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謂河廣?曾不容刀。誰謂宋遠?曾不崇朝。
賦也。小船曰刀。不容刀,言小也。崇,終也。行不終朝而至,言近也。
【纂疏】嚴氏曰:「刀、舠[13],古字通用。」
《河廣》二章,章四句。
範氏曰:「夫人之不往,義也。天下豈有無母之人歟?有千乘之國,而不得養其母,則人之不幸也。為襄公者,將若之何?生則致其孝,沒則盡其禮而已。衛有婦人之詩,自共薑至於襄公之母,六人焉,皆止於禮義而不敢過也。夫以衛之政教淫僻,風俗傷敗,然而女子乃有知禮而畏義如此者,則以先王之化,猶有存焉故也。」
伯兮朅丘列反兮,邦之桀兮。伯也執殳市朱反,為於僞反王前驅。
賦也。伯,婦人目其夫之字也。朅,武貌。桀,才過人也。殳,長丈二而無刃。○婦人以夫久從征役,而作是詩,言其君子之才之美如是,今方執殳,而為王前驅也。
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沭?誰適都歷反為容。
賦也。蓬,草名,其華似柳絮[14],聚而飛,如亂髮也。膏,所以澤髮者。沐,滌首去垢也。適,主也。○言我髮亂如此,非無膏沐可以為容,所以不為者,君子行役,無所主而為之故也。《傳》曰:女為說己容。
【纂疏】東萊曰:「膏,所以膏首麵沐,蓋潘也。《左傳》:『遺之潘沐。』杜預雲:『潘,米汁,可以沐頭。』魯遣展喜以膏沐勞齊師,則膏非專婦人用也。」愚按:《內則》:「女事父母舅姑,五日燂湯請浴,三日具沐。其間,麵垢,燂潘請靧;足垢,燂湯請洗。」注:「潘,浙米汁。靧,洗麵。」燂音潛,潘音翻,靧音悔。
其雨其雨,杲杲古老反出日。願言思伯,甘心首疾。
比也。其者,冀其將然之辭。○冀其將雨而杲然日出,以比望其君子之歸而不歸也。是以不堪憂思之苦,而寧甘心於首疾也。
焉於虔反得諼況袁反草,言樹之背音佩。願言思伯,使我心痗呼內反。
賦也。諼,忘也。諼草,合歡,食之令人忘憂者。背,北堂也。痗,病也。○言焉得忘憂之草,樹之於北堂,以忘吾憂乎?然終不忍忘也。是以寧不求此草,而但願言思伯,雖至於心痗而不辭爾。心痗則其病益深,非特首疾而已也。
【纂疏】嚴氏:「背音佩,又如字。」孔氏曰:「《儀禮·士昏禮》雲『婦洗在北堂』,《有司徹》雲『主婦北堂』。房室所居之地總謂之堂,房半以北為北堂,房半以南為南堂。」
《伯兮》四章,章四句。
範氏曰:「居而相離則思,期而不至則憂,此人之情也。文王之遣戍役,周公之勞歸士,皆敘其家室之情、男女之思以閔之,故其民悅而忘死。聖人能通天下之誌,是以能成天下之務。兵者,毒民於死者也。孤人之子,寡人之妻,傷天地之和,召水旱之災,故聖王重之。如不得已而行,則告以歸期,念其勤勞,哀傷慘怛,不啻在己。是以治世之詩,則言其君上閔恤之情;亂世之詩,則錄其室家怨思之苦,以為人情不出乎此也。」
有狐綏綏,在彼淇梁。心之憂矣,之子無裳。
比也。狐者,妖媚之獸。綏綏,獨行求匹之貌。石絶水曰梁。在梁,則可以裳矣。○國亂民散,喪其妃耦,有寡婦見鰥夫而欲嫁之,故託言有狐獨行,而憂其無裳也。
【纂疏】嚴氏曰:「綏本訓安,則『綏綏』,安綏之意[15]。狐性淫,又多疑,每涉河冰,且聽且渡,故言疑者稱狐疑也。今在淇梁綏綏,然獨行而遲疑,有求匹之意,喻無妻之人也。」鄭氏曰:「之子,是子也。」疊山謝氏曰:「『心之憂矣,之子無裳』,未嘗言願與此子為夫歸也,見鰥夫無人縫裳而有憂,則其情可知矣。因其有言者以探其不言者,意在辭外;得其意,不必泥其辭,可與言風人之旨矣。」
有狐綏綏,在彼淇厲。心之憂矣,之子無帶葉丁計反。
比也。厲,深水可厲處也。帶,所以申束衣也。在厲則可以帶矣。
