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鄭!”沒等他們走近,楊政委就奔了過去。
“政治委員!”鄭金煜同誌聽他的聲音,強打精神,微微一笑,少頃,他又無力地閉上眼,隻見他麵如白蠟,額頭沁著汗。
“怎麼樣,不舒服麼?”楊問。
“政治委員!”他又強睜開眼,用顫抖的聲音斷斷續續地說,“我不行了,感謝你對我的照顧。我知道黨的事業一定會勝利!革命一定會勝利!……政治委員,我確實不行了,我看不到勝利那一天了。”說到這裏,他的眼淚奪眶而出,站在政委身邊的警衛員和飼養員也泣不成聲。
楊極力控製住感情,輕聲地安慰道:“小鄭,不要多想,我們很快就要出草地了!”
他搖了搖頭,經過一陣急喘後,他用那微弱卻又是十分堅定的語調說:“政治委員,希望黨的路線勝利,革命快勝利,勝利後,如果有可能,請告訴我家裏,我是為執行黨的路線,為了革命的勝利犧牲的!”
楊無法再抑製自己,不禁淚珠從眼眶滾了出來……他抹去淚珠,對鄭金煜同誌說:“鄭金煜同誌,你一定能走過草地,同誌們一定幫助你走過草地!”
隨即,他叫警衛員把水壺交給老謝,交代老謝好好照顧他,無論如何要把他帶出草地。
可是,到了下午,鄭金煜——這個年輕的優秀共產黨員,就在這風雪交加的草地上,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楊站在小鄭的遺體旁邊,心潮起伏,思緒萬千。是的,草地,茫茫的草地,殘酷無情的草地,它奪去了我軍多少戰友寶貴的生命,不少同誌在草地的短短幾天經受饑寒交迫的折磨,把全身的每一分熱,每一分力氣都消耗盡了。他們在死前的瞬間還非常清醒,還念念不忘革命,還希望北上抗日,邁完征途的最後一步。可是,缺氧、風雪、饑餓、寒冷卻奪去了他們的生命。他們的心髒雖然停止了跳動,可是他們的英雄事跡、鬥爭精神,與日月同輝,與山河共存。讓我們永遠緬懷這些同誌,學習這些同誌的革命精神,讓他們的形象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中!
經過四天艱難的行程,到了色既壩。色既壩是一條岔路口,往右可通鬆潘,往左通往班佑,部隊進入三岔路口,藏族通司雙手合十祈褥,說是神靈保佑,他安全過來了。這個六十多歲、一頭白發、心善麵和、一路上很少說話的老頭,做完祈褥,欣喜地告訴大家,色既壩是鬆潘通往阿壩的主要商道,當年他過草地,要不是遇上商隊相救,恐怕也到不了這裏。那真是九死一生啊!如今紅軍這麼多人,居然過來了,真是了不起。他豎起大拇指,連連稱奇,而且把戰士們讚為神兵。
戰士打開地圖,請他介紹這裏的地形。
他用手指著東南方,反問道:“看到山口沒有?”
楊成武看了看,說:“見到了,還挺高!”
他點點頭,指著說:“山口有條路穿向這裏,與我們來的路合攏起來,成了草原上的一條屋脊,我們藏民叫它色既大壩。它大得很哩!”
