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一之七(2 / 3)

賦也。飾,緣袖也。禮,君用純物,臣下之,故羔裘而以豹皮為飾也。孔,甚也。豹甚武而有力,故服其所飾之裘者如之。司,主也。

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彥葉魚旰反兮。

賦也。晏,鮮盛也。三英,裘飾也。未詳其製。粲,光明也。彥者,士之美稱。

【纂疏】範氏曰:「羔羊曰素絲五紽、五緎、五緫,皆所以美裘,是謂三美。」

《羔裘》三章,章四句。

遵大路兮,摻所覽反執子之袪葉起據反兮。無我惡烏路反兮,不寁帀坎反故也[9]。

賦也。遵,循。摻,擥。袪,袂。寁,速。故,舊也。○淫婦為人所棄,故於其去也,擥其袪而留之曰:子無惡我而不留,故舊不可以遽絶也。宋玉賦有「遵大路兮攬子袪」之句,亦男女相說之詞也。

【纂疏】嚴氏曰:「擥韻亦作攬。」《釋文》:「撮持也。袪,袖口也。」孔氏曰:「袂屬幅,袪尺二寸。則袂是袪之本,袪是袂之末,俱是衣袖。」

遵大路兮,摻執子之手兮。無我魗市由反,葉齒九反兮,不寁好葉許口反也。

賦也。魗,與醜同。欲其不以己為醜而棄之也。好,情好也。

《遵大路》二章,章四句。

愚按:諸家皆本序說。東萊曰:「武公之朝蓋多君子矣。至於莊公尚權謀、專武力,氣象一變,左右前後無非祭仲、高渠彌、祝聃之徒也,君子安得不去之乎?『不寁故也』,『不寁好也』,詩人豈徒勉君子?遲遲其行也,感於事變,而懷其舊者亦深矣。」謾備。

女曰雞鳴,士曰昩旦。子興視夜,明星有爛。將翱將翔,弋鳬音符與鴈。

賦也。昧,晦。旦,明也。昧旦,天欲旦,昧晦未辨之際也。明星,啓明之星,先日而出者也。弋,繳射,謂以生絲繫矢而射也。鳬,水鳥,如鴨,青色,背上有文。○此詩人述賢夫婦相警戒之詞。言女曰雞鳴以警其夫,而士曰昧旦,則不止於雞鳴矣。婦人又語其夫曰:若是,則子可以起而視夜之如何。意者明星已出而爛然,則當翱翔而往,弋取鳬鴈而歸矣。其相與警戒之言如此,則不留於宴眤之私,可知矣。

【纂疏】東萊曰:「昧旦,《列子》曰:『將旦昧爽之交,日夕昏明之際。』」

弋言加葉居之、居何二反之,與子宜葉魚奇、魚何二反之。宜言飲酒,與子偕老葉魯吼反。琴瑟在禦,莫不靜好葉許厚反。

賦也。加,中也。《史記》所謂「以弱弓微繳加諸鳬鴈之上」是也。宜,和其所宜也。《內則》所謂「鴈宜麥」之屬是也。○射者,男子之事,而中饋婦人之職。故婦謂其夫:既得鳬鴈以歸,則我當為子和其滋味之所宜,以之飲酒相樂,期於偕老,而琴瑟之在禦者,亦莫不安靜而和好。其和樂而不淫,可見矣。

知子之來葉六直反之,雜佩以贈葉音則之。知子之順之,雜佩以問之。知子之好呼報反之,雜佩以報之。

賦也。來之,致其來者,如所謂「修文德以來之」。雜佩者,左右佩玉也。上橫曰珩,下繫三組,貫以蠙珠。中組之半,貫一大珠曰瑀,末懸一玉,兩端皆鋭曰衝牙。兩旁組半,各懸一玉,長博而方曰琚,其末各懸一玉,如半璧而內向曰璜[10]。又以兩組貫珠,上繫珩兩端,下交貫於瑀,而下繫兩璜。行則衝牙觸璜而有聲也。呂氏曰:「非獨玉也。觿燧箴管,凡可佩者皆是也。」贈,送。順,愛。問,遺也。○婦又語其夫曰:我苟知子之所致而來,及所親愛者,則將解此雜佩以送遺報答之。蓋不唯治其門內之職,又欲其君子親賢友善,結其驩心而無所愛於服飾之玩也。

