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帥幸會周恩來(1 / 2)

1936年4月6日,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和彭德懷司令員致電張學良、王以哲,通知周恩來、李克農行期及聯絡地點,提出了這次會談需要商量的幾個問題:

甲、敝方代表周恩來偕李克農於8日赴膚施,與張先生會商救國大計,定7日由瓦窯堡啟程,8日下午6時前到達膚施城東20裏之川口,以待張先生派人至川口引導入城;關於入城以後之全請張先生妥為布置。

乙、雙方會商之問題,敝方擬為:1.停止一切內戰,全國軍隊不分紅白,一致抗日救國;2.全國紅軍集中河北抵禦日帝邁進問題;3.組織國防政府、抗日聯軍具體步驟及其政綱問題;4.聯合蘇聯及先派代表赴莫斯科問題;5.貴我雙方訂立互不侵犯及經濟通商祿步協定問題。

丙、張學良有何提議,祈預告為盼。

7日早晨,周恩來、李克農攜電台在警衛隊的保護下,從瓦窯堡出發。8日,抵達預定地點膚施城東20裏處川口。當時雨雪交加,電台與張學良聯係不上,隻好與中共中央聯係。中共中央聞訊後,從山西石樓發報,直到9日上午才與少帥取得聯係。

張學良將軍得知周恩來一行到達川口的消息,立即命人從洛川急電駐守膚施的一二九師師長周福成做好準備盛情接待;另外,他親自駕駛他的專機,帶著王以哲軍長、劉鼎“參謀”和孫銘九衛隊營長從洛川升空飛到膚施,然後派親信高福源前往川口,將周恩來、李克農及隨行人員引導入城。這時,已是黃昏。周恩來、李克農換上便衣,來到清涼山下橋兒溝的一座天主教堂前。

此時,張學良已在教堂門前迎接中共代表。他久聞周恩來是出名的美髯公,加上事前劉鼎對周恩來形象、風度之描述,所以,周恩來一行人出現在眼前,他一眼就認出來,大步向前迎接,緊緊握住周恩來的雙手,用不容置否的口吻說:

“你一定是周先生,久仰!”

有關張學良的傳奇,周恩來也早有耳,但沒有機緣麵識,此時初次相見,就被張學良的熱情所感染。他持重地打量著張學良,風趣地說:

“張將軍,好眼力啊!”

“不,不,”張學良謙遜地說:“誰人不曉共產黨中的美髯公啊!”說罷,他大笑不止。

周恩來見張學良如此豪爽,不無感概地說:“初次相見,就感到張將軍是個痛快人,有著一種故人相見的親切感。”

張學良聽了,不禁一怔,問:“周先生,這話從何而來?”

“張將軍有所不知,我少年時代,曾做過你父親張大帥三年臣民,對東北人的性格是熟悉的,而且打心裏也是喜歡的。”

“原來如此啊!難怪周先生也如此痛快,稱得上半個老鄉了!”

張學良的部下王以哲見張學良和周恩來初見便如此愉悅,便說:“一個東北人,和半個東北老鄉談抗日,即便是在天主教堂中秘密進行會談,我看也無需祈禱上帝的保佑了。”

王以哲的趣談引來雙方的笑聲,然而張學良卻認真地說:“諸位有所不知,我和周先生不僅有半個同鄉的情份,還是同一名師的弟子哩。”

在場的人聽張學良這話,都愣住了,就是同恩來也有點迷惑。

“周先生不知這其中的原委,”接著張學良講起了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先生勸他戒毒,事後拜張伯苓為師的往事,又笑著說:“按照我們祖宗傳下來的規矩,先入廟者為長,周先生自然就是我的師兄了。”

“不敢,不敢,”周恩來忙拱起雙手:“張伯苓先生一生愛國,迭次聲明反對內戰。我們這兩個弟子當遵師教,為了中華民族的複興,兄弟鬩於牆而外禦其侮!”

“好!”張學良肅然轉身,指著天主教的大門,“請,周先生!”

在教堂裏,張學良向周恩來介紹說:“我這裏還有一位共產黨的代表劉鼎先生!”

周恩來一看,劉鼎竟是闡尊民!他這時才知道自己熟悉的同誌改名叫劉鼎了。於是,周恩來緊緊地握住劉鼎的手說:“原來是你啊!想不到我們在這裏見麵了。”

“首長好!”劉鼎強抑製著激動的心情,從內心深處迸發出這三個字。此時,劉鼎像一個走失了的孩子見到母親,多麼想緊緊地擁抱最敬受的周恩來副主席啊!原來,1930年劉鼎從蘇聯回國就是向周恩來報到的,而後,在周恩來的直接指揮下,在上海敵人心髒裏進行特殊的戰鬥。翌年底,周恩來去中央蘇區後,劉鼎與周恩來四年多沒有見麵。在這四年中,他們各自經曆了多少艱難曲折、出生入死的戰鬥啊!但現在,不是他們互相慰問、追憶往事的時侯。此刻,他們要馬上進入關係著民族生死存亡的莊嚴的會談。

雙方參加會談的人員有:中共方麵是周恩來、李克農:東北軍方麵是張學良、王以哲、劉鼎。會談是在傍晚時分開始的。雙方經過寒暄之後,便在坦率、直爽、誠懇的氣氛中進行了。

張學良首先爽快地說:“我自歐洲歸國以後,一心擁護蔣介石的獨裁統治,曾相信法西斯能救中國。可是經過實踐和周圍朋友的勸告,特別是李克農先生和劉鼎先生對時局的透徹的分析,我認為我的想法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