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一家中檔商場裏,劉小姐在高興地逛著,她時不時興奮地比比這個,試試那個,27歲的她跟大多數女孩一樣喜歡漂亮的衣服並想據為己有。但是,劉小姐隻是試,不敢買。原因很簡單:因為她和丈夫貸款買了房。
劉小姐和丈夫在2008年買房結婚。劉小姐在一家培訓機構工作,每月收入3000多元。她的丈夫在一家軟件公司工作,每月收入7000多元。房子的首付是劉小姐夫婦和雙方父母一起湊的,貸款80萬元,每月還貸要5000多元。為了盡早還完貸款,夫婦二人把每月的家庭開支控製在2000元以內。他們盡量不外出吃飯,避免應酬,工作午餐從家裏帶,去超市買貼有“黃色標簽”的特價商品,很少添置新衣服,不去看電影和演出。總之,為了這套房子,生活中沒有了鮮花、沒有電影、沒有好看的衣服、沒有美味的大餐,每天的生活就像一部機器一樣緊張地運轉。原因隻有一個:還房貸。相信在現實生活中,像劉小姐夫婦這樣生活的人不在少數,他們被稱為“房奴”。
在當今的社會,信貸消費已經成為普遍現象,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信貸消費的行列。比如買車、買房、買一些消費品,都會采用向銀行貸款的方式。“花明天的錢享受今天的生活”這種消費方式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同。但是有些人由於過度負債消費,成為房奴、車奴和卡奴,使自己的生活陷入了困境,這一現象有必要引起我們的重視。我在媒體上看到過一家調查機構關於信貸消費的報道,他們在北京、上海、廣東對1500名大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在這1500名大學生當中,有30%的人表示他們要在畢業後5年之內買房子,有20%的人表示要在畢業後5年之內買汽車,他們大都選擇向銀行貸款的方式來購房、購車。可見,信貸消費的人群在未來會有逐漸擴大的趨勢。因此,我們有必要對負債的現象進行係統、深入的分析,引導人們對債務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以免人們在信貸消費的同時背上沉重的財務負擔。下麵,我們先從債務的分類說起。
債務的分類
我們把債務分為兩類:一類是良性債務,一類是不良債務。
【一】良性債務
所謂良性債務就是如果個人購買住房【自己居住】向銀行貸款,月還款金額不超過月收入的30%,這樣的債務就屬於良性債務。住房這種商品,在人們的生活中是一種非常特殊的商品,擁有自己的住房會給一個人帶來內心的祥和與平靜,會給你的太太一個家。我們經常講一句話,你要給一個女人一個家,就應該給她一棟房子。擁有自己的住房是很多人的夢想,住房又是一宗大的消費品,購買住房需要花費巨額資金,購房人有時難以承擔全部價款,因此向銀行適當地進行貸款,成為很多購房人的必然選擇。但是在購買住房的時候,一定要嚴格控製貸款的比例。
要把每月的還款額控製在月收入的30%之內。
要把每月的還款額控製在月收入的30%之內,這是根據我自己多年理財經驗得出的經驗數值。在你向銀行貸款的時候,銀行通常都會給你另外一個數據,就是要求購房人每月的還款金額不要超過家庭月收入的50%。我認為50%的比例是貸款人還款的極限比例,如果購房人的還貸比例達到了月收入的50%,在這種情況下,對購房人來講就不具備財務的彈性,如果一旦收入減少,就很容易使購房人陷入財務困境。現在社會上出現了很多房奴,就是因為他們每月還款額嚴重地超過了他們的實際支付能力。
如果能夠將還款額嚴格地控製在月收入的30%之內,就會讓你住自己房子的同時,在財務上處於安全的境地。30%~50%之間就給你留出了足夠彈性,不至於讓你因為收入的變化背上沉重的財務負擔。因此,將購買住房還貸比例控製在月收入的30%之內,是一種良性的債務。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很多人在貸款購買房子後,每個月向銀行支付月收入的10%~30%的還款額,他們心安理得地住在自己的房子裏。
【二】不良債務
所謂不良債務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不良債務是貸款購買住房時,每月的還款金額超過月收入50%的債務。因為這樣會使借款人背上沉重的財務負擔,受到巨大的財務壓力,甚至陷入財務上的困境。
第二種不良債務是貸款購車。一個人貸款購車本身就說明這個人的財務有問題。汽車是一種持續消耗資金的消費品,你購買一輛車之後,每個月的汽油費、養路費、停車費、過橋費,每年汽車的保險費、保養費、修車費,還有違章罰款,都會讓購車人持續地花錢。而汽車又是一種貶值非常快的商品,如果你買了一輛新車,10分鍾之後想賣出,可能隻會賣到原價的75%;如果是一年後再賣出,最多隻能賣出原車價的50%。因此,貸款購車對購買人來說是一種非常不好的債務,它會持續地吞噬你的現金,使你原本不佳的財務狀況更加惡化,社會上出現的車奴大都是貸款購車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