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支出決定你的財富(1)(2 / 3)

一個人為了晚年的幸福,為了長遠的幸福,要在年輕時在消費上作出犧牲。

【二】要當“延遲族”

一個人為了晚年的幸福,為了長遠的幸福,要在年輕時在消費上作出犧牲。

無論什麼人,如果不是含著金鑰匙從娘胎裏出生,他這一輩子要過上美好的、幸福的生活,必須在年輕的時候克製自己的消費欲望,作出必要的犧牲。很多年輕人說:“年輕的時候正是最美好的人生時光,這個時候不享受,等年老時再享受就晚了。”其實,我覺得這種認識正是年輕人對幸福生活理解上的誤區。什麼是一個人真正的幸福?我覺得一個人晚年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年輕時花錢無度就會透支掉晚年的幸福,甚至會造成晚年的不幸。我們看到很多老年人,他們晚年時過著不是很富裕的生活,他們都很後悔自己年輕時沒有積累養老的錢。因此,為了晚年的幸福,你就應該在年輕的時候養成好的消費習慣,千萬不要把晚年的幸福透支掉。現在很多年輕人互相攀比,過度超前消費,競相購買高檔消費品,這些錢很可能就是他們晚年時的養老金,到他們晚年缺少養老金的時候,他們才知道生活是多麼淒涼。為了晚年的幸福,在年輕的時候就應該去學習當“延遲族”,延後滿足自己的消費欲望。

【三】要當“買房族”,不當“車奴”

35歲之前的年輕人要注重積累財富,要把錢花到住房上去,不要為汽車和奢侈品白白花掉自己辛苦賺來的錢。

住房是人們的生活必需品。它可以給一個人、一個家庭帶來內心的安寧與和諧。由於中國正處於城市化的進程中,對於房產有著巨大的剛性需求。我認為在未來的20年裏,中國的房價都處於上升通道中,不會出現大幅度下跌,因此35歲之前的年輕人要集中財力購買房產,即使當上房奴【每月的還款額達到月收入的50%】也要購買。因為你現在不買,以後就更買不起了。對大多數人來說,收入的增長速度可能趕不上房價的上漲速度。提早買房,就可以避免房價的上漲。住房不僅是消費品,更是投資品,隨著你還貸額的增加,你擁有的資產數額也在增加,有了自己的住房,你就是“有產族”。

但是汽車並非生活必需品,買來的汽車不僅會立即貶值,而且會使你背上許多消費負擔。當然,如果你在買完房之後還有財力去買汽車,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如果超出自己的財務能力,貸款去買車,這是很不劃算的。應該把你買車和養車的錢省下來,去買房產、還房貸,這對你未來改善自己的財務狀況會有很大幫助。等你還完購房貸款後,再去買汽車來享受生活,這才是理財的上策。

【四】不當“月光族”、“借光族”

現在很多年輕人在生活上都是“月光族”,每個月掙多少花多少,這已經成為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他們以“月月花光”為榮,還認為不會花錢的人是不會掙錢的。其實,他們當中的很多人“掙錢無門”。現在社會競爭壓力不斷加大,找工作越來越難,工資水平上漲速度比較慢,物價上漲速度又比較快,在上述情況下,如果你是單身,一人吃飽,全家不餓,日子還好過,可是一旦結婚,單身要變成“二人世界”,再從“二人世界”變成“三人生活”,那時如果你沒有儲蓄,就會麵臨非常大的財務壓力,“月光族”在財務上是沒有未來的。

少??年輕人不僅是“月光族”,而且還當“借光族”,這個月的錢不夠就利用信用卡透支,花下個月的錢。長此以往,他們在財務上必然會陷入惡性循環,一旦遇到失業,或者一旦需要結婚、生小孩,他們在財務上必然捉襟見肘,無法應對,從而使生活陷入困境。

因此,要想過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就要從改變生活態度做起,堅持量入為出,堅決不當“月光族”、“借光族”。

【五】不當“啃老族”

所謂“啃老族”,就是在一個人成年後依然沒有擺脫財務上依賴父母的習慣,凡事都向父母要錢。結婚向父母要錢,買房向父母要錢,生小孩也向父母要錢,自己依然是父母財務上的負擔。有一次,我在看電視的一個訪談節目時,看到一個小夥子在講,他和他的女朋友要結婚了,需要買房子,由於兩個人收入都不是很高,雙方的父母就為他們承擔了首付。但是在節目中,小夥子還在同他父親商量,他們和父母如何來分攤以後的月供問題。中國人曆來都講養兒防老,但是一個30歲左右的小夥子還在不斷地讓父母為自己“輸血”,這既是做父母的悲哀,更是年輕人自己的悲哀。一個人在大學畢業、走向社會以後,就應該獨立生活了,就應該成為財務上獨立的人,就應該徹底“斬斷”向父母要錢的“第三隻手”。

有些年輕人在向父母要錢時不打著“要”的旗號,而是說“借”,但是這種借款基本都是有借無還。有一次,我在做電視節目時,問過幾個年輕人,你們向父母借完錢後還過嗎?他們說沒有,但是以後會考慮還錢。我覺得一個人到了30歲,不但不盡贍養父母的義務,而且繼續當“啃老族”,這在道德上、良心上都是說不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