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卷第二02(2 / 3)

山有榛側巾反,隰有苓音零。雲誰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興也。榛,似栗而小。下濕曰隰。苓,一名大苦,葉似地黃,即今甘草也。西方美人,託言以指西周之盛王,如《離騷》亦以美人目其君也。又曰西方之人者,歎其遠而不得見之詞也。○賢者不得誌於衰世之下國,而思盛際之顯王,故其言如此,而意遠矣。

【纂疏】竹房張氏曰:「榛之實甘美而山有之,苓之莖甘美而隰有之,以興為人之君而美好者,惟西周有之。所以思之者,其人也。思之而不得見之,故重歎美之而思之深也。此蓋伶官碩人之詞,其詞甚婉,而實諷衛國之無賢君也。然思盛世之聖明,而不責衰世之幽厲,此詩人之忠厚也。」愚按:《集傳》以此詩為仕伶官者作,故指「西方美人」為西周顯王。諸家以為詩人刺不用賢,故指美人為伶官之賢者。東萊雲:「見碩人而慨然有懷西周之賢士大夫也。『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指碩人也,嗟美其真西周之人,而非今世之人也。江左諸人喜言中朝名臣,亦此意也。」姑備一說。

《簡兮》四章,三章章四句,一章六句。

舊三章,章六句,今改定。張子曰:「為祿仕而抱關擊柝,則猶恭其職也。為伶官則雜於侏儒俳優之間,不恭甚矣,其得謂之賢者,雖其跡如此,而其中固有以過人,又能卷而懷之,是亦可以為賢矣。東方朔似之。」

【纂疏】孔氏曰:「《左傳》鍾儀對晉侯曰:『伶人也。』使與之琴,操南音。《周語》:『周景王鍾成,伶人告縣[39]。』《魯語》:『伶蕭詠歌及《鹿鳴》之三。』此雲伶官,以伶氏世掌樂官而善焉,故後世多號樂官為伶官。《呂氏春秋》及《律暦誌》雲:『黃帝使伶倫氏自大夏之西,昆侖之陰取竹,斷兩節,間而吹之,為黃鍾之宮。』」李氏曰:「周景王時有伶州鳩,皆世其官也。伶官者,賤職耳。今以賢人為衛之伶官,正猶《君子陽陽》之《詩序》言『君子遭亂,相招為祿仕,全身遠害』。蓋言其生不遇時,屈於賤役也。」黃氏曰:「周之士也貴,秦之士也賤,貴賤在周秦,而不在士。賢者之仕伶官,非特為賢之恥,而實衛之恥。」

毖悲位反彼泉水,亦流於淇。有懷於衛,靡日不思葉新齎反。孌力轉反彼諸姫,聊與之謀葉謨悲反。

興也。毖,泉始出之貌。泉水,即今衛州共城之百泉也。淇水出相州林慮縣東流,泉水自西北而東南來注之。孌,好貌。諸姫,謂姪娣也。○衛女嫁於諸侯,父母終,思歸寜而不得,故作此詩。言毖然之泉水,亦流於淇矣,我之有懷於衛,則亦無日而不思矣。是以即諸姫而與之謀,為歸衛之計,如下兩章之雲也。

【纂疏】孔氏曰:「邶、鄘、衛三國,境地相連,故《邶》雲『亦流於淇』,《鄘》雲『送我乎淇之上』,《衛》雲『瞻彼淇奧』,皆言淇也。」嚴氏曰:「《衛·氓》『送子涉淇』,《竹竿》『淇水在右』,《有狐》『在彼淇梁』。《衛風》言淇不止《淇奧》。」

出宿於泲子禮反,飲餞音踐於禰乃禮反。女子有行,遠於萬反父母兄弟待禮反。問我諸姑,遂及伯姊葉奬禮反。

賦也。泲,地名。飲餞者,古之行者,必有祖道之祭,祭畢,處者送之,飲於其側而後行也。禰,亦地名。皆自衛來時所經之處也。諸姑、伯姊,即所謂諸姬也。○言始嫁來時,則固已遠其父母兄弟矣,況今父母既終,而復可歸哉?是以問於諸姑伯姊,而謀其可否雲爾[40]。鄭氏曰:「國君夫人,父母在則歸寜,沒則使大夫寜於兄弟。」

