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廚(1 / 2)

大清一朝到了光緒年間,早已氣息奄奄無可救藥了,全國各地的大小官員們,除了“貪貪貪”外,便是挖空心思往上爬。據《遂州誌》載,連“一禾生九穗”這種鄉下農田裏十分常見的事物,都作為祥瑞呈報到了紫禁城。愛新覺羅·載湉這個小老兒,更不是什麼好鳥,居然為此賜了一座“嘉禾堂”,大張旗鼓地修築在遂州的順南街上。

嘉禾堂是敕建建築,在遂州衙門官員的眼裏,就得像祖宗一樣供著。那二年,嘉禾堂在偌大的遂州城裏,可是一等一的神聖之所。後來川督駱秉章過遂,看中了嘉禾堂的雅致,州府衙門迎合其好,改作驛館作接待之用。又重金從成都府聘來川菜名廚“十裏飄香”掌勺,嘉禾堂遂成了好吃嘴的天堂,連三歲娃兒都知道這麼一句歌謠:“一日不到嘉禾堂,就吃龍肉也不香。”

既然是好吃好喝的地方,一定會有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古怪事兒發生。

四年春,嘉禾堂所處的順南街上,果然就接連發生了兩件怪事兒。

驚蟄節,嘉禾堂掌廚十裏飄香莫名其妙失蹤,一夜之間下落不明。穀雨節,鄰近嘉禾堂的天上宮旁,如春筍拱地一般冒出一家店名“玉春堂”的餐館,生意火爆得要死,每日裏人滿為患,但誰也不知道餐館的主人是誰。

聽老輩人說,名廚十裏飄香失蹤得很蹊蹺,生不見人死不見屍。玉春堂更是日怪,好似天外飛仙一般,憑空就豎起了一麵響當當的招牌。

日怪歸日怪,玉春堂的後台老板究竟是何方神聖,誰也搞不清楚。有人說是潼川府上的政要,也有人講可能是蓬南場水匪頭子韓鵬山在暗中操作。總之,這個玉春堂的名氣大得嚇人,往來川內的客商名流,在這裏隨時可以品嚐到全川各地不同風格的川菜精品。更令人驚奇的是,每隔十日,玉春堂必定能夠推出一道創新川菜,菜品精美而風格迥異。

人靠名顯、樹靠皮存,短短數月時間裏,遂州玉春堂的名頭就蓋過了成都府的蓉生園和錦官驛,聲震兩川,名揚巴蜀。

光緒八年春三月,當朝二品巡撫郭應甲由江寧回鄉省親。地方長官鍾永定乃郭大人同窗好友,為表同袍情誼,鍾永定專門在玉春堂設宴,為郭大人洗塵接風。

郭應甲在此閑居三日,每日裏大快朵頤。他萬萬沒有想到,遂州城居然有此等場所,人不挪窩即可嚐遍家鄉的佳肴美味。以至於巡撫大人返回江寧後,仍念念不忘玉春堂的好處。

護院張保見郭大人故鄉情濃,便獻計道:“何不派人將玉春堂的首廚重金聘來江寧,終生侍候您老?!”

郭大人聽了,默不作聲,想想玉春堂紅亮亮的辣子油,舌尖上已跳起舞來。猶豫片刻後,點頭默許。

張保立即收拾行囊,攜重金趕往四川。

郭應甲自從張保離開後,就掰著指頭算日子,巴不得早一點吃上正兒八經的家鄉菜。

二十日後,張保灰溜溜地回到府上。他十分不解地向郭大人訴說道:“那些川人日怪得很,不僅首廚不肯來寧,連玉春堂跑堂的都不願意離開四川,推說不習江南水土!”

郭應甲聽罷,無可奈何地搖搖頭,心裏卻癢癢地難受,整日裏幹吞口水解饞。從此以後,郭大人便悶悶不樂,一日三餐,食之再無味道。

有跟隨郭應甲二十年的家廚郭忠,眼見主人食不甘味,念及大人平時裏關照自己的恩德,決定返川偷師學藝。

“多則半年,少則三月,郭忠必回府上!”郭忠說。

郭應甲聞言大喜,決定派護院與之同行。

郭忠不允,執意隻身一人潛往,以便相機行事。

自從郭忠走後,郭大人時常把自己關在書房裏,一待就是兩三個時辰,見誰都懶得搭理。一日三餐,更加的味同嚼蠟。

一晃月餘,絲毫沒有郭忠的消息。郭府上下,望眼欲穿。

轉眼到了中秋節,江寧的天氣已逐漸轉涼,早晚還能見到房前屋後的地麵上,鋪著一層白白的薄霜。護院的老李頭說,郭忠已經走了一百五十八天了。唉,怎麼還不回來呢?

郭應甲坐臥不安,遂派張保率護院七人,前往遂州打探消息。

張保奉了主人之命,哪敢怠慢?立即帶著一行人晝夜兼程,風塵仆仆地趕到遂州玉春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