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起震撼世界的往事(2 / 3)

國內外學者一致認為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因為它涉及了天文學、氣象學、物理學、化學、植物學、動物學、地理學、中醫中藥學、解剖學、組織學、微生物學、寄生蟲學、病理學、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學、臨床醫學,以及考古學、曆史學、哲學、文學、文字學、版本學、音韻學、訓詁學、民族學、民俗學、美學和農業、手工業、宗教、軍事、地震、交通、繪畫、音樂、舞蹈、紡織和烹飪等各種學科。正是由於馬王堆漢墓的發現,有些學科的曆史需要改寫,因此湘潭大學曆史係教授餘明光曾建議編輯出版“馬王堆文化叢書”,建立“馬王堆學研究會”。不少人認為他的建議不無道理。

馬王堆漢墓的出土經新華社公布以後,曾一度引起世界性的轟動,據新華社統計,1972年有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新聞媒體予以報道和宣傳,成為當年世界最熱門新聞之一。但這38年來,通過國內陳列和國外展覽,仍然受到各國首腦、專家、學者和社會人士的讚賞和稱譽。

自1974年馬王堆漢墓陳列館建成開放以來,已接待國內觀眾2000餘萬人次,來自世界五大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參觀者約500萬人次,其中有國家總統、首相和總理,以及各國駐華使節等。各種代表團、訪問團和各類學術團體9000多個。

1972年10月,李先念副總理陪同尼泊爾首相比斯塔及夫人參觀了馬王堆漢墓的出土文物後,聽我介紹古屍已有兩千多年的曆史時,十分驚訝地說:“奇跡,真是世界奇跡!”同年柬埔寨首相賓努偕夫人來參觀時,看到剛出土的漆器光彩照人時,問我是否在外麵塗了什麼東西。我對他說:“按照國家文物政策規定,曆史文物必須保持原貌。”賓努笑了,他說:“要是這樣,那就太驚人了。”賓努自進入博物館後即筆記不停,這在我所接待過的眾多外國首腦中是僅有的。1977年5月,緬甸總統兼國務委員會主席吳奈溫偕夫人在鄧穎超同誌陪同下前來參觀,他對我說:“關於馬王堆漢墓,我在國內就聽說了,很樂意親眼看看。緬中兩國很早就有來往,這可能和馬王堆漢墓的曆史差不多。”

1974年4月4日,日本友好書屋讀者代表團參觀之後要求座談,大理大學橫山先生率先發言:“一號漢墓簡報在日本很受歡迎,日本很多曆史學者、考古學者都懷著極大興趣讀了這個簡報,他們得到的是書本知識,今天我能親眼看到這些寶貴的東西,實在太感謝了。”安宅先生說:“帛書在日本報紙上是整版報道的,而且都是頭版頭條。平時我國隻有火災地震才放在頭條報道,尤其是《老子》的出土,引起了極大的興趣,書屋經常收到讀者來信,希望早日出版。”團長說:“中國古代文化是世界四大文化之一,所以我們日本人把中國的考古學作為世界寶庫看待,現在你們能把古代文物完整地發掘出來,以利於國家建設,所以我要對中國考古科學家表示敬意。”

1977年5月,侯良(左一)陪同緬甸總統吳奈溫及夫人參觀出土的女屍。

1976年4月,加拿大安大略省皇家博物館董事會一行24人前來參觀。團長說:“我們在國內看了《考古新發現》的電影,今天能看到文物,實現了我們等待已久的願望,所以很高興。”美國哈佛大學哲學教授艾尤於1987年5月專程來看帛書《老子》,在如願以償後,他說:“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文物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有不少是稀世珍品,我為你們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