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老西出賣盟友(2 / 3)

1929年10月10日,宋哲元等二十六名西北軍將領,聯名發表擁戴馮、閻,討伐蔣介石的通電,列舉蔣介石的六大罪狀雲:

“自蔣氏繼任主席,濫用威權,包辦三全大會,黨成一人之黨,中央成一人之中央。假中央集權之名,行專製獨裁之實”,“以天下為私”。此其一;

“自蔣主中樞,政以賄成。政府委員及財政官吏,非其私人,即其妻黨。狐鼠憑陵,穢聞昭彰。貪汙之風,實甚於曩昔北京政府,以致開國正氣,竟被蔣氏一手破壞無餘。”此其二;

“連歲水旱成災,遍及全國。僅西北各省災民數近二千萬。哀鴻遍野,奄奄待斃”。蔣氏對非嫡係部隊,“常景十餘月不發一餉,死者無撫恤,傷者無醫藥,生者無一食。而蔣氏及其左右私黨,驕奢淫逸,自享帝王之俸。軍民交瘁,漠不關心。自蔣氏到南京,不足三年,前後發行公債四億二千萬元”。“蔣氏用總司令名義支用特別費,每月百餘萬元。凡此黑暗貪汙,即榨取民脂民膏民血”。此其三;

“蔣氏狡悍陰鷙”,“毫無政治道德、權術自嬉、詭謀百出”“行帝王專製之淫威”,使“兄弟骨肉自相殘殺。今年湘、鄂、粵、桂、川、滇、黔等省,戰禍連綿,蔣氏一人實為之俑”。此其四;

“蔣氏假借編遣為名,一麵令人竭力滅縮,一麵自己加大招募。兩度會議,皆屬欺騙陰謀。近更向德國大購軍械,暗擴軍額。外標和平統一之名,陰行武力統一之實。”此其五;

“蔣氏自知多行不義,為國人所不諒,乃更異想天開,學拿破侖三世之所為,利用外交問題,轉移國人目標”。“此次中東路事件發生逾月。和平交涉,既無把握,武力抵抗更不準備,坐令俄兵出沒邊境,焚燒城池。邊民數百萬流離失所,財產損失,以數萬萬計。喪權辱國,薄海痛心。”此其六;

通電最後宣布:

“蔣氏不去,中國必亡”,“即日出發,為國殺賊,萬死不恤”。

宋哲元等人的討蔣通電慷慨激昂,所開列蔣之罪狀均為事實,有一定的號召力。西北軍兵分三路,浩浩蕩蕩向河南進軍。但卻在不到一個半月的時間內,就被蔣介石打敗了,原因何在?主要有三方麵:

一、蔣介石在財力,物力,兵力上都占優勢。宋子文在寧、滬、浙一帶籌集軍餉,甚至把編遣公債也拿來打內戰,因為中央掌握國庫,財力充足。宋美齡組織的慰勞隊,帶著20萬現金到前線獎勵官兵。而西北軍窮得不能按月發餉。蔣介石還得到帝國主義的裝備,武器彈藥充足。還有德國的軍事顧問獻計獻策。蔣介石以嫡係軍隊為骨幹,還有許多投靠他的雜牌軍,兵力也超過西北軍。

二、在政治策略上蔣介石也壓倒了西北軍。國民黨軍事集團之間的混戰,本無正義可言。宋哲元的討蔣通電固然產生了一定的政治影響,但是,蔣介石回敬了一篇《告全國將士書》,稱西北軍“本屬利害結合,封建集團。隻知有集團,不知有國家;隻知有利害,不知有主義”,“此種封建集團一日不消滅即國家統一一日不能成功”。宋哲元等對蔣介石的責罵也無法回答。

