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能量和智商高低之間不存在絕對關係
智商高的人擁有的創意能量一定比智商低的人擁有的創意能量高嗎?是不是聰明人更富有創意思維呢?答案是否定的,創意能量的多少和智商高低之間不存在必然的聯係。創意達人可以是智商奇高的人,也可以是智商一般的人,甚至可能是智商偏低的人。所有的人都是擁有創意能量的,不同的是有的人給予了創意發展的空間,使之自由發展;而有的人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壓製腦袋中的念頭,使得創意不得而出。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
成人的智商比三四歲小孩子的高多了,可是成人的創意真的比他們高超嗎?在小孩子的世界裏,太陽可以是藍色的、綠色的、紫色的,馬路可以在房頂上,魚兒可以在天上飛……隻要他們喜歡,一切都是可能的;可是在成人的世界裏,太陽永遠是紅色的,馬路不可能在房頂上,魚兒隻能在水中遊……一切不符合規矩的念頭都會被打壓。可是創意恰恰是不合規矩的、奇怪的,甚至是不被大眾接受的。
英國倫敦大學心理學教授米高·艾森克曾經就創意和智商之間的關係做過專門的研究,他發現了這樣一個結論:創意的智商門檻在120左右,當人的智商超過120之後,智商越高並不意味著創意越多。也就是說,創意並不隻屬於高智商人群,智力一般的人也可以擁有無限的思維空間,也可以擁有很多的創意能量。事實上,創意的智商有時候甚至沒有門檻。
季筱幽是北京某大學的一名普通大學生,智商為110;譚貝貝是上海某大學的一名資優生,智商為130。2010年兩個人在某作文大賽中結緣。季筱幽學習成績很普通,屬於學校中最平凡的那一類學生,譚貝貝各方麵學習成績都很優秀,是學生裏的風雲人物。
然而,在這次作文大賽中,譚貝貝卻反常地輸給了名不見經傳的季筱幽。原來譚貝貝雖然智商很高,文筆很好,但是他的文章中規中矩,沒什麼新意,參賽文章是一篇很普通的抒情散文《離別的季節》;而季筱幽雖然智商一般,文筆也很樸實,但是她的文章極富新意,參賽文章《一杯水的一生》以水喻人,角度新穎獨特,獲得了評委們的一致好評。
由此可見,智商高的人不一定會比智商低的人更富創意。80後作家韓寒不是一個好學生,然而他的才華卻是有目共睹的。1999年,他的一篇《杯中窺人》使他獲得了“首屆全國新概念作文比賽”一等獎,而他的學習成績沒法跟那些好學生相比,甚至曾因期末考試七科不及格而被迫留級,最終因為多門功課不及格而選擇退學。按照現有教育製度來評價,韓寒不是一個好學生,他的智商普通,但他卻是一個擁有強大創意能量的人。
研究發現,智商高的人情緒起伏比普通人更激烈,情緒也更細膩敏感。對於智商高的人來說,學校的生活並不一定是快樂的、積極的。那些特立獨行、聰明的學生往往並不討老師和學校的喜歡,他們的才華不能得到自由的發揮,這種鬱鬱不得誌的狀態會讓他們變得孤僻,對學校生活產生疏離感。這種情況在進入社會上也會持續,甚至愈演愈烈。這種社會的不認同感對他們的創意思維會有很大的消極影響,使他們迫於壓力而控製自己頭腦中的創意念頭。而對於智商一般的人來說,他們學習、工作的方式往往隨大流,外界很少給他們太大的壓力。他們容易快樂、容易滿足,這種寬容輕鬆的氛圍有利於產生創意。
當然,這並不是否定智商高低和創意思維之間的聯係。智商是指一個人的記憶、觀察、想象、思考、判斷等方麵的智力水平,它們在人的創意思維形成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智力主要具有三方麵的作用:整合、分析和實踐。整合可以幫助人在看待問題時將其重新定義,或者從全新的角度來考慮,它是智力的一個比較重要的方麵,具有洞察事物發生和對其進行加工的過程的功能。創造力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將已有的舊信息和理論以全新的方式進行整合,從而利用它們找出全新的東西。
1974年,3M工程師富萊在參加禮拜時,習慣在歌本內夾張紙條作為標識,但紙條經常會在翻頁時脫落,他便思考如果有一種膠,有點黏性,但黏性又不太大,可以貼在紙條上,又可以重複撕貼,而不會破壞那張紙,就太完美了。於是,在這種想法的作用下,他開發了便利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