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解放軍三六六醫院的人員以及醫院設施、生活用具等全部撤至以馬王堆命名的那個殘垣破壁、野草叢生的大院內,並急如星火地修補房屋、挖掘防空地道、謀劃著怎樣躲避蘇軍的原子彈和打擊敵人傘兵時,蘇聯副外長庫茲涅佐夫乘專機抵達北京,遠在蘇州的林彪長籲了一口氣,中國軍隊的官兵長籲了一口氣。
冰天雪地、夜以繼日備戰的解放軍官兵(國畫)
隨著中蘇會談的進展,兩國間劍拔弩張的關係一天天緩和,爆發戰爭的跡象一天天減少,但已被疏散到野外的部隊卻遲遲接不到回營的命令。眼看寒冷的冬季已經來臨,中國北方部隊的給養、運輸、訓練、思想教育等出現了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根據各軍區上報的情況,林彪指示秘書通知總參謀長黃永勝,“部隊不要繼續疏散,可以回營駐紮了”,就在這個命令發出的關鍵時刻,林彪的妻子,時任林彪辦公室主任的葉群阻止道:“首長千萬不能發這個命令,部隊疏散出去沒風險,一旦放回來,萬一戰爭爆發,這個責任由誰來負?”這個女人的一席警言,使林彪放棄了剛才的念頭。
自此,中國軍隊幾百萬官兵無休止地在野外風餐露宿,並仍舊做著“深挖洞、廣積糧”“要準備打仗”的戰備準備。三六六醫院也幹脆斷絕回長沙市裏的念頭,而在此處“重建家園”了。
林彪(左二)、林立果(右二)及其黨羽們的榮耀生活
從1970年開始,三六六醫院動用部分官兵在院內院外挖掘了不少防空掩體,這些掩體像迷宮一樣深入地下,又巧妙地和各處的醫療室、病房連接起來。隻是空間太小,難以存留更多的醫護人員及傷病員,更難以在地下掩體中實施救護和療養。1971年9月13日,林彪墜機身亡的事件發生後,部隊再次進入一級戰備狀態,也就在這個時候,三六六醫院黨委決定,要在院外那個方圓幾百米的號稱馬王堆的土包下,挖掘一個大型的洞穴,作為戰時傷病員的救護之所。自然,這時的醫院黨委絕沒有想到,他們這個決定會意外地引發出一件震撼世界的考古大發現。
在馬王堆開挖的防空洞
當那個整天提心吊膽,時刻準備著打蘇軍傘兵的院務處長,帶領一群戰士攜帶工具來到馬王堆跟前時,先是對兩個高約五丈的大土丘進行了一番觀察,然後選定兩個位置,分別從不同的方向動工開挖。十幾天後,兩個大洞都相繼掘進數米,正當戰士們揮鎬弄鍬不斷地擴大著戰果時,隻聽“呼隆”一聲,土丘東側的防空洞發生了嚴重塌方,飛瀉而下的土塊碎渣將幾個戰士埋入洞中。院務處長獲知,即刻率其他的戰士搶救,經過一番手忙腳亂的扒土揚渣後,被埋的戰士被拖出洞外,接著送往急救室緊急搶救。也許得益於搶救得及時,幾個戰士終於擺脫了死神的糾纏,不久便恢複了往日的神情聲貌,重新投入了工作。隻是在挖掘中比往日小心了許多。
當洞穴挖到十幾米時,地下出現了赭紅中夾帶著白點點的花斑土,越往深處掘進越堅硬。當戰士們費了好大的勁終於穿透帶花斑的紅土層時,一個奇怪的現象出現了——一塊又一塊的白膏泥被挖了出來。這種白膏泥,戰士們在過去挖防空洞時未曾遇到過,若用手一捏,又細又軟,形同平時廚房裏炊事員揉搓著的麵團。麵對這種奇異現象,戰士們更加小心地挖掘,並越來越覺得此事有些蹊蹺,立即向院務處長做了彙報。由於上次的塌方事故,院務處長被院長和政委教訓了一頓,險些挨個處分。政委還以黨委的名義警告他,若下次再出現類似的事故,則軍法論處,絕不姑息。這位處長在出了一身冷汗之後,對這個土丘的挖掘開始謹慎起來,並明令戰士如發現異常情況,立即向他彙報。
這次院務處長聞報後,來到施工現場,親自鑽進洞中,打著手電筒四處照照,又抓起一塊白膏泥在手中揉搓了幾下,也覺得有些異常。經過一番思索,他下令停止挖掘,讓兩名戰士用鋼釺向下打眼鑽探。戰士拿起鋼釺對準白膏泥“叮叮哨哨”地鑽了約半個時辰,並未發現不測之情,但就在鋼釺最後一次從白膏泥中抽出時,鑽孔裏突然哧的一聲冒出一股嗆人氣體。就在同一時刻,院務處長斜倚在洞壁上,劃著了一根火柴準備點煙,令他萬沒想到的是,含在嘴上的那根香煙尚未點著,火種卻與從鑽孔裏冒出的氣體遭遇,隨著砰的一聲響動,一團火球在洞中爆響並燃燒起來,院務處長怔愣了約一秒鍾,本能地說了句“大事不好,快跑——”,便箭一樣從洞中狂奔而出,其他的戰士也紛紛扔掉手中的工具,在極度的驚恐與迷惑中,呼呼隆隆地湧了出來。待稍喘息,戰士們發現院務處長的眉毛已被燒焦,兩眼流著淚,紅腫的臉上布滿了點點簇簇的水皰,極像田野裏散落著的小墳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