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卷第二(2 / 3)

《綠衣》四章,章四句。

莊薑事見《春秋傳》。此詩無所考,姑從《序》說。下三篇同。

燕燕於飛,差初宜反池其羽。之子於歸,遠送於野葉上與反。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興也。燕,鳦也。謂之「燕燕」者,重言之也。差池,不齊之貌。之子,指戴媯也。歸,大歸也。○莊薑無子,以陳女戴媯之子完為己子。莊公卒,完即位,嬖人之子州籲弑之。故戴媯大歸於陳,而莊薑送之,作此詩也。

【纂疏】孔氏曰:「燕燕,古人重言之。《漢書》童謠『燕燕尾涎涎』是也[10]。」毛氏曰:「歸宗也[11]。郊外曰野。」蘇氏曰:「禮,婦人送迎不出門。遠送至野,情之所不能已也。」嚴氏曰:「風人含不盡之意,此但敘離別之恨,而子弑、國危之戚皆隱然在不言之中矣。」

燕燕於飛,頡戶結反之頏戶郎反之。之子於歸,遠於將之。瞻望弗及,佇立以泣。

興也。飛而上曰頡,飛而下曰頏。將,送也。佇立,久立也。

燕燕於飛,下上時掌反其音。之子於歸,遠送於南葉尼心反。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興也。鳴而上曰上音,鳴而下曰下音。送於南者,陳在衛南。

仲氏任而今反隻音紙,其心塞淵葉一均反。終溫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勗凶肉反寡人。

賦也。仲氏,戴媯字也。以恩相信曰任。隻,語辭。塞,實。淵,深。終,竟。溫,和。惠,順。淑,善也。先君,謂莊公也。勗,勉也。寡人,寡德之人,莊薑自稱也。○言戴媯之賢如此,又以先君之思勉我,使我常念之而不失其守也。楊氏曰:「州籲之暴,桓公之死,戴媯之去,皆夫人失位不見答於先君所致也。而戴媯猶以先君之思勉其夫人,真可謂溫且惠矣。」

【附錄】詩有說得曲折後好底,有隻恁地平直說後自好底。如《燕燕》末章,這不要上文,考下文,便知得是恁地意,他自是高遠,自是說得這人著[12]。 義剛。 或問:「《燕燕》卒章戴嬀不以莊公之已死,而勉莊薑以思之,可見溫和惠順而能終也,亦緣他之心塞實淵深,所稟之厚,故能如此。」曰:「不知古人文字之美、辭氣溫和、理氣精密如此,秦漢以後無此等語,某讀《詩》於此數語,讀《書》至『先王肇修人紀,至茲惟艱哉』,深誦嘆之。」伯豐[13]。 時舉說:「此詩前三章但見莊薑拳拳於戴嬀,有不能已者。四章乃見莊薑於戴嬀非是情愛之私[14]。由其有塞淵溫惠之德,能自淑慎其身,又能以先君之思勉莊薑以不忘,則見戴嬀平日於莊薑相勸勉以善者多矣,故於其歸而愛之若此,無非情性之正也。」先生頷之。 時舉。

【纂疏】黃氏曰:「觀此詩,見其與商之三仁去就,更相警戒,各欲自靖自獻於先王者無異。國風雖變,猶有如是之婦人,此所謂先王之澤未泯,而康叔之餘烈猶在也。」

《燕燕》四章,章六句。

日居月諸,照臨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處昌呂反。胡能有定,寜不我顧葉果五反?

賦也。日居月諸,呼而訴之也。之人,指莊公也。逝,發語辭。古處,未詳。或雲,以古道相處也。胡、寜,皆何也。○莊薑不見答於莊公,故呼日月而訴之。言日月之照臨下土久矣,今乃有如是之人,而不以古道相處,是其心誌回惑,亦何能有定哉?而何為其獨不我顧也?見棄如此,而猶有望之之意焉。此詩之所以為厚也。

【纂疏】鄭氏曰:「寧,曾也。」

日居月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呼報反。胡能有定,寜不我報?

賦也。冒,覆。報,答也。

日居月諸,出自東方。乃如之人兮,德音無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賦也。日旦必出東方,月望亦出東方。德音,美其辭。無良,醜其實也。俾也可忘,言何獨使我為可忘者邪?

【纂疏】嚴氏曰:「此『德音無良』及《邶·穀風》『德音莫違』,皆婦人言其夫待己之意。」

日居月諸,東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報我不述?

賦也。畜,養。卒,終也。不得於夫[15],而歎父母養我之不終。蓋憂患疾痛之極,必呼父母,人之至情也。述,循也。言不循義理也。

愚謂此篇莊薑分明是作於莊公時,「胡能有定」隻是說莊公心智回惑、反覆無定之意,故「不我顧」、「不我報」,「俾也可忘」,而「報我不述」也。「日居月諸,照臨下土」,意薑以日月比公,以下土自比,若曰日月則照臨下土,胡不以古道與我相處也?後二章則以日月比公,而以東方自比。此詩雖賦體,恐亦兼比義。

