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暢銷書作家加藤昌治在其著作《考具》一書中這樣寫道:“一個優秀的策劃案需要綜合很多優秀的創意,筆記本、筆記紙等工具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夠激發很多創意。”在整理和歸納過去記錄的筆記的時候,你會發現,過去的很多想法可以串聯起來,使你獲得新的想法,從而激發出更多的創意。
學會忘記,才能得到創意
記憶力超強的人與記性很差的人,到底哪一種人更善於創新呢?通常情況下,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應該是記憶力超強的人更富有創新精神,因為他們的大腦裏掌握著更多的知識、技巧和經驗,然而事實上卻並非如此。實際上往往記性很差、非常健忘的人更善於創新,這真是一個奇怪的現象。
為什麼健忘的人反而更富有創意呢?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就像計算機用久了會積存很多垃圾,需要重裝係統以更新電腦,讓電腦更輕鬆一樣,健忘的人往往善於清除大腦中無用的垃圾信息,善於更新自己的頭腦,重置自己的思維方式。創意是什麼?說白了,創意就是一個重置大腦的思維方式、更新自己思維動態的過程。
俗話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大腦和計算機一樣,它的內存也是有限的,如果一個人的腦袋裏塞得滿滿的,全是東西,那麼它肯定沒有空間容納新的事物、新的想法。舍不得放棄那些舊的東西,你就不可能擁有新的想法。
清空腦袋,創意才會來
按照既有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絕大部分的人都非常害怕自己的大腦功能減退、健忘。這主要是因為在人們固有的思維模式裏,健忘往往意味著腦袋不好使、遲鈍或是愚蠢,會使人產生討厭自己的情緒,在無形中降低人們的自信心,使人感到自卑;而且不管是學生的考試,還是上班族的員工考核,往往都是記憶力更好的人成績更好,成為最後的贏家。試想一下,假如你在考試的時候忘記了溫習時記住的標準答案,幾乎沒有任何懸念,你必輸無疑;而你輸了的結果就是你的老師或是上司將對你不滿,或是完全忽視你的存在,你也就失去了升學或晉升的機會等。久而久之,記憶力逐漸被人們等同於聰明、有能力、優秀等正麵詞彙。
但是,記憶不過是腦袋的被動使用,並沒有發揮出大腦的最大能量。學習了新的知識、技巧或是積累了新的經驗,倘若隨意就忘記了實在非常可惜,因此隻有將它們儲藏在大腦裏才能體現其價值。這就像計算機安裝各種軟件、程序,大腦裏裝的東西越多,人們懂的東西就越多,這對於日後的工作和生活是有積極影響的。大腦是儲存知識的倉庫,倉庫裏自然是精神食糧越多越好。
不過,當人們需要使用大腦思考一些新事物、新思路的時候,就和前麵提到的情況大不相同,甚至完全相反了。倘若大腦裏堆滿了各種各樣的東西,它能夠運轉、使用的空間就小了,即使想轉動也轉不起來。大多數時候,人們並不是在思考新的事物,而是在現有的大腦儲存庫裏尋找那些既有的知識、經驗,以拚湊看似正確的答案。而這個答案不過是換湯不換藥,毫無新意可言。
蔡瀟是國內某知名室內設計公司的首席設計師,她的設計集創新、時尚、簡約、經濟為一體,備受業內外人士的追捧。然而她剛進入這一行的時候也曾犯過和諸多新手一樣的錯誤,即總是陷入思維定式,走不出客戶劃定的範圍。
2006年,蔡瀟研究生畢業之後順利進入一家室內設計公司上班。她接手的第一個案子是為一對80後小夫妻設計婚房,和大多數年輕夫妻一樣,這對小夫妻沒有太多的錢,但是渴望能夠擁有一個漂亮、溫馨、獨特的小家。在和客戶討論裝修風格的時候,對方給蔡瀟提供了自己喜歡的裝修圖片,然而正是這些圖片讓她犯了難,因為這對夫妻喜歡的裝修風格包羅萬象,從歐式古典風格、中式古典風格,到現代簡約風格、現代時尚風格等,應有盡有,蔡瀟想破了腦袋也沒想出個所以然。更讓她煩惱的是,她的思維完全被束縛在了那些圖片裏,每次下筆都會禁不住去模仿那些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