【纂疏】王氏曰:「泲、禰,父母之國地名。」毛氏曰:「父之姊妹稱姑,己之姊稱伯姊[41]。」

出宿於幹葉居焉反,飲餞於言。載脂載舝胡瞎反,葉下介反,還音旋車言邁,遄市專反臻於衛此字本與邁、害葉,今讀誤,不瑕有害。

賦也。幹、言,地名,適衛所經之地也。脂,以脂膏塗其舝,使滑澤也。舝,車軸也。不駕則脫之,設之而後行也。還,回旋也,旋其嫁來之車也。遄,疾。臻,至也。瑕、何,古音相近,通用。○言如是,則其至衛疾矣,然豈不害於義理乎?疑之而不敢遂之辭也。

【纂疏】《釋文》曰:「舝,車軸頭金。」嚴氏曰:「載脂謂先以脂塗舝,其用在脂,故曰載脂。載舝,謂塗畢乃設舝於車,其用在舝,故曰載舝。」

我思肥泉,茲之永歎葉他涓反。思須與漕葉徂侯反,我心悠悠。駕言出遊,以冩我憂。

賦也。肥泉,水名。須、漕,衛邑也。悠悠,思之長也。冩,除也。○既不敢歸,然其思衛地不能忘也。安得出遊於彼,而冩其憂哉?

【附錄】問:「《泉水》末章注雲:『安得出遊於彼,而寫其憂哉?』恐此莫隻是因思歸不得[42],故欲出遊於國,以寫其憂否?」曰:「夫人之遊,亦不可輕出,隻是思遊於彼地耳。」時舉。

【纂疏】曹氏曰:「《漢·地理誌》:『東郡有須昌縣,故須句音劬國。』」鄭氏曰:「衛在須,邶在漕。」愚按:此篇衛女思歸人之詩。一章托泉水以起興,而謀之於諸姬也。二章述初嫁時宿餞衛郊泲、禰之地,既遠父母兄弟,今父母又終,但欲歸以問諸姑伯姊之安耳。三章遂欲效初嫁時宿餞於所嫁國之幹、言,脂舝歸衛,第未知果不瑕疵乎?抑亦有害於義理也,此正謀諸姬之語。四章既不可歸,於是但思肥泉,思須漕,以重衛國悠悠之景慕,欲出遊以寫其憂而已。終能以禮自防,不復為衛之歸,此所謂「發乎情,止乎禮義」者也。此詩嚴氏與《集傳》同而小異,愚又小異嚴氏,以廣《集傳》之旨。

《泉水》四章,章六句。

楊氏曰:「衛女思歸,發乎情也。其卒也不歸,止乎禮義也。聖人著之於經,以示後世,使知適異國者,父母終,無歸寜之義,則能自克者,知所處矣。」

出自北門葉眉貧反,憂心殷殷。終窶其矩反且貧,莫知我艱葉居銀反。已焉哉葉將其反,下同!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比也。北門,背陽向陰。殷殷,憂也。窶者,貧而無以為禮也。○衛之賢者處亂世,事暗君,不得其誌,故因出北門而賦以自比。又歎其貧窶,人莫知之,而歸之於天也。

【附錄】「《北門》詩隻作賦詩說,如何?」曰:「當作賦而比。當時必欲出北門而後作此詩,亦有比意思。」 可學。「《北門》詩隻是說官卑禮薄,無可如何。」 木之。

【纂疏】黃氏曰:「自北門出,非以背明向陰喻暗君。」張氏曰:「怨則怨矣,然歸之於天[43]。」鄭氏曰:「詩人事君無二誌,故自決歸之於天。」

王事適我,政事一埤避支反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讁知革反,葉竹棘反我。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賦也。王事,王命使為之事也。適,之也。政事,其國之政事也。一,猶皆也。埤,厚。室,家。讁,責也。○王事既適我矣,政事又一切以埤益我,其勞如此,而窶貧又甚,室人至無以自安,而交徧讁我,則其困於內外極矣。

