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洞中,突然躥出藍色火焰(2 / 2)

“這裏出現了重大軍情,趕緊去報告白副院長!”倒黴的院務處長下達著命令,然後捂著臉向醫務室跑去。

分管後勤和戰備工作的副院長白明柱趕了過來,待他問明情況後,大著膽子跟在兩名戰士身後進洞察看,將要摸索到洞穴的盡頭時,隻見一道藍中帶紅的火焰,像一條扭動搖擺的蛇,“哧哧”鳴響著從鑽孔裏噴發而出。白明柱大驚,在他幾十年的戎馬生涯中,曾遭遇過許許多多的怪事,但目前的異景奇情卻從未見過。他不知如何是好,也不敢擅自下令應付,隻好小心翼翼地退出洞口,飛奔到院長、政委的辦公室彙報。

“火焰是什麼樣子的?”院長問。

“藍中帶紅,以藍色為主,狀如一條被卡住後尾的毒蛇,‘哧哧’叫著左右搖擺。”白明柱答。

“有什麼氣味?”院長又問。

“像手榴彈爆炸之後的臭味加一點酸澀味。”白明柱又答。

“據你分析,有沒有可能是階級敵人或者是蔣幫特務埋下的炸彈?”政委異乎尋常地問。

“這個?”白明柱思索了一會兒,“這個我估計不足,但作為防範萬一是必要的。”白明柱回答的同時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有備無患。”院長接過話頭,望了下政委,嚴肅而冷峻地說道:“我看是不是這樣,現場官兵立即撤離該區域,並做好突發事件的戰備工作。立即報告軍區司令部,建議火速派工兵團來醫院,用探雷器進行勘探。”

院長的兩個“立即”得到了政委的認可。於是,白明柱和一個參謀立即分頭進行組織撤離和向軍區彙報。

約兩個小時後,一個排的工兵攜帶探雷和排雷儀器,大汗淋漓地從野外奔來。軍官們簡單地向醫院方麵詢問了情況,便率領工兵進入洞中勘察。此時鑽孔中噴射的火焰依然沒有減弱,仍在呈蛇狀向外竄動。工兵們架起儀器在四周仔細勘探了一番,沒有發現炸彈的蹤跡,隻隱約捕捉到一塊麵積碩大的異常陰影,這個陰影到底是什麼物體,對這個人類世界是吉是凶,會不會構成威脅,還一時難以做出判斷,隻好暫時撤出洞外,將情況上報團部,留待首長和探測專家研究後做出明確的指示。在全部撤出之前,工兵排長令幾個戰士提來一桶水,向火焰噴射的鑽孔倒過去。在他的腦海裏,不管這火焰是炸彈的引爆線還是其他引燃物,都必須立即撲滅,隻要卡斷了引燃線,即使真有炸彈也不會爆炸了。但當他將水“嘩嘩”倒向鑽孔時,強大的氣體又將水噴出,火焰依舊“哧哧”地怪叫著向外竄動。工兵排長不得不改變戰術,讓士兵用袋子裝滿泥土,然後突然壓上鑽孔。十分鍾後,袋子揭開,火焰自動熄滅,隻是氣體還在向外不住地竄動。

工兵們架著探雷器在馬王堆上下左右又折騰了一番,在確信沒有發現炸彈後,開始撤離,同時將所探情況逐級報到團部。年輕的團部首長聽完彙報,亦不知如何是好,忙派人將工兵團最富經驗的一個工程師找來詢問,這名老軍人聽完介紹,思索了一會兒說:“早些時候我聽說那裏有古墓,是不是遇上了墓葬?”

為了證實這個推斷,在團長和政委的陪同下,老工程師親自乘車來到馬王堆做實際勘察,當他從洞穴中走出來時,關於此處是一座古墓的論斷似乎得到了證實。

既然此處埋藏的不是炸彈而是一座古墓,醫院首長們在感到虛驚一場並伴著淡淡的遺憾的同時,決定將此情況報告軍區後勤部,等待如何處理的命令。

軍區後勤部接到報告,不知如何答複,便將報告轉往司令部。司令部也不知該怎樣處理,將情況轉到政治部,政治部值班的幹事認為這是涉及地方群眾工作的事情,便將報告送至群眾工作處。事情看來有些著落,但群工處處長卻回答此事應由文化處來答複,因為古墓屬古文化範疇,與群眾工作無關。於是報告再轉至文化處。文化處處長看到報告,覺得古墓的保護和發掘,還有墓中的文物雖然屬於文化範疇,但卻與部隊的文化工作有極大的差異,或者跟部隊文化工作沒一點關係,他在思慮了一番之後,決定將這個球踢出部隊,由地方來答複。於是,這份報告輾轉到了湖南省革命委員會,然後,由革委會轉政工組,政工組再轉文化組,文化組又轉湖南省博物館。至此,已是1971年12月30日,離馬王堆漢墓的發現整整過去三天三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