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州天上宮,是閩人在川中最大的會館,建於清鹹豐年間,布局像一座川中大戶人家的四合院。會館高大的正殿裏,供著媽祖娘娘的神像,說是護佑遠航漁家的神靈。遂州乃內陸城市,最大的水域便是州城東門外的涪江。漁民們撒網捕魚,說不上什麼風險,供一個媽祖娘娘的神像,在遂州土著人的眼裏,有些不倫不類,閩人信這個,供也就供了。
天上宮的正大門,很有些氣派,高約三丈餘,門垛上的屋蓋,簷牙高翹,氣勢恢宏。門楣上端的窗格裏,鏤空雕刻著《西遊記》和《封神榜》的故事,林林總總,不下百餘幅。
別看天上宮是閩人會館,卻是遂州城裏第一好耍處。品茗的,看戲的,喝花酒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爆棚。偌大的一座天上宮裏,除了正殿外,兩廂全是戲台,連大門通道上麵,也是實木搭建的台子,偶爾場子扯不開時,臨時挪作演出之用。鼎盛之時,成都三慶會、梓州祥和班還有重慶的裕春堂,曾經同時在天上宮上演過大戲《西廂記》。三個戲班子各顯奇能,兩天兩夜就演同一個劇本,一樣的布景,一樣的劇情,你方唱罷“待月西廂下”,觀眾肯定會聽到另外兩處齊和“迎風戶半開”。台上唱得展勁,台下吼得歡喜,聽老一輩的人說,那是遂州城裏少有的熱鬧。
南來北往的藝人,看準了這塊風水寶地,大老遠跑來湊熱鬧,還不是為了多賺幾個辛苦錢?當然,你得去刀王府上投帖拜碼頭,要不然,這不大不小的遂州城,你是一天也待不下去的。
刀王是誰?竟有如此大的能量!其實也沒啥了不起的,就是南河壩鐵匠鋪的鐵匠楊迎春。據說他是潼川人,早年來到遂州城時,才十六七歲,跟著“張記”鐵匠鋪的張鐵匠學打鐵,天生一副蠻力,很得師娘喜歡,自然就得到了師傅的真傳。有人說是師娘先看上他才將女兒英姑嫁給他當了老婆,更有人說得難聽,是他先跟師娘上了床然後才跟英姑上的床。這碼子事時間久了,自然沒有人說得清楚,反正張鐵匠莫名其妙失蹤後,楊迎春就成了“張記”鐵匠鋪的老板。
稱楊迎春為刀王,是因為他打的刀好,鋒利無比,碗口一般粗細的柳樹,一刀準斷。有人親眼見他給屠戶阿三打了一把殺豬刀,阿三不知厲害,頭一回使用,力道沒有控製住,活生生將一頭大肥豬破成了兩片,那豬連哼都沒有哼一聲。刀王就出了名,憑借著手裏的絕活兒,硬是成了遂州城裏的老大,不僅遂州城裏的人懼怕他,四鄰八縣的人又有誰敢捋他的虎須呢?酒樓有人買單,戲園有人遞茶,走在街上有人撐傘。人前人後,“楊爺”端起一副身板走路,晃都不會晃一下。
成了老大的人,多半有些飄飄然,楊迎春也不例外。別人家的東西,隻要他認為不錯,就會想方設法弄到手,至於用什麼法子,巧取還是豪奪,那是憑他的興趣,沒人敢說半個不字。時間長了,英姑就規勸他,說什麼多行不義必自斃。他就打罵自己的女人,罵英姑是掃帚星,明裏暗裏依舊胡作非為。有時候還往家裏帶女人,看英姑不順眼,就把外邊帶回來的女人當心肝寶貝,當著她的麵調情,甚至三個人打夥睡一張床上,任意胡搞,英姑也奈何他不得。
楊迎春被人們稱為刀王,不僅僅因為他打的刀好,他使的串子刀那才是一絕呢。十柄薄如蟬翼的柳葉尖刀,在他的手裏雜耍一般同時使出來,在空中排成一條線,一刀接著一刀,那刀就像被線串聯在了一起,等距、同速,飛行在同一水平線上!設若沒有精氣神的有機調控,如此精準的勁道拿捏,那是萬萬做不到的。憑著這手絕活,楊迎春不知打敗了多少前來挑釁的武術大家,連潼川府的張青山看了他的串子刀,都佩服得五體投地。
張青山是誰?潼川人都知道他,那可是蜀中的武林泰鬥啊!
近年來,楊迎春算是自己把自己慣壞了,膽子越來越大,拿他的話說:“楊某是打鐵的!”啥意思?還不明白麼?他把天下英雄當成毛鐵打,想怎麼“錘”就怎麼“錘”!口氣恁大,也不怕炭花落在腳背上燙人。
今天是寒食節,家裏不能開夥。大清早,楊迎春就要去天上宮喝茶,手下的兄弟早早清了道,像皇帝出巡一樣,前呼後擁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