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閻互用共討蔣(1 / 3)

韓複榘,石友三倒戈時,馮玉祥住在華陰。最初聽到消息時還不相信,等到證實以後,感到痛心無以複加,多年來的家長威風至此一掃而光了。他對於雖末倒戈的將領,也失去了信心,因此,他日夜哭泣,甚至打自己的嘴巴,咒罵自己。他對蔣介石自然恨之入骨了。

正當馮憂心如焚,無所適從的時候,閻錫山派李書城渡過黃河來到華陰,表麵上安慰馮,實際上勸馮離開部隊,去太原休養,並向馮表示,今後在政治方麵要合作,同時還表示願意陪馮一同出國遊曆。當時,馮的部下宋哲元認為閻錫山老奸巨猾,擔心馮陷入閻的圈套,所以堅決反對馮玉祥去太原,閻錫山在蔣馮衝突中,既媚蔣壓馮,又拉馮抗蔣。媚蔣壓馮是為了借助蔣介石之力,把西北軍趕出豫、陝兩省,他好在北中國稱王;拉馮抗蔣,是為在蔣的麵前抬高身價,阻止蔣介石進攻晉係。蔣為了各個擊破,緊緊拉住閻錫山反馮。利用閻把馮趕下台,但馮玉祥認為,蔣閻勾結是表麵的,暫時的,互相爭雄是根本的。隻要拿出自己誠意聯閻,終有一天他們會攜起手來反蔣的。因此,馮玉祥明知閻蔣正在勾結之中,他還是在發出“入山通電”的同時,派鄧哲熙、曹浩森到太原見閻,商談聯合反蔣事宜。閻錫山為了乘機把馮拉到自己的身邊,增強抗蔣實力,表示願意與馮聯合,但不明確表態反蔣。他要求馮玉祥去太原共同商討。馮玉祥因懷疑閻錫山別有他圖,不敢貿然入晉,表示,隻要同意聯合反蔣,其他任何條件都可以答應。

蔣介石要拆斷閻、馮之間剛剛搭起的獨木橋,遂於6月3日召開中央常務會議,追認革除馮玉祥職務及開除黨籍的處分,並要求馮玉祥必須出洋。6月7日,蔣介石致電閻錫山,要他敦促馮玉祥出洋,並委任閻錫山為北路軍總司令,要求山西能夠出兵,配合他對西北軍發動五路進攻。

閻錫山複電蔣介石,表示不主張內戰,提倡和平解決,並揚言,他要與馮玉祥一起下野出洋。他還派人到天津訂購船票,在日本安排住房,裝出一副決心引退的樣子給蔣、馮二人看。這樣做,一來可打消馮玉祥對他的懷疑,促其早日入晉,把馮控製在自己的手中,便於左右逢源;二來可以增加對蔣介石討價還價的籌碼,以迫使蔣對晉係的讓步,真可謂一箭雙雕!

閻的這一舉動,果然有效。當馮玉祥被他的拜把兄弟搞的焦頭爛額死去活來的時候,能有閻錫山這個朋友挺身而出,請他到山西來,麵商聯合反蔣事宜,使馮感激涕零,增加了馮玉祥聯閻抗蔣的信心,因而,馮玉祥決心入晉與閻會談。他為了向閻表示誠心,竟然學著當年關雲長單刀赴會的樣子隻身赴晉,和閻結盟,西北軍高級將領得知這一消息後,大驚失色。馮的夫人李德全卻很理解馮的這一行動。她雖然不是軍事家,但她也知道,蔣介石打敗了桂係,再一個目標就是吃掉西北軍,接下來必然是消滅閻錫山的晉軍,最終實現武力統一中國,建立軍事獨裁的王朝。因而,也認為,馮、閻攜手不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她為了表示支持聯閻倒蔣,毅然決定帶著女兒陪馮玉祥入晉,並笑稱自己的行為是“以壯行色”!

但是,馮的左右還是不放心,當馮登車就要啟程時,陝西民政局局長鄧長耀還站在汽車前麵攔阻說:“總司令是全軍的首腦,不宜輕往;如有必要,可另派代表前往商洽,千萬不要親自出馬。”馮勸鄧說:“大哥不必過慮,‘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您且看我這次單刀赴會,諒老閻也不敢對我怎麼樣。”說畢下車拉鄧道旁,握手告別。馮玉祥一腳踏上山西地界以後,閻錫山如獲至寶。因為他有了馮玉祥這個政治資本,就可以大搞政治投機,向蔣介石討價還價了。馮初到太原府時,哥倆抱頭大哭。閻對馮百般安慰,發誓與馮合作到底,患難相交,馮玉祥被閻錫山感動地不知說什麼好。

閻錫山特意把馮安排到太原附近的名勝晉祠“江瀚花園”居住,又親自交待交際處處長姚小山:“好好侍奉馮將軍!”

還向姚介紹說:“馮先生是統帥千軍萬馬的將軍。但是,還有個外號叫丘八詩人,他能詩會畫作文章。他喜歡遊覽名勝,可陪同將軍就近玩遊山西晉祠,”然後向馮告別:“百川公務在身,不能久留,望煥章兄保重!”說罷返回太原。

馮玉祥到山西起初住的晉祠“江瀚花園”,是座平房的四合大院,位於“晉溪書院”以東,曲徑通幽,確是一個隱居、療養的好地方。它原是山西大學文科教授江瀚的寓所,故名“江瀚花園”。馮住到這裏後,每日由姚小山陪看遊玩,暫時脫去了戰火的風塵,大有心曠神怡之感,但是,馮玉祥的心中一塊病並未消除。

馮玉祥初到太原後,每隔三、五日,閻錫山便攜夫人、公子探望馮玉祥和李德全,禮遇極優。但是,閻錫山卻不真誠地和馮商討聯合反蔣大計,而是拿馮玉祥當籌碼與蔣介石交易。他一再向蔣表示,堅決與馮一起下野出洋,並四處派人活動,似乎閻馮就要動身出國。蔣介石當然知道,閻、馮果真並肩出洋,無疑會使西北軍與晉軍聯合起來,使他的各個擊破的目的難以實現。

因此,蔣介石接到閻錫山“隨馮出國考察”的電報以後,心急如火。他最怕的是,馮、閻勾結在一起,形成倒蔣勢力。於是,他又故伎重演,采取封官許願的誘騙手段,拉住閻錫山,控製馮玉祥。聽說閻錫山要作出國準備,到北平檢查身體,蔣介石馬上坐飛機趕來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