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人
梓州的郪江古鎮,相傳為春秋時期郪國都城,城不是很大,計有二百七八十戶人家。順河一街是城中最為繁華的商賈大道,清一色的粉牆碧瓦,各色店鋪林林總總不下百家,從梅子嘴一直鋪排到涼水井的郪江大橋頭。
大戶朱群山占據著順河街依山的半邊街坊。
毗鄰朱家大院的徐中元,是順河街上唯一住著茅草屋的人。他的堂客很漂亮,前年卻跟著一位做藥材生意的陝客跑了,給他留下一個八歲的兒子和一頂“綠帽子”。
父子倆平時靠撿破爛維持生計,一年四季的飯桌上,都難得見到幾滴油花花。好在徐中元的兒子天生異能,別看他小小年紀,卻時常一個人到河汊塘池裏,摸魚捉鱉抓鰍拿鱔,每每手到擒來。所獲之物甚豐,兩爺子食用不完,就送到朱群山的府上,換些散碎銀子以資家用。
順河街的大黃葛樹下,為涪江上遊七十二碼頭之一,往來梓、遂二州的船隻多如過江之鯽。那些川商陝客們,往往帶了大把的銀票來此淘金,購些自己中意的皮貨藥材抑或農資農具。
據老輩人說,郪江碼頭鼎盛時,連官府嚴禁的“黑白”二貨(鴉片和走私鹽)交易都十分猖獗。這麼一方風水寶地,自然會引起各路貪婪者的明爭暗鬥,甚至血腥掠奪。
大清同治二年農曆五月十八。
夜裏亥時,一場大火橫掃順河一街,百姓死傷無數。唯朱群山府上人多勢眾,力保偌大一座府第安然無恙。
火災之後,麵對一街慘不忍睹的慘狀,朱群山痛哭流涕,三天三夜躺在床上不吃不喝。到了第四日,他似乎把一切都看淡了,從錢櫃裏拿出十萬兩銀票,請來掌墨師傅和上百人的工匠,在梅子嘴的山彎裏大興土木,一下子修建了上百間的新房子,悉數將受災的街坊鄰居遷到此處定居。
朱群山的善舉得到了地方衙門的高度讚譽,鄰人們更是把他當成了救苦救災的活菩薩,連牙牙學語的孩童見了他,都奶聲奶氣地叫“大善人爺爺”。
梓州牧高仙海感其德,特表奏朝廷,在梅子嘴通往遂州的官道旁,專門為他修建了一座三層樓高的功德牌坊。
朱群山做了這件善事後,心裏特別舒坦,唯一讓他感到痛心不已的是,徐中元父子在火災中雙雙斃命。唉,這麼苦命的人,怎麼會遭天譴呢?更讓他難受的是,從今而後再沒有口福了。鄰裏鄉親誰不知道,朱善人最愛吃鱔魚煨豬蹄子,捉鱔魚的人都沒有了,哪來的鱔魚可吃?
順河街從此歸了朱府。
七月,小暑。
朱群山請來梓州城裏的掌墨師,重新規劃順河一街。他不顧家人反對,花重金打造郪江古碼頭這個黃金口岸。憑借雄厚的財力,翌年郪江解凍通航時,原本破敗不堪的順河街,搖身變成了郪江古鎮上最繁華的商貿集散地,新碼頭繁榮景況尤甚往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