王事敦葉都回反我,政事一埤遺唯季反,葉夷回反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徂回反我。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賦也。敦,猶投擲也。遺,加。摧,沮也。

【纂疏】疊山謝氏曰:「《卷耳》之觥罍,《羔羊》之退食,《鹿鳴》《四牡》之燕樂,《出車》《杕杜》之勞來,一人之勞苦君無不知,一毫之事功君無不報,此先王所以體群臣也。千歲治安,根本在此。《北門》之忠臣仕不得誌,至於終窶且貧,祿不足以代耕矣。出則當王事之獨勞,入則當政事之煩使,室人不能忍飢寒而交徧讁之,此人情所難堪者。上不怨其君,下不怨其家,窮而呼天,亦無一毫怨天之辭,此樂天知命之士也。有臣如此,而不能忠信重祿以勸之,衛之所以亡也。」

《北門》三章,章七句。

楊氏曰:「忠信重祿,所以勸士也。衛之忠臣,至於窶貧而莫知其艱,則無勸士之道矣,仕之所以不得誌也。先王視臣如手足,豈有以事投遺之而不知其艱哉?然不擇事而安之,無懟憾之辭,知其無可奈何而歸之於天,所以為忠臣也。」

北風其涼,雨於付反雪其雱普康反。惠而好呼報反,下同我,攜手同行葉戶郎反。其虛其邪音徐,下同,既亟隻音紙,下同且子餘反,下同。

比也。北風,寒涼之風也。涼,寒氣也。雱,雪盛也。惠,愛。行,去也。虛,寬貌。邪,一作徐,緩也。亟,急也。隻且,語助辭。○言北風雨雪,以比國家危亂將至,而氣象愁慘也。故欲與其相好之人,去而避之。且曰:是尚可以寬徐乎?彼其禍亂之迫已甚,而去不可不速矣。

【纂疏】《爾雅》作「其虛其徐」。嚴氏曰:「虛、徐則尚有眷念故國之意,既亟則暴虐已甚,不可以少留矣。至此而後決為去計,是欲留者其本心,決去者其不得已也。」

北風其喈音皆,葉居奚反,雨雪其霏芳菲反。惠而好我,攜手同歸。其虛其邪,既亟隻且!

比也。喈,疾聲也。霏,雨雪分散之狀。歸者,去而不反之辭也。

【纂疏】疊山謝氏曰:「北風怒而有聲,不止於涼矣;雨雪霏霏而密,不止於雱矣。喻虐政之害愈急也。」

莫赤匪狐,莫黑匪烏。惠而好我,攜手同車。其虛其邪,既亟隻且。

比也。狐,獸名,似犬,黃赤色。烏,鵶,黑色。皆不祥之物,人所惡見者也。所見無非此物,則國將危亂可知。同行、同歸,猶賤者也。同車,則貴者亦去矣。

【附錄】時舉問:「狐與烏不知比何物?」曰:「不但指一物而言,當國將危亂時,凡所見者無非不好底景象也。」時舉。

【纂疏】程子曰:「同車,亦偕行耳。但卒章辭意益迫切,同車有已駕之意。」鄭氏曰:「赤則狐也,黑則烏也,猶今君臣相承,為惡如一。」疊山謝氏曰:「一章同行,二章同歸,三章同車,一節急一節[44],風人之法度也。」

《北風》三章,章六句。

靜女其姝赤朱反,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蘇刀反首踟直知反躕直誅反。

賦也。靜者,閒雅之意。姝,美色也。城隅,幽僻之處。不見者,期而不至也。踟躕,猶躑躅也。此淫奔期會之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