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暗喻
倘若把明喻之中的“像”“好像”“似”等比喻詞去掉,就成了暗喻,暗喻又叫隱喻,顧名思義,所謂暗喻是比喻法中最隱晦的一種表現手法。暗喻法最常用的表達方式為:A是B。暗喻的比喻特征比較隱蔽,常用“是”“就是”“成了”等表判斷的詞語來當比喻詞。
例如,袁鷹在《十月長安街》一文中寫過這樣一句話:“霎時間,東西長安街成了喧騰的大海。”這就是暗喻。
運用暗喻法製造創意的前提條件是本體和喻體之間存在相似點,比如“小李看到什麼東西都先聞聞,真成了一隻狗了。”這裏,小李聞東西的習慣和狗的習慣是相似的。倘若本體和喻體之間不存在相似點,就不能使用暗喻法。
相反的,倘若A和B之間具有相似點,而B恰好是一種未知的陌生事物,這時候就可以用A來比喻B。采用這種暗喻法創造新詞、命名,使B變得隱晦不明,這就是一種創意。此後但凡看到未知的陌生事物,就可以在已知的事物中尋找和它類似的事物,然後運用暗喻法來製造創意。
3.換喻
換喻也被稱為轉喻,是比喻法中最為巧妙的一種表達手法。所謂換喻是指某個詞被另一個和它存在相似點的詞所替換的修辭方法。簡單來說,明明在說A,卻不用A來描述這件事,而是用和A之間有相似關係的B來描述。比如,人們經常用“紅領巾”來比喻“少先隊員”,用“劍”來比喻“軍事力量”,用“黑帶”來比喻“跆拳道高手”……能夠使用換喻法製造創意的本體和喻體之間往往存在相關關係,而且這種相關關係獲得人們的普遍認可。
換喻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用結果比喻原因;二是,用使用者比喻使用對象;三是,用實質代替形式。
換喻往往能夠帶來意想不到的創意。比如人們常用“交杯”來替代喝酒,“交杯”這種說法要比喝酒更有創意。
4.提喻
所謂提喻是指明明想要說A,但是並不直接用A的名稱,而是借A所表現出來的某些現象來比喻A。提喻和換喻的區別在於,換喻的本體和喻體之間必須存在密切的關係或聯想,而提喻的本體和喻體之間隻要部分相似就夠了。
提喻可以分為這四種類型:一是,以部分喻全體;二是,以材料喻事物;三是,以抽象喻具體,或以具體喻抽象;四是,以個體喻整體。
例如,“生活令他感到厭倦”,這裏用“生活”來比喻“生活中那些讓他厭倦的事”,這屬於以抽象喻具體;用“白帆”來比喻船隻,屬於以部分喻全體;用“龍袍”來比喻皇帝,屬於以材料喻事物;用“蘋果”來比喻水果,屬於以個體喻整體。
一切提喻本身皆來自於創意,而借由提喻又可以產生新的創意。
5.諷喻
諷喻是比喻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表達手法。所謂諷喻是指,在說話或寫文章的時候,某件事情不方便直接說,或者說起來比較晦澀難懂,於是用講故事的方式來比喻這件事情,以達到諷刺或啟示的目的。
諷喻主要分為兩種形式:一是,引述;二是,編寫。
很多文學家喜歡以對聯的形式諷喻時事,據說以前無錫縣衙大堂裏掛著這樣一副對聯:“人人論功名,功有實功,名有實名,存一點掩耳盜鈴之私心,終為無益;官官稱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幾件懸羊賣狗的假事,總不相幹。”這裏,下聯運用的就是諷喻的手法,於嬉笑怒罵間諷刺了貪官汙吏。
從古至今,文人墨客們在作詩、寫文章的時候都很喜歡運用諷喻法來製造創意,由此可見,諷喻法確實為創意的一個重要來源。
組合法則
組合法則是創意製造法中的一個重要方法。組合是指由幾個個體結合起來組成一個整體,所謂組合法則即指通過改變組合中的個體的排列順序,或增加組合中的個體,使個體之間發生化學或物理變化,進而產生創意。
比如,向組合當中加入催化劑可以使組合中的個體之間發生化學變化,進而產生某些新的發現和發明,這就是催化劑法。
再比如,通過調整組合當中個體的順序也可以實現打破常規的目的,進而激發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