【纂疏】孔氏曰:「《曲禮》雲:『凡以苞苴簞笥問人者。』《左傳》:『衛侯使人以弓問子貢。』皆遺人物,謂之問。」

《女曰雞鳴》三章,章六句。

【附錄】《女曰雞鳴》一詩意思亦好,讀之使人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有女同車,顔如舜華葉芳無反。將翱將翔,佩玉瓊琚。彼美孟薑,洵美且都。

賦也。舜,木槿也,樹如李,其華朝生暮落。孟,字。薑,姓。洵,信。都,閑雅也。○此疑亦淫奔之詩。言所與同車之女其美如此,而又嘆之曰:彼美色之孟薑,信美矣,而又都也。

【纂疏】陸氏曰:「舜五月始華,故仲夏《月令》雲『木槿榮』。舜取瞬之義。」曹氏曰:「舜華易落而無實,以況有色而德不稱焉。」毛氏曰「佩玉瓊琚」,見《衛·木瓜》。孟薑,齊長女。

有女同行葉戶郎反,顔如舜英葉於良反。將翱將翔,佩玉將將七羊反。彼美孟薑,德音不忘。

賦也。英,猶華也。將將,聲也。德音不忘,言其賢也。

《有女同車》二章,章六句。

愚按:諸家多用序說。毛氏曰:「親迎同車也。」錢氏曰:「同行,同以車行也。」嚴氏曰:「忽以弱見逐[11],國人追恨其不取齊女,言忽所取他國之女,行親迎之禮而與之同車者,特取其色爾,朝榮暮落[12],不足恃也。今且翱翔佩玉,何益於事?曷若孟薑,信美且都,若取之,則有大國之援,不致見逐矣。」東萊曰:「不借助於大國而自求多福,忽非奮然誠有是誌也。蓋其為人淺狹而多所拘攣,暗滯而動皆疑畏,浮易而不知審量。孑孑然以文義自喜,而國勢人情與其身之安危,皆懵然莫之察也,適足以取亡而已矣。使忽誠有是誌而深求其實,則質之弱固可強,而所以持國者,固無待於外助也。惟其為善有名而無情,所以卒見嗤於祭仲,而為詩人所閔。此功利之說所以多勝,而信道者所以益寡也。」文公於此序極辨其非,而愚復纂用序說者,所以見其鍛錬羅織之辭,而備說詩者覧焉耳。下放此。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葉芳無反。不見子都,乃見狂且子餘反!

興也。扶蘇,扶胥,小木也。荷華,扶渠也[13]。子都,男子之美者也。狂,狂人也。且,辭也[14]。○淫女戲其所私者曰:山則有扶蘇矣,隰則有荷華矣,今乃不見子都,而見此狂人,何哉?

【纂疏】荷華,《釋文》曰:「未開曰菡萏,已發曰芙蕖[15]。」

山有橋鬆,隰有遊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

興也。上竦無枝曰橋,亦作喬。遊,枝葉放縱也。龍,紅草也,一名馬蓼,葉大而色白,生水澤中,高丈餘。子充,猶子都也。狡童,狡獪之小兒也。

【纂疏】孔氏曰:「龍草生於下隰,而枝葉放縱。」《釋草》曰:「一名蘢音龍古,其大者名蘬。」

《山有扶蘇》二章,章四句。

愚按:諸家皆本序說。東萊曰:「山宜有扶蘇者也,濕宜有荷華者也,朝宜有賢俊者也。今觀昭公之朝者,不見子都,乃見狂且焉,則昭公所美非美可知。」範氏曰:「山不惟有小木,而又有大材;隰不惟有華,而又有草。然則一國之大,賢材無不有,人君所美宜得其美者也。」