【纂疏】王氏曰:「岸近危曰厲。」
有狐綏綏,在彼淇側。心之憂矣,之子無服葉蒲北反。
比也。濟乎水,則可以服矣。
《有狐》三章,章四句。
投我以木瓜葉攻乎反,報之以瓊琚音居。匪報也,永以為好呼報反也。
比也。木瓜,楙木也,實如小瓜,酢可食。瓊,玉之美者。琚,佩玉名。○言人有贈我以微物,我當報之以重寶,而猶未足以為報也,但欲其長以為好而不忘耳。疑亦男女相贈答之詞,如《靜女》之類。
【纂疏】東萊引先生《初解》:「『投我以木瓜』,而『報之以瓊琚』,報之厚矣。而猶曰非敢以為報,姑欲長以為好而不忘耳。蓋報人之施而曰如是報之足矣,則報者之情倦,而施者之德忘。惟其慊然常若無物以報之,則報者之情、施者之德兩無窮也。」徐氏曰:「瓜有瓜瓞,桃有羊桃,李有雀李,此皆枝蔓也,故言木瓜、木桃、木李以別之。」《說文》:「瓊,赤玉。」愚按:王氏《詩考》引晁氏《詩序論》雲:「賈誼謂《木瓜》下報上也。」如是,則《集傳》以為「疑亦男女相贈之辭」,未嘗以為實然之論然矣。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比也。瑤,美玉也。
【纂疏】《說文》:「瑤,美石。」嚴氏曰:「琚、瑤、玖,三者皆玉石雜。《公劉》:『維玉及瑤。』」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音久,葉舉裏反。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比也。玖,亦玉名也。
【纂疏】《說文》以玉黑色[16]。孔氏曰:「《丘中有麻》傳雲[17]:『玖,石次玉者。』是玖非全玉也。」東萊曰:「孔子曰:『吾於《木瓜》,見苞苴之禮行。』」鄭氏曰:「以果實相遺者,必苞苴之。《尚書》曰:『厥苞橘柚。』」
《木瓜》三章,章四句。
衛國十篇,三十四章,二百三句。
張子曰:「衛國地濱大河,其地土薄,故其人氣輕浮;其地平下,故其人質柔弱;其地肥饒,不費耕耨,故其人心怠惰。其人情性如此,則其聲音亦淫靡。故聞其樂,使人懈慢而有邪僻之心也。」鄭詩放此。
[1] 「下並同」三字原無,據朱熹《詩集傳》卷三補。
[2] 「於綺反」三字原無,據朱熹《詩集傳》卷三補。
[3] 「喧、赫」,《朱子語類》卷八十一作「赫咺」。
[4] 「戲」下,《朱子語類》卷八十一有「謔」字。
[5] 「蟲」,嚴粲《詩緝》卷六作「螬」。
[6] 「及」原作「雲」,據嚴粲《詩緝》卷六改。
[7] 「嚴氏曰」雲雲,未見於嚴粲《詩緝》卷六,而見於呂祖謙《呂氏家塾讀詩記》卷六。「說文」當從呂書作「釋文」。
[8] 「祛」原作「袪」,據朱熹《詩集傳》卷三改。
[9] 「郭」,當從《毛詩正義》卷三之三作「鄭」。
[10] 「帷」,《毛詩正義》卷三之三作「幃」,下「帷」同。
[11] 「大」原作「丈」,據《毛詩正義》卷三之三改。此處「孔氏曰」之文實從嚴粲《詩緝》卷六轉引而來。
[12] 「至」下原有「於」字,據朱熹《詩集傳》卷三刪。
[13] 「舠」原作「軔」,據嚴粲《詩緝》卷六改。
[14] 「似」原作「如」,據朱熹《詩集傳》卷三改。
[15] 「安綏」,嚴粲《詩緝》卷六作「安定」。
[16] 「玉黑色」三字,見於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五,故此處「說文」應作「釋文」。又自「說文」至「金玉也」,當録自嚴粲《詩緝》卷六。
[17] 「傳」字原無,據《毛詩正義》卷三之三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