三、西北軍內部不團結。馮玉祥不在軍中,宋哲元與孫良誠爭當首領,互不相讓,互不服氣,指揮不能統一,作戰各行其事,因而削弱了戰鬥力。

然而,這次西北軍反蔣失敗的重要原因是閻錫山的再一次背信棄義。

事先講好的是馮、閻共同反蔣,否則馮玉祥不會單方貿然發動反蔣的。宋哲元等出於對閻錫山賣友求榮的嫉恨,沒有按原來的約定推戴閻錫山為首領,隻是籠統地提出擁護馮、閻。因此,西北軍發動之後,閻錫山按兵不動,使西北軍孤軍作戰。蔣介石看到馮、閻的裂痕,立即采取拉攏閻錫山、孤立馮係的策略。10月11日,南京以五院長的名義致電閻錫山,請其就近負責處理西北問題。10月28日,蔣介石把特任閻錫山為陸海空軍副司令的命令公布於眾。10月31日,蔣介石特派何應欽、方本仁等到太原。11月5日,閻錫山宣布就任全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職。同時在北平、太原等地召開“討逆大會”以表示晉係完全擁護中央。閻、馮再次分離,蔣閻重又勾結。隨後晉係對西北軍處於敵對狀態。戰敗而又徹底孤立了的西北軍退回陝西,固守陝縣、灌關一帶。馮玉祥的西北軍第二次反蔣又失敗了。

西北軍第二次反蔣,由於馮玉祥退到幕後,處境沒有變得更好,蔣介石給馮的出路仍是出洋或者到中央供職。想要兩邊取利的閻錫山,雖然當上了陸海空軍副總司令,卻上了蔣介石的當。11月26日,蔣介石發表一篇改革政治的談話,說:

“國民黨官員在中央有職務者不得再兼省職。國府委員應駐京,無公事不能離職。”

蔣介石要調虎離山。這樣,閻錫山必須離開他的老巢到南京去當官,他的晉係遲早也逃不脫被蔣介石吞並的命運。閻錫山在考慮是媚蔣壓馮還是聯馮抗蔣。

蔣介石利用合法中央的名義,隨意派兵“討逆”的霸道行徑,不僅使他和桂、馮、閻三大地方實力派鬥爭日益尖銳,其他的一些小實力派在遭到威逼、摧殘之後,亦群起設法反蔣。這時,以汪精衛為首的改組派,便在反蔣派軍閥之間奔走聯絡,打起“護黨救國”的旗號,企圖把地方實力派糾集起來,共同反蔣。1929年10月初,汪精衛從法國回到香港,國民黨改組派有了領袖,反蔣派也感到有了精神支柱。汪精衛立即打出中國國民黨第二屆中央執監聯席會議的招牌,組織國民黨第二中央。各反蔣實力派先後與這個中央建立聯係。汪精衛以香港為據點,用第二中央的名義,向各實力派頒發委任狀。各路的“護黨救國軍”,由汪精衛的第二中央統一起來。

當年冬季,國民黨內的改組派又活躍起來。不願被蔣介石編遣掉的張發奎和剛從香港、越南流亡返回廣西的桂係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聯合通電擁汪反蔣,以“護黨救國軍”的名義,舉兵進攻廣州。在改組派的策動下,駐在鄭州的唐生智和駐在浦口的“倒戈將軍”石友三也參加了“護黨救國軍”,宣布反蔣擁汪。

1929年12月1日,是宋美齡與蔣介石結婚兩周年紀念日,宋美齡和蔣介石照例要舉行慶祝活動。紀念日的前幾天,蔣介石提議渡江到鄉間去慶祝,宋美齡欣然同意。可是,過了幾天,宋美齡感到身體越來越不舒服,最後隻好對他說:“我不太想去了。不過,如果會讓你掃興的話,我們還是去。不知為什麼,我就是想呆在家裏。”

蔣介石說:“你太累了!我們就在家裏慶祝吧!”

蔣宋結婚二周年紀念日那天,蔣介石非常忙碌,一直到傍晚時分,仍有好幾個重要的訪客需要接見,看樣子一直忙到深夜才會結束。宋美齡因身體不適,就寢得較平常為早。可是她在床上輾轉反側,翻來覆去睡不著。南京的12月,又冷又潮濕,室內的濕氣很重。宋美齡躺在床上,一直心神不寧。寢室附近空無一人,女傭們也都回到自己房間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