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帥旗馮閻反蔣(3 / 3)

反蔣派以太原、北平為活動中心,在他們自己的轄區內,清除蔣係勢力,集資籌款,準備軍費。閻錫山下令,把山西、河北、平津地區一切由中央管理的機關、黨部、企業、報刊、銀行、電話、電報、鐵路、公路交通一律查封和沒收。宣布與南京中央斷絕關係,指令報刊不許再稱南京為中央。又自立稅則,合法收稅,接收天津海關,收入充作軍費。還向北平、天津的外國駐華領事機構發出照會,聲明保護外僑與各國保持友好關係。反蔣陣線磨刀霍霍,就要大動幹戈了。

麵對著聲勢浩大、振動全國的反蔣聯合戰線,蔣介石緊急采取對策。他首先還是抓住中央這塊金字招牌,於3月1日在南京召開國民黨三屆三中全會,集中討論時局的問題。決定派李石曾、張繼、趙戴文查明反蔣真相,又以胡漢民、譚延閣、王憲惠三院長的名義致電閻錫山,“促其覺悟”。會後,蔣介石和宋美齡一起,於3月12日離開南京,乘船經上海到奉化遊山玩水去了。表麵上悠閑自得,實際是在幕後策劃消滅反蔣派。當他於4月3日返回南京時,他早已胸有成竹了。當日下令山東的陳調元拆毀黃河鐵橋,4月3日,國務會議下令,罷免閻錫山本兼各職,全國通緝。蔣介石要按照既定的方案動手了。久已不雨的中原戰場,響起了隆隆的雷聲。

1930年國民黨內部的爭戰,是從蔣、閻的吵鬧開始的。閻錫山與蔣介石鬧翻,非一時一事之因,而是長期以來雙方之間關係曲折發展的必然後果。

多年來,蔣閻關係一直飄忽不定,這是由於蔣介石的陰險和閻錫山的政治投機造成的。閻曾多次與蔣合作,但又多次與蔣破裂。李宗仁、馮玉祥、唐生智都先後遭到蔣介石的慘重打擊。但閻錫山一直像遊蛇一樣,周旋於各派勢力之間,使晉軍得到保存和發展。以往的情況是,蔣介石要利用閻錫山的時候,就許願給他一些好處,但常常是說了不算,過河就拆橋,使閻錫山竹籃打水一場空。蔣介石把平津許給閻錫山之後,僅僅半年,到1929年1月,就派宋子文到北平,以劃分“國稅”和“地方稅”為名,把平津的稅收歸為“國有”,迫使閻錫山忍氣吞聲地把平津稅務機關的晉方人員搬回山西。但閻錫山提出平、津衛戍部隊的軍餉應由中央財政部供給,並把它作為讓出平津“國稅”的條件,宋子文隻好答應,但他隻簽發了一個月的軍餉,以後就斷絕了。為此,閻又申請發行省公債3000萬元,來抵補北伐時山西銀行墊付的3000萬元軍費,蔣介石也沒允許。

閻錫山為這兩件事,恨透了蔣介石。有一天閻錫山怒氣衝衝地把桌子一拍說:“現在蔣介石要用經濟手段把咱們困死!”他對人說:“中國人我最怕的是袁世凱,因為他是最聰明、最凶惡的一個家夥。他把辛亥革命的都督不是殺掉就是趕走,而我卻能把袁世凱應付過去。以前,我以為蔣介石還可以相處,但他不斷地排除異己,現在居然逼到我的頭上來了”。

國民黨軍在占領平津之後,在國民黨的內爭中,閻錫山幫了蔣介石不少的忙。但蔣介石采取的是實用主義的哲學,當用著閻的時候,說得天官賜福,滿口漂亮的諾言,但事過之後,就雨過地皮幹,“一推六二五”了。閻錫山親自率兵幫助蔣介石打敗了唐生智。但蔣介石自食諾言,不僅沒有給閻錫山河南省的支配權,反而親自任命韓複榘為河南省主席。1930年1月23日,蔣又委任向他悔過的石友三為河南清鄉司令,命其移住亳州歸韓複榘指揮。蔣的嫡係部隊紛紛北調,集中在徐州、蚌埠,並在河南屯駐重兵,迫使晉軍在河南不能立足,閻錫山控製河南的如意算盤落空,隻好將晉軍撤回原來的防地。這時,閻錫山已從種種的跡象看出,蔣介石下一個打擊目標就要落到他的頭上了。這就促使他必須在反蔣、擁蔣的道路上,盡快地作出抉擇。

1930年1月16日,閻錫山回到太原後,蔣介石就派吳鐵城趕到山西,請閻錫山補行全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就職宣誓儀式。它不僅是一個手續問題,而是要閻表示服從中央的一種形式。閻錫山也明白蔣介石的居心不良;他在太原於1月22日補行就職儀式,借機發表了對抗蔣介石的演說,提出要建立“整個的黨”、“統一的國”,反對蔣介石獨掌中央大權,實行獨裁,指責蔣介石造成黨的分裂,國家的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