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陶陶,左執翿徒刀反,右招我由敖五刀反。其樂隻且!
賦也。陶陶,和樂之貌。翿,舞者所持羽旄之屬。敖,舞位也。
《君子陽陽》二章,章四句。
揚之水,不流束薪。彼其音記之子,不與我戍申。懷葉胡威反,下同哉懷哉,曷月予還音旋,下同歸哉[4]?
興也。揚,悠揚也,水緩流之貌。彼其之子,戍人指其室家而言也。戍,屯兵以守也。申,薑姓之國,平王之母家,在今鄧州信陽軍之境。懷,思。曷,何也。○平王以申國近楚,數被侵伐,故遣畿內之民戍之。而戍者怨思,作此詩也。興取「之」、「不」二字,如《小星》之例。
【纂疏】張子:「詩雲:揚水悠揚緩不流,不漂蒲楚弱堪憂。談詩若作奔湍解,《王》《鄭》諸篇未易求。」歐陽氏曰:「『揚之水,不流束薪』,猶東周政衰,不能召發諸侯,獨使周人遠戍,久而不得代爾。」嚴氏曰:「《前漢·地理誌》:『南陽宛縣,故申伯國。』」歐陽氏曰:「『彼其之子』,周人謂他諸侯國人之當戍者也。」
揚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甫。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
興也。楚,木也。甫,即呂也,亦薑姓。《書》「呂刑」,《禮記》作「甫刑」,而孔氏以為呂侯「後為甫侯」,是也。當時蓋以申故而並戍之。今未知其國之所在,計亦不遠於申、許也。
【纂疏】孔氏曰:「《周語》雲:『申呂雖衰,齊許猶在。』是申與甫、許同為薑姓也。言甫許者,以其俱為薑姓,既重章以變文,因借甫、許以言申,其實不戍甫、許也。六國時,秦、趙同為嬴姓,《史記》《漢書》多謂秦為趙,亦此類也。」
揚之水,不流束蒲葉滂古反。彼其之子,不與我戍許。懷哉懷哉,曷月予還歸哉?
興也。蒲,蒲柳。《春秋傳》雲:「董澤之蒲。」杜氏雲「蒲,楊柳,可以為箭」者是也。許,國名,亦薑姓,今潁昌府許昌縣是也。
【纂疏】嚴氏曰:「毛以為草,鄭以為蒲柳,皆通。蒲草,見《陳·澤陂》[5]。蒲柳,見《陳·東門之楊》。」曹氏曰:「楚小於薪,蒲輕於楚。」嚴氏曰:「至不流束蒲,則弱之極矣。」錢氏曰:「許,在今許州。」
《揚之水》三章,章六句。
申侯與犬戎攻宗周而弑幽王,則申侯者王法必誅不赦之賊,而平王與其臣庶不共戴天之讐也。今平王知有母而不知有父,知其立己為有德,而不知其弑父為可怨,至使復讐討賊之師,反為報施酬恩之舉,則其忘親逆理,而得罪於天已甚矣。又況先王之製,諸侯有故,則方伯連帥以諸侯之師討之,王室有故則方伯連帥以諸侯之師救之。天子鄉遂之民,供貢賦,衛王室而已。今平王不能行其威令於天下,無以保其母家,乃勞天子之民,遠為諸侯戍守,故周人之戍申者,又以非其職而怨思焉。則其衰懦微弱而得罪於民,又可見矣。嗚呼!「《詩》亡而後《春秋》作」,其不以此也哉!
中穀有蓷吐雷反,暵呼但反其乾矣。有女仳匹指反離,嘅口愛反其嘆土丹反矣。嘅其嘆矣,遇人之艱難矣!
