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本逐末·(1 / 1)

典出《呂氏春秋·上農》。

民舍本而事末則不令,不令則不可以守,不可以戰。

又見《戰國策·齊策》。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書未發,威後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使者不悅,曰:“臣奉使使威後,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後尊者乎?”威後曰:“不然。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舍本而問末者耶?”

戰國時,齊王派遣使臣去訪問趙威後,威後還沒有把信拆開,先問使臣說:“貴國那裏的莊稼好嗎?人民好嗎?君王好嗎?”使臣心裏很不愉快地回答說:“我是奉命來問候你的,你不問王,先問莊稼和人民,難道是先賤而後貴嗎?”威後說:“你的觀念錯了,沒有莊稼哪裏會有人民,沒有人民,哪裏來的國君呢?難道先舍根本去問末事嗎?”

“舍本逐末”意思是放棄根本的、主要的,而隻追求細枝末節,原指忽視農桑,從事工商,比喻輕重主次顛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