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部分 小學畢業達標指導三十講(六)(3 / 3)

這段話四十六個字,就用了三個“高興”,似乎緊扣了題目,“高興”喊得很響,但由於缺乏具體內容,都是概括性語言,沒有寫進公園看到什麼,自己的心情怎樣,看了哪些節目,哪個節目給自己的印象最深^當然就沒有感人的力量。

再看下麵一段話。

“劉小燕可專心聽講啦。老師講什麼,她都認真學。教我們班的老師都誇劉小燕上課聽講非常專心,要我們向她學習。有的人上課聽講就不專心,常常要上課的老師提醒。上次隊會時進行單項表揚,選‘上課聽講標兵’,我們都選劉小燕。”

這段話似乎處處都在寫“專心聽講”,但沒有劉小燕專心聽講的神態描寫,也沒有選擇特定的環境,未突出劉小燕與眾不同,給人們留下的印象是:劉小燕是一位專心聽講的同學,但不知道她是怎樣專心聽講的,也很難知道怎麼向她學習。

讀讀這篇優秀習作。我的名字我姓張名祥,這是一個很普通的名字。可是,你可知道這個名字的來曆嗎?下麵就讓我告訴你一個感人肺腑的真實故事吧!我5歲那年月的一天,天真無知的我,因為喜歡畫畫就獨自到人民廣場去看畫展。正當我埋頭走的時候,不料一輛卡車突然刹車失靈,向我直逼過來,等我抬頭看見那飛轉的車輪時,一切都晚了,我被卡車彈飛了十幾米遠,成了血人。我的頭上、口中、鼻孔和臉部都不斷地流著鮮血,昏了過去^碰巧,一位解放軍叔叔正駕車經過這兒,他二話沒說,抱起我上了車,急奔醫院。

那位戰士聽說醫院血庫無血,猛地挽起袖口,衝到醫生麵前,堅決地說:“我是0型,萬能輸血者,抽我的血吧,快動手吧,救孩子要緊!誰是最愛人的血液緩緩地注入了我的血管。那鮮紅的血,不僅有強大的生命力,更包含著一種偉大的精神!那是一種革命者的摯愛精神,一種高尚的共產主義人道精神!

手術結束後,兮士寧了來今!予羊〒辱卷。當我睜開雙眼時,已是第三天我來:名湊;興地跑去找來醫生。他那布滿血絲的眼睛幾乎樂成了一條縫。他用新買來的毛巾為我擦汗,還輕輕地為我扇著扇,可他自己卻滿頭大汗。俯下身來,俏皮地對我說:“小弟弟,不用怕,有叔叔在這裏呢?。他不但一勺一勺地給我喂藥、喂飲料,還給我講故事,說笑話,鼓勵我戰勝身上的創痛。到了第四天,當我在外地工作的父母匆匆趕回來時,他卻默默地離去了,隻是在獻血單上留下了“戰士郭祥”四個字。

我哭喊著要找他,父母也四處打聽,但都不見蹤影。媽媽用顫抖的聲音語重心長地對我說:“要牢牢銘記啊!這位活雷鋒和他的高尚品質。”

為了紀念和學習這位戰士的高尚行為,我們全家經過慎重考慮,把我的名字“張欣華”改成了“張祥”。

上文作者寫作的目的是讚美戰士郭祥救死扶傷的高貴品德,但不是用空洞的語言,一味地寫戰士好,而是敘述戰士把“我”送進醫院,為我獻血,無微不至地料理“我”,把具體的事實展示在讀者麵前:從郭祥的動作“搶、奔、跑、樂、擦、扇、喂”等寫出了他關心“我”勝過關心自己;從郭祥的語言“我是萬能輸血者”、“有叔叔在這裏呢”等表現了他舍己為人和對“我”體貼入微的高尚品質。

打點的句子,是一句概括性語言。打橫線的句子,就是對概括語言的具體敘述,總之,作者是用具體的事實,來讚揚雷鋒式的戰士郭祥,有很強的感染力。

二、有條理

寫文章除了“言之有物”外,還要“言之有序”。這個序就是順序,即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有條有理,方能使讀者一目了然。怎樣才能做到“言之有序”呢?

