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運動爆發(1 / 3)

百丈關一仗失利,徹底打破了張國燾南下-建立川康邊根據地的夢想。與此同時,全國政治形勢的急劇變化,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共產國際對中共中央北進方針的充分肯定,這一切都使張國燾的所謂南下方針陷入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正當紅軍南下碰壁、處境困難的時刻,黨中央的民族統一戰線策略和團結對敵的方針,及時傳來,給全軍帶來了希望,帶來了力量。這是一個轉折關頭,在紅四方麵軍的發展史上,有重要意義。

紅軍南下期間,全國的政治形勢發生了急劇變化。日本帝國主義對華北的露骨侵略,黨的“八一宣言”的發表,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陝北的勝利,白區地下黨組織的英勇鬥爭,推動全國的抗日救亡運動,走向新的高潮。12月9日,北平爆發了大規模的學生運動,矛頭直指日本侵略者和蔣介石的不抵抗主義,其勢如波濤洶湧,席卷全國,標誌著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

1935年12月9日黎明,北平城裏城外各校參加抗日救國大請願的學生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行動起來了。

反動派已得到學生要請願遊行的消息,他們在城內外許多學校都布置了崗哨和密探,企圖破壞這次行動。但是廣大的青年學生,卻以無比的勇敢、團結和頑強的精神,衝破了反動軍警的重重阻撓,參加了愛國請願大遊行。

天還沒有亮,中國學院的校門就被軍警封鎖了。但學生隊伍卻乘代表上前交涉的時候越牆而出,經辟才胡同,轉西單北大街,按照學聯的要求,沿途聯係和接應其他學校。師範在學女附中部分學生被學校反動當局阻攔在校門口,由於中國學院學生的接應,也衝出來和大隊一起,奔向新華門。

城內的其他一些學校,同樣也被反動軍警包圍了。但是學生們卻在校內集結著,大隊經過時,立即衝出彙合。還有些學校的學生避開軍警的耳目,走出校園,迂回至路口、胡同,貼標語,散傳單,大隊一到,一湧而出,加入遊行隊伍。

為了阻止城外清華大學生燕京大學的學生進城,警察當局扣住了通往城裏的汽車。學生就帶著連夜趕製出來的旗幟和標語,冒著零下二十度的嚴寒,踏著封凍的土地,徒步奔向西直門。清華學生沿著平綏路前進;燕京學生從田間小道繞行。他們甩開了沿途阻攔的軍警,在西直門前彙合了。

但是,西直門緊閉著。城牆上下的軍隊和警察,荷槍實彈,如臨大敵,不許學生進城。學生代表與軍警幾經交涉,都無結果。千百個學生激憤了。他們含著熱淚呼喊:“中國人的城門,已經不許中國人進了!”這句話有力地撥動了大家的心弦,麵對著這古老的城垣,腦海裏浮現了一幅仇恨的圖景: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帝國主義就不斷侵略中國;今天,日本帝國主義已吞噬了我國半壁錦繡河山,反動派竟然不許為了挽救祖國的危亡而行動起來的中國人進入自己的城門。廣大學生痛感國破家亡的苦楚,一齊發出了最強烈的吼聲: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口號聲響徹雲霄,這是全國人民和青年多年來心裏所要大聲呼喊的聲音!當第一聲喊出來的時候,大家的眼裏都不禁湧出了熱淚。

“爭取愛國自由!”

“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在嚴寒的朔風中,青年學生們振臂高呼著。

在城裏,東北大學的學生不顧學校當局層層阻撓,一清早就在禮堂集會。會上,主席沉痛地追述了東北的淪亡,華北的垂危,並宣布北平市學聯今天舉行請願遊行的決定。頃刻,千百個學生湧出禮堂,排好隊伍,準備和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等校學生彙合遊行。

這時,一位燕京大學的交通員飛快地跑到東北大學來報告:“西直門關了,清華、燕點同學被阻於城外。”消息傳來,激憤倍增,大家呼喊著口號,潮水般地湧上街頭,向蔣介石賣國政府的代表、親日派頭子何應欽的辦公地點新華門進發。途中,北平大學法商學院等院校的學生也趕來了。

將至西四牌樓時,隊伍遇到了數百武裝軍警的攔阻。

學生們高呼起“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口號,但是反動軍官卻仍然將軍警密集起來,阻擋隊伍的去路。相距十多步時,大家邊喊著“衝過去”,邊奮勇奪路。這時軍警揮起皮鞭亂打,掄起刀背亂砍,有的學生受了傷,有的被捕了。大隊衝過了軍警的阻攔後,向既定的目標前進。

當東北大學學生邁著雄壯的步伐、唱著“義勇軍進行曲”進入了新華門廣場以後,在場的學生們都發出懇切熱烈的歡呼:“歡迎東北大學同學!”“毋忘‘九一八''''!”東北大學學生也沉痛地呼喊:“我們要打回老家去!”

接著,師範大學、女一中、藝文中學、鏡湖中學等校的學生也都陸續趕到了新華門。

新華門緊閉著,前廊排列著許多軍隊、機關槍、摩托車,周圍站滿了惡狠狠的警察和便衣特務。

廣場上,聚集著來自四麵八方的五六千學生。大旗和標語,在寒風中飄蕩。救亡歌曲一角唱起,便四處呼應起來。雄壯的歌聲未停,響亮的口號聲又激蕩起來: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這是廣大群眾在敵人的重壓之下,勇敢地發出的對“八一宣言”的公開響應,這表明了黨的抗日救國的號召已深入人心。

學生代表要求何應欽出來接見。何應欽懾於抗日怒潮,已經躲到小湯山去了。就在前幾天,一車一車的漢奸向何應欽請願,要求“自治”,何應欽曾打開了新華門,熱烈地接待了他們;而今天學生向國民黨政府請願,要求抗日,卻非但被拒於門外,而且橫遭鎮壓。不可遏止的怒火,熊熊地燃燒在每個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