再看清照那典:

“意帖”。《浩然寶雅談》說,唐中宗時,四月間,群臣畢從作詩賦,書為“意帖”掛於禁苑。

“金駒”。《莊子》說,人生似陽光由牆縫掠過,轉瞬即逝。

“蠶”。《博物誌》說,“蠶三化,先孕而後交,不交者亦產子”。

“千萬”,務必的意思。

“行”讀作杏,意即“天子崩也”。(《辭源》)

這便知道清照說的是什麼了:頌聖的意帖,適宜端陽節這初夏時分懸掛,隻是蠶生三四月間,此刻已是五月。現今的陽痿人,便是如蠶那般不交亦產子,產子的時節也如金駒過隙,過去了。皇帝呀,你千萬要長壽啊,那樣到你死的時候,就有一百個兒子了。

你看這帖子詞,竟是何等刻毒!

且這清照,不是寫來敝帚自珍、孤芳自賞的。恰是貼到皇宮裏,命皇上皇後文武百官咀嚼品味的。天下人除了清照,哪個作得這種詩?

我想,雪芹必定是讀懂了清照的意。否則,他怎讓黛玉也來了一回呢?

隻看《世外仙源》的壓卷兩句:

何幸邀恩寵,

宮車過往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