“思路要明確”這是寫文章的基本要求。寫文章前,自己要想清楚,是用“順敘”,“插敘”,還是用“倒敘”的方法。我們這裏著重介紹“順敘”的三種方法。

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這是最重要的寫作順序。《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這篇讀寫例話就說明了這一點。

例如,習作例文《捉魚》的第三段:“一個星期天的早晨,我約郭長去捉魚。兩個人拿著秩鍬,拎著小桶,帶著水盆來到小溪邊上。我們選了一個魚多水德的地方,用泥從兩邊築壩,壩當中留下出水口,把笊籬豎在出水的地方,水從出水口向下流,被笊籬截住的小魚驚慌得亂蹦亂跳。一會兒功夫,我們就捉到了十來條。我們爬上岸,把盆裏的魚倒進桶裏,心裏快活極了:這段話共有五個句子,是按捉魚的經過一步一步地寫的。第一句寫去捉魚,第二句寫準備,第三句寫攔魚,第四句寫捉到魚,第五句寫快活的心情。前麵和後麵不能顛倒,否則次序就亂了。這是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寫的。

又如:習作例文《嗽叭花》,作者是按照種花籽——花籽發芽——發花蔓——開第——朵花——花盛開的生長順序寫,條理清楚。沒有種花籽,就沒有花籽發芽,以此類推,前麵和後麵也同樣不能顛倒,這是按植物生長順序寫的。

再如,習作例文《參觀人民大會堂》,作者幾乎每個自然段都用了一個表示參觀順序或地點的詞語開頭。“登上台階,一抬頭就望見正門”,“進了正門就是中央大廳”,“穿過大廳,走進了大禮堂”,“從大禮堂出來,我們又上樓去參觀北麵的宴會廳”……作者完全是按遊覽的順序寫的,先看的寫在前麵,後看的寫在後麵。

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寫,這種方法一般用在事情發生的時間長(一天以上)的情況下:例如:《十六年前的回憶》,從“那年春天”開始,到“四乃六日早晨”、“十幾天過去了”、“有一天”,最後寫“28日黃昏”、“第二天得到父親被害的消息'時間在前的事寫在前,時間在後的事寫在後:

按方位順序寫,一般用於建築物或較大的空間。例如《人民英雄紀念碑》,先寫“碑的正麵”一碑身石上的八個大字,再寫“碑的前麵”一一碑文,後寫“碑身的東西兩側

以上三種順序,不是截然分開的,可相互交叉使用。但必須遵循一定的順序,思路一定要清晰,才能讓讀者明白。

為了使文章的段與段之間的銜接緊密,還要恰當地運用過渡句或段。如《遊黑龍潭》,遊黑龍潭要經過珠簾瀑布,在寫看珠簾瀑布後,過渡到寫黑龍潭時,寫了“看完瀑布,我們就驅車前往黑龍潭”的過渡句。“看完瀑布”是對上段的總結,“驅車前往黑龍潭”引出了下文,

當然,並不是所有段與段之間都要用過渡句或過渡段,主要的是思路清楚,言之有序,環環緊扣,有如數家珍似的緩緩道來。

在講究條理中,最難寧握的是重點段裏也要有序。為了防止重點段條理不清,初學寫作,應該給重點段寫小提綱,然後按小提綱一層一層地寫下去。

例如,有個同學在街上被單車撞了,遇到許多好心人,他想寫一篇《街頭新風》的文章,重點段是:我被單車撞後,遇到了許多好人。怎麼來寫這些好人呢?他編寫了下麵的小提綱:

①騎自行車的叔叔送我去醫院.

②民警叔叔給我看病的錢。

③看病的爺爺讓我先上藥。

④騎自行車的叔叔送我回家。

有了小提綱,寫重點段就不會亂,還為寫句子順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樣,段與段之間有順序,重點段裏層有順序,每段的一句話有順序,讀起來,如潺潺流水,清晰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