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會後己是深夜,張學良回到三樓寢室,牆上的壁鍾正敲了十二響。躺在床上,張學良怎麼也睡不著,孤清的冷月似笑非笑地彎著嘴,掛在窗前,張學良皺著眉頭,想起白天的情景,心裏一片感動和酸楚。“九一八”以來,張學良代蔣受過,背著“不抵抗將軍”的罪名,到處挨罵;東北軍雖然裝備精良,但眼看自己的家鄉遭敵踐踏,親人被日寇蹂躪,有力量用不到抗擊日寇的侵略上,卻拖家帶口,背井離鄉,從東北到華北,從華北到華中,從華中又到西北,顛沛流離,受人驅使,身不由己,到西率後和紅軍交鋒,上無鬥誌,連連敗北。
想到上次去南京,倍受冷落,原因就是因為和共軍作戰吃了敗仗。將軍打下敗仗,那是奇恥大辱,是比什麼都丟臉的事兒,五年來的經曆就象一個五味瓶,酸甜苦辣鹹,什麼滋味都有。這國恥家仇不報,還要在國內自相殘殺,一想到這,張學良心頭便如壓了一塊巨石。和共產黨的仗早就不想打了,但蔣介石態度堅決。這下一步該怎麼辦呢?張學良眼前突然浮現出上次和杜重遠見麵時的情景來。
“如果繼續剿共,對東北軍來說隻能是自取滅亡;對於你個人來說,將是千古罪人!”杜重遠很坦率地表明自己的觀點,“東北軍唯一的出路,是走聯合抗日的道路。一是聯合共產黨。你剛才看了他們的《八一宣言》,主張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願意同所有抗日力量建立聯合陣線,中央紅軍現在己經到達陝北,可以聯合起來,壯大力量。二是聯合楊虎城。楊將軍是有抗日進步思想的,他的左右有許多進步人士,無論是從哪方麵講,楊將軍都是可以信賴的人。三是聯合新疆的盛世才。他是東北同鄉,過去又是你的部屬,他在新疆與蘇聯的關係搞得很好,和他聯合以後可以打通國際關係,求得蘇聯的幫助。如果東北軍能和以上三方麵聯合起來,形成一個‘西北大聯合'''',合作抗日,那麼日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總之,東北軍今後絕不能再跟著蔣介石走亡國之路,唯有聯合才是一條抗日的出路。”……
第二天,張學良約會了從蘇聯回國不久的東北義勇軍將領李杜。李杜自從在東北抗日失敗,退入蘇聯國境以後,就同中共黨的組織有了聯係,回到上海後仍然準備取道蘇聯返回東北去抗日。張學良向李杜表示他願意在西北與紅軍聯合抗日,希望能夠同共產黨的負責人商談,現在正苦於無法取得聯係。李杜當即接受了張學良的委托,表示在找到關係後,就設法盡快通知他。
在上海停留的最後一天,張學良又專程去訪了國父孫中山的遺孀宋慶齡女士。他向這位偉大的女性盡情地傾訴了自己一時無法解脫的苦悶。孫夫人聽後,和蔣介石、何應欽等中央大員們的態度截然不同,鼓勵他要振作起精神,積極投入抗日的洪流,用實際行動洗刷掉自己蒙受的“不抵抗”的汙名。
宋慶齡語重心長的鼓勵,給了張學良極大的啟示和鼓舞。這位剛強的漢子是噙著淚水離開宋慶齡的寓所。
張學良在上海停留了四天,就乘坐他的“搏鷹”號專機匆匆返回西安。和來上海時的心境大不相同,這時他己經理順了自己的思路,可是怎樣才能和共產黨取得聯係呢?
這天,張學良從“剿總”辦公地點南院門回到金家巷公館。脫下戎裝,穿上寬鬆的便服,躺在沙發椅上,正待閉目養神,就聽得門口傳來一聲:“報告!”
“進來。”張學良漫不經心的語調中透著不耐煩。
“報告副司令,王軍長急電!”機要參謀將譯好的電文遞到張學良手上,他看著,看著,愣住了。隻見上麵寫著:
……被紅軍俘去的高福源團長,現已經被派回,據雲有機密要事,要求向副司令麵陳。
王以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