興也。蓷,鵻也。葉似萑,方莖,白華,華生節間,即今益母草也。暵,燥。仳,別也。嘅,歎聲。艱難,窮厄也。○凶年饑饉,室家相棄,婦人覽物起興,而自述其悲歎之詞也。
【纂疏】毛氏曰:「中穀,穀中也。」孔氏曰:「蓷,《釋草》雲:『萑蓷。』郭璞雲:『今茺蔚也音充尉。』陸璣雲:『舊說菴。』」嚴氏曰:「李巡謂臭樗草,舊說以蓷草宜生穀中,則傷於水,非也。據《本草》茺蔚正生海濱池澤,其性宜濕。舊說以蓷草暵乾喻夫婦相棄,非也。此詩但以歲旱草枯,興亂世由饑年之憔悴蕭索[6],無潤澤之氣象爾,由此而致夫婦衰薄,遂以相棄。」
中穀有蓷,暵其脩葉先竹反矣[7]。有女仳離,條其歗葉息六反矣。條其歗矣,遇人之不淑矣!
興也。脩,長也。或曰乾也,如脯之謂脩也。條,條然歗貌。歗,蹙口出聲也。悲恨之深,不止於嘆矣。淑,善也。古者謂死喪饑饉,皆曰不淑。蓋以吉慶為善事,凶禍為不善事,雖今人語猶然也。曾氏曰:「凶年而遽相棄背,蓋衰薄之甚者。而詩人乃曰『遇斯人之艱難』,『遇斯人之不淑』,而無怨懟過甚之辭焉,厚之至也。」
【纂疏】程氏曰:「歠,長吟也。」
中穀有蓷,暵其濕矣。有女仳離,啜張劣反其泣矣。啜其泣矣,何嗟及矣。
興也。暵濕者,旱甚,則草之生於濕者亦不免也。啜,泣貌。何嗟及矣,言事已至此,末如之何,窮之甚也。
【纂疏】疊山謝氏曰:「凶年饑歲,上而王朝有司徒荒政十二以聚民,下而有司能以時告其上,發倉廩,開府庫,懋遷化居以賑民,必無夫婦相薄、室家相棄之事矣。此詩三章,始暵其乾,中暵其脩,終暵其濕。言物之暵,一節急一節。始嘅其歎,中條其歗,終啜其泣,民之怨恨者,一節深一節。始曰遇人之艱難,憐其窮苦也;中曰遇人之不淑,憐其遭凶禍也;終曰何嗟及矣,夫婦既已離別,雖怨嗟亦無及也。」又曰:「夫婦,人之大倫也;饑饉而相棄,人道之大變也。婦無一語怨其夫,而有哀矜惻怛之意焉,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此義婦也,與忠臣、孝子同道。人不幸而處三綱之變,以此存心,則綽綽然有餘裕矣。」
《中穀有蓷》三章,章六句。
範氏曰:「世治則室家相保者,上之所養也。世亂則室家相棄者,上之所殘也。其使之也勤,其取之也厚,則夫婦日以衰薄,而凶年不免於離散矣。伊尹曰:『匹夫匹婦,不獲自盡,民主罔與成厥功。』故讀《詩》者,於一物失所,而知王政之惡;一女見棄,而知人民之困。周之政荒民散,而將無以為國,於此亦可見矣。」
有兔爰爰,雉離於羅。我生之初,尚無為葉吾禾反。我生之後,逢此百罹葉良何反。尚寐無吪。
比也。兔性陰狡。爰爰,緩意。雉性耿介。離,麗。羅,網。尚,猶。罹,憂也。尚,庶幾也。吪,動也。○周室衰微,諸侯背叛,君子不樂其生,而作此詩。言張羅本以取兔,今兔狡得脫,而雉以耿介,反離於羅。以比小人致亂,而以巧計幸免;君子無辜,而以忠直受禍也。為此詩者,蓋猶及見西周之盛。故曰:方我生之初,天下尚無事。及我生之後,而逢時之多難如此。然既無如之何,則但庶幾寐而不動以死耳。或曰:興也。以兔爰興無為,以雉離興百罹也。下章放此。
【纂疏】毛氏曰:「鳥網為羅。」東萊呂氏曰:「《孟子》曰:『雉兔者往焉。』蓋採捕於野者多得雉兔,因以名之。」又曰:「此詩亦因所見而為比也。兔之大,以比諸侯;雉之小,周人以自比也。言諸侯之背叛者恣睢自如,而周人反受其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