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獲得創意,可能很多人都會想方設法地搜集資料,比如上網或是看書。很多人以為掌握的資料越多,越容易產生創意,殊不知創意從來就跟知識的儲存量沒有必然的聯係,到後來人們才發現費盡心力找資料、看書都是徒勞無功的。可是,為了工作、為了生活,一定要在限期內拿出創意,於是人們就會不知不覺地做出變相抄襲他人創意的行為,並且自以為自己對創意的某些改變會讓別人毫無察覺,以為對他人的創意進行部分修改,這個修改後的創意就是自己的了。實際上,無論怎麼遮掩,抄襲的事實也是無法改變的。
為了讓自己避免落入抄襲的陷阱,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去看那些非常有趣、有意思的資料或書籍,不要讓別人的思維牽著你的鼻子走。倘若你讀到一本非常具有創意的理論書籍,你要做的不是認認真真地去研讀,而是果斷把它丟到一邊,因為它可能會害你成為一個偷竊者。
創意並不是一種普通的工作,即使你看了很多書,也可能一無所獲,你一本書也沒看過也可能會想到偉大的創意。創意更像一種“休息”,胡思亂想,東想西想,可能創意自己就跑進你腦袋裏了。
小心掉進抄襲的陷阱
前麵我們已經說過很多次,大腦的內存是有限的,認真翻閱和研究大量的資料和資源,大腦的內存就會不知不覺地被占滿,失去吸收新事物的想法。這就像我們的胃一樣,吃得太飽了,即使再多的美食放在眼前,也會喪失吃的意願,甚至會產生厭惡的感覺。由此可見,大腦內存的飽和狀態是不利於思考創意的。思維不能自由轉動,創意自然也就不會來了。
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包括廣告業、設計業、電影業等在內的很多創意產業亟須全新的創意企劃,而且這種需求是有時間限製的,一旦超過期限,即使想出來好創意也無法發揮其作用了。創意工作不能沒有時間限製的守株待兔,更不能天天躺在床上胡思亂想,等待創意的幸運降臨。我們想盡一切辦法卻想不到任何好點子,大腦又處於飽和狀態,完全沒辦法再依靠自主思維來思考創意,可是眼看期限馬上就要到了,這個時候我們就很容易掉進抄襲的陷阱中。
為了應付工作任務,人們會不自覺地模仿之前在資料中看到的某個不錯的創意,並且當事人還不認為自己正在一步一步地接近陷阱,甚至會誤以為那就是自己的創意。“我隻不過是恰巧想到了和他類似的創意罷了”、“我並沒有百分之百抄襲,我對其中的很多部分都進行了修改,就算我不是完全原創,但是也不涉及抄襲一說,我有自己的想法”……但是無論怎麼千方百計地為自己辯解,並試圖掩蓋抄襲的事實,但是這種有經濟或其他利益目的的模仿就是惡意的抄襲,這是不容更改的事實。
然而,很多人總是心存僥幸心理,以為經過自己的修改,別人就不會發現自己的抄襲行為,於是他們將別人的創意剽竊過來稍加修改,就當成自己的創意交上去了。然而這種掩耳盜鈴的做法早晚都會被揭穿的。
張萌原本是一家婚戀網站的企劃,上大學的時候她就經常逃課、掛科,學藝不精,畢業之後的這份企劃工作也是家裏托關係才找到的。每次公司要交企劃案的時候,她都非常發愁,因為她除了逛街購物、娛樂享受之外,什麼也不會。她很少思考創意,上學的時候每次到期末交論文的時候,她要麼花錢雇人來寫,要麼直接找幾篇相似的文章拚湊到一起,工作之後這個習慣還一直延續著。
依靠這種小聰明,盡管張萌的工作業績平平,但是由於“用工荒”,老板對她也還算滿意。但是俗話說“夜路走得多了,總會碰到鬼”,壞事做多了,總會被發現的。一次月末,由於連續半個月每天下班後她都直接去逛街,直到交企劃的前一天,張萌才開始著手準備企劃案。為了節省時間,她直接從國外某網站上下載了一個英文創意策劃案,用在線翻譯工具翻譯成中文,稍加修改後,第二天就直接交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