楊政委從地圖上一看,果然這塊隆起的草原脊地縱有百餘裏,橫有數十裏。
通司又指著前麵的通道說:“長官,我們出了水草地,可以走大道了。”
通司講的一點也不錯,經過四天四夜的水草地行軍,大家終於跨上了較平坦的高地,隻見野草一望無邊。
幾天來,由於雙腳泡在水裏,上麵又有雨淋,真不是個滋味,現在又跨上較為平坦的幹燥路,不用說,有多高興了。大家雖然已經疲憊萬分,但是踏上這條路,精神陡增,兩腿輕快,行軍速度不用催促又加快了。路上畜類的蹄印較多,據說,由於色既壩是草地的主要商道,春夏兩季,來往的商隊較多,因此路是在人、畜長期踩踏一自然形成的。有時在草地中並列幾條小路像綠色地毯上鑲嵌的白色絲帶,伸向西北遙遠的盡頭,同誌們走到此地,心情一下舒展起來了,尤其是那些活潑的宣傳隊員,又站在路邊唱起了“同誌們,快快拿起槍”的歌。楊成武忽然又想到了長眠在草地的戰友們,仿佛他們還在大家中間……
“同誌們,我們快出草地了!勇敢地向前進啊!”突然一個小鬼站在路邊振臂高呼。
楊政委定睛一看,是個宣傳隊員在鼓動。
這時,幾天來未露麵的太陽,竟然從雲隙中拋出微弱的光線,灑在身上,使大家覺得格外的溫暖。
“政委,軍團發來的電報!”楊正站在那裏遐想,王開湘同誌對他說。他回頭接過電報,隻見上麵寫著:
敵情通報
敵薛嶽部已抵天全、蘆山,胡宗南部見我進入草地後,也火急趕到鬆潘,甘肅敵新編十四師魯大昌部亦往北邊壓來,胡宗南所部一部分從西安開始往西北移動,馬步芳部亦從西北往南移動……
看完敵情通報,楊笑笑說:“看來蔣介石又搞‘合圍''''的老把戲了!”
“是啊,他想把我們堵在水草地裏!”王團長說。
“可惜,我們搶先一步,出了色既壩。”楊成武說,“我們這條火龍又遊出來了,現在更加感到,中央走出草地,北上抗日的路線完全正確。”
王團長點點頭,少頃,又說:“天色不早了,我想,趁天晴,讓部隊好好休息,睡一個好覺!”
“我同意,而且要各個分隊挖點野菜,睡前吃個飽!”楊成武說。
於是,部隊翻上一個小山坡,我們下達了休息的命令。當休息號吹響時,戰士們三五成群,挖土坑,挖野菜,歡聲笑語又飛場起來了。
過了一會兒,楊政委看了看戰士們挖起的土坑,那可真是不錯:既可作戰壕,防止敵人襲擊,又可作睡覺的地方,四邊插上棍子,油布一掛,還是個滿不錯的小帳篷哩!
是啊,敵人是無法想象的,四天四夜越過水草地,風霜雨雪加冰雹,氣候一日多變,大家沒有棉衣穿單衣,沒有交通工具,雙腳泡在水裏,從天蒙蒙亮一直到黑夜,餓肚子,連喝水都很困難,有時還得通宵淋雨等到天明,行軍、作戰,一路上千難萬苦毫無怨言,為的是什麼?信念——對事業、對革命、對北上抗日的路線的信心,對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所有戰士堅信一定會勝利!堅信黨中央、毛主席、周副主席和張聞天總書記一定會帶著大家衝破困難,走向勝利。這個信念鼓舞著戰士咽苦如飴,鼓舞著他們忍受著一切難以想象的困難,鼓舞著他們忍饑受寒,以至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而在所不惜。
色既壩露營也許是未出草地前最好的一次宿營,在那綠茸茸的草原上用人工挖出來的土坑棚裏,上麵蓋著楊成武的那條舊被子,幾個人擠在一起,背靠著背,一邊喝著炊事員燒好的開水,一邊嚼著剩下來的那沒鹹味的牛肉幹,吃著香噴噴的野蔥、野韭菜。在那個土坑棚裏,楊還講了閩西大森林鬥爭的故事。他告訴同誌們,那時在閩西大森林裏打遊擊,人很少,隻有幾十人;現在有幾千人、幾萬人,浩浩蕩蕩的紅軍隊伍了。過去,遠離領導,武器低劣,隻有土槍、長矛;現在有黨中央、毛主席直接領導,有步槍、機關槍,還有迫擊炮了。比起過去閩西鬥爭時的條件,現在確實好多了。說著說著,外邊又嘩嘩地下起雨來了。“唉!草地,這鬼天氣!”有人輕聲地說。但是,更多的人卻唱起歌來了。可不,下雨難不倒我們,土坑裏流進了水,我們就幹脆站起來,”看老天還有什麼辦法能治我們!”一個同誌這樣說。頓時,笑聲又起了,坑裏麵出現了從未有過的興奮和熱鬧。人們越是在臨近勝利的時候,回想艱難的曆程,往往容易喚起前進的力量一樣。而現在,所有色既壩土坑棚裏的戰士,兼有著這兩種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