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別讓債務纏一生(1)(2 / 3)

第三種不良債務是信用卡消費。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使用信用卡購買商品,信用卡消費實際上是向銀行貸款來購買商品。信用卡貸款首先是一種高利貸,如果你不能按時向銀行償還貸款,銀行會按照每日萬分之五的罰息向你收取利息,一年下來罰息就是18%,遠遠高於目前銀行的商業貸款利率,這是一種典型的高利貸。信用卡還是一種“財務鴉片煙”,它是一種可以讓你??癮的東西。日常生活中,刷卡消費已經成為很多人的一種習慣,我在超市中見過有人購買幾元錢的蔥和蒜也去刷卡付賬。我之所以稱信用卡為“財務鴉片煙”,是因為時間一長,它就會麻痹你的財務神經,使你誤認為信用卡本身就是錢。其實信用卡本身不是錢,而是債,你刷卡的同時是在向銀行舉債。媒體有報道說,台灣和香港有很多大學生在上學時就用信用卡購物的方式向銀行貸款消費,由於他們沒有固定收入,每個月隻能向銀行還最低限額的還款額。幾年的大學生活結束後,他們在工作後的前四五年,都會努力工作掙錢,向銀行償還巨額的信用卡貸款本息。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台灣有一位歌手叫黃品源,他在10多年前,唱過一首歌《你怎麼舍得我難過》,一舉成名。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他沒有出過新的唱片。其中有兩年左右的時間,他沒有任何收入來源,基本上是靠刷信用卡消費來維持自己的生活。直到多年後,他又出了一首新歌《小薇》,再一次走紅,使他獲得了很多收入,借此償還了積欠銀行的信用卡本息。此後,黃品源告誡周圍的朋友們,一定不能養成刷卡過日子的習慣。

現在,很多商業銀行在大學生中間推廣使用信用卡。這對原本沒有多少理財知識的大學生來說,是理財方麵的一種誤導。信用卡是靠持卡人的信用來向銀行借款的。從本質上來講,大學生根本沒有收入,他們本身沒有信用可言。銀行向大學生推廣信用卡,並不是看上了大學生的信用,而是大學生父母的信用。對於一些家境好的大學生來講,這沒有什麼關係;對很多家境不好的大學生來講,如果養成了刷卡消費的習慣,無疑會給學生的家庭造成很大的財務壓力。子女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刷光父母手中的錢,刷光父母的養老金。因為對於年輕人來說,他們在消費上的自製能力比成年人差很多,一張信用卡在手,他們花起錢來就會無所顧忌,就會更“亂花錢”。

銀行為了鼓勵持卡人刷卡消費,還推出了一些刷卡有積分、刷卡有禮品的促銷活動,這其實是在鼓勵持卡人多花錢,是在鼓勵持卡人給銀行多送錢。由此可見,信用卡消費是一種不良債務。如果過度刷卡消費,就會造成持卡人財務上的壓力,甚至使持卡人陷入財務上的困境,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說到的卡奴就是由於過度刷卡消費造成的。

【三】良性債務是有可能轉化為不良債務的

這裏說一個真實的案例。2000年,我認識一對年輕的夫婦,他們都從事當時最熱門的職業,在網絡公司任職。男主人是一家網絡公司的中層主管,女主人是一名工程師,兩個人每個月的薪水加起來有3萬元。男主人還享有公司的股票期權,他所在的公司準備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如果上市成功,他就會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網絡“新貴”。在這樣一個豐厚收入和對未來美好憧憬的情況下,他們在2000年買了一棟大房子,一共花了150萬元。其中首付20%,約為30萬元,其餘的120萬元向銀行貸款。在2000年的利率水平下,他們每個月的還款額將近9000元,相當於他們每個月3萬元收入的30%,他們每個月很輕鬆地償還著銀行的貸款,沒有感受到任何財務上的壓力。但是好景不長,2002年,互聯網行業麵臨一個重新洗牌的過程,大量的網絡公司倒閉,他們二人所在的公司也未能幸免,相繼倒閉了。雖然憑著他們的高學曆和在IT行業的從業經曆,他們很快又找到了新的工作,但是收入跟以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語,兩人的收入降到了每月隻有1萬元。1萬元的收入,卻要償還9000元的房貸,這無疑對他們形成了巨大的財務壓力,家庭頓時陷入財務困境。在苦苦支撐了幾個月之後,他們手中的存款幾乎消耗殆盡,實在是撐不下去了,男主人就給我打電話,問我說:“大哥,你說我該怎麼辦?”我告訴他:“你現在沒有別的辦法,隻有一條路可以走,就是把房子賣了。”夫妻二人在經過痛苦的思想鬥爭之後,把房子賣了,又重新租了一套兩居室。他們跟我說:“雖然現在沒有自己的房子了,租住的房子也沒有以前那麼寬敞,但是自從賣了房子之後,心情比以前好了許多,沒有了那種焦慮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