《日月》四章,章六句。

此詩當在《燕燕》之前。下篇放此。

【附錄】問:「《日月》《終風》兩篇,據《集注》雲當在《燕燕》之前。以某觀之,《終風》當在先,《日月》當次之,《燕燕》是莊公薨後詩,當居最後。蓋詳《終風》之辭,莊公於薑猶有往來之時,《燕燕》則送歸妾,情不能堪耳。至《日月》則見公已絶不顧薑,而薑不免微怨矣。以此觀之,則《終風》當先,《日月》當次。」先生曰:「恐或如此。」 時舉。

終風且暴,顧我則笑葉音燥。謔許約反浪笑敖五報反,中心是悼。

比也。終風,終日風也。暴,疾也。謔,戲言也。浪,放蕩也。悼,傷也。○莊公之為人,狂蕩暴疾,莊薑蓋不忍斥言之,故但以「終風且暴」為比。言雖其狂暴如此,然亦有顧我而笑之時。但皆出於戲慢之意,而無愛敬之誠,則又使我不敢言,而心獨傷之耳。蓋莊公暴慢無常,而莊薑正靜自守,所以忤其意而不見答也。

終風且霾亡皆反,葉音貍,惠然肯來葉如字,又陵之反。莫往莫來,悠悠我思葉新才、新齎二反。

比也。霾,雨土蒙霿也。惠,順也。悠悠,思之長也。○終風且霾,以比莊公之狂惑也。雖雲狂惑,然亦或惠然而肯來。但又有莫往莫來之時,則使我悠悠而思之。望其君子之深,厚之至也。

【纂疏】孫炎曰:「霾,大風揚塵,土從上而下也。」

終風且曀於計反,不日有曀。寤言不寐,願言則嚏都麗反。

比也。陰而風曰曀。有,又也。不日有曀,言既曀矣,不旋日而又曀也,亦比人之狂惑暫開而復蔽也。願,思也。嚏,鼽嚏也。人氣感傷閉鬱,又為風霧所襲,則有是疾也。

【纂疏】鄭氏曰:「今俗,人嚏雲:『人道我。』此古之遺語也。」

曀曀其陰,虺虺虛鬼反其靁。寤言不寐,願言則懷葉胡隈反。

比也。曀曀,陰貌。虺虺,靁將發而未震之聲。以比人之狂惑愈深而未已也。懷,思也。

【纂疏】東萊呂氏曰:「驟雨迅雷,其止可待。至於曀暗之陰、虺虺之雷,則殊未有開霽之期也。」董氏曰:「《韓詩》作『其陰』。」

《終風》四章,章四句。說見上。

擊鼓其鏜吐當反,踴躍用兵葉晡芒反。土國城漕,我獨南行葉戶郎反。

賦也。鏜,擊鼓聲也。踴躍,坐作擊刺之狀也。兵,謂戈戟之屬。土,土功也。國,國中也。漕,衛邑名。○衛人從軍者自言其所為。因言衛國之民,或役土功於國,或築城於漕,而我獨南行,有鋒鏑死亡之憂,危苦尤甚也。

【纂疏】嚴氏曰:「踴躍,跳躍也。」曾氏曰:「想見州籲好兵喜鬭之狀[16]。」嚴氏曰:「漕邑,鄘地也,在河南。」鄭氏曰:「南行,伐鄭。」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敕中反,葉敕衆反。

賦也。孫,氏。子仲,字,時軍帥也。平,和也,合二國之好也。舊說以此為春秋隱公四年,州籲自立之時,宋、衛、陳、蔡伐鄭之事。恐或然也。以,猶與也。言不與我而歸也。

【纂疏】毛氏曰:「孫子仲,公孫文仲。」孔氏曰:「文,謚也。作詩時未死,故不言謚,從後言之,故以謚配字。」

爰居爰處,爰喪息浪反其馬葉滿補反。於以求之?於林之下葉後五反。

賦也。爰,於也。於是居,於是處,於是喪其馬,而求之於林下。見其失伍離次,無鬬誌也。

死生契苦結反闊葉苦劣反,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葉魯吼反。

賦也。契闊,隔遠之意。成說,謂成其約誓之言。○從役者念其室家,因言始為室家之時,期以死生契闊,不相忘棄,又相與執手,而期以偕老也。

於音籲,下同嗟闊葉苦劣反兮,不我活葉戶劣反兮!於嗟洵音荀兮,不我信葉師人反兮。

賦也。籲嗟,歎辭也。闊,契闊也。活,生。洵,信也。信,與申同。○言昔者契闊之約如此,而今不得活。偕老之信如此,而今不得伸。意必死亡,不復得與其室家遂前約之信也。

愚按:魯隱公四年三月,州籲弑桓公自立。夏,將修先君之怨於鄭,以求寵於諸侯,使告宋曰:「君若伐鄭以除君害,君為主,弊邑以賦與陳、蔡從。」宋許之。陳、蔡方勝於衛,遂從陳、蔡伐鄭,圍其東門,五日而還。九月如陳,見殺。今詩言南行者,伐鄭也乎?陳與宋者,必先和陳、宋而後進兵也,其後兵出,未嘗敗北。是詩蓋士卒將行,與室家訣別之辭,預憂其不我以歸,恐於彼居處,於彼喪馬,若來求我,則於林下。因念初婚盟誓,今不得遂其相契相生之誌,不得伸其偕老之願也。死生契闊隻是死生聚散,契則相聚,闊則相離。末章「於嗟闊兮」,恐不得相聚也;「不我活兮」,恐不得相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