蘀他落反兮蘀兮,風其吹女音汝。叔兮伯兮,倡昌亮反予和胡臥反,葉戶圭反女。

興也。蘀,木槁而將落者也。女,指蘀而言也。叔、伯,男子之字也。予,女子自予也。女,叔伯也。○此淫女之詞。言蘀兮蘀兮,則風將吹女矣。叔兮伯兮,則盍倡予,而予將和女矣。

蘀兮蘀兮,風其漂匹遙反女。叔兮伯兮,倡予要於遙反女。

興也。漂、飄同。要,成也。

《蘀兮》二章,章四句。

愚按:諸家皆本序說。鄭氏曰:「叔伯,群臣相謂也。群臣自以強弱相服,女倡則我將和之」。東萊曰:「昭公微弱孤危,其群臣相謂國勢如槁葉之沖風[16],難將及矣。」嚴氏曰:「小臣有憂國之心,呼諸大夫而告之。言豈有坐視而不相與扶持之乎?叔伯、諸大夫其急圖之,汝倡則我和矣[17]。謂患無其倡,不患無和者也。當時卒無倡之者,由忽無忠臣良士也。」

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七丹反,葉七宣反兮?

賦也。此亦淫女見絶,而戲其人之詞。言悅己者衆,子雖見絶,未至於使我不能餐也。

【附錄】《狡童》本非刺忽,才做刺忽,便惹得無限杜撰說話,鄭忽之罪不至已甚,往往如宋襄這般人,大言無當,有甚狡處?《狡童》刺忽全不近傍些子,若鄭突卻是狡。詩意本不如此。聖人雲:「鄭聲淫。」蓋周衰,惟鄭國最為淫俗,故諸詩多是此事。東萊將忽詆斥得可畏。賀孫。 鄭忽如何做得狡童?若是狡童,自會托婚大國,而借其助矣。謂之頑童可也,許多鄭風隻是孔子一言斷了曰「鄭風淫」,如《將仲子》自是男女相與之辭,卻幹祭仲、共叔段甚事?如《褰裳》自是男女相咎之詞,卻幹忽與突爭國甚事?但以意推看狡童,便見所指是何人矣。琮。 《狡童》,當是男女相怨之辭。浩。

彼狡童兮,不與我食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

賦也。息,安也。

《狡童》二章,章四句。

愚按:諸家皆本序說。嚴氏曰:「狡童或以為指忽,或以為指祭仲。忽以世子為鄭君,其當時國人作詩,義不得目為狡童也。若指祭仲,則祭仲自莊公時已為卿,且為莊公取鄧曼而生昭公。當昭公即位,仲已老矣,不應目為童也。今考《山有扶蘇》之詩,刺忽所美非美,乃見狂且,狡童是所用之人非狂則狡[18],此詩正指忽所用之人爾。聖人刪詩以垂世教,安取目君為狡童乎?」又曰:「忽信用狡童,賢者憂之,不欲斥忽而斥其所用之人也。為告忽言之,故指狡童為彼,而稱忽為子。曰彼狡猾之童,少不更事,恃權而侮老成,故不與我言也。彼狡童不足恤,吾唯憂君之故,恐為所誤,至於不能餐也。」又曰:「共食則可以從容謀事爾,『不能息』,謂不安息也。食、息俱廢,憂之深也。」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側巾反。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子餘反!

賦也。惠,愛也。溱,鄭水名。狂童,猶狂且狡童也。且,語辭也。○淫女語其所私者曰:子惠然而思我,則將褰裳而涉溱以從子。子不我思,則豈無他人之可從,而必於子哉?狂童之狂也且,亦謔之之辭。

【纂疏】東萊曰:「《說文》溱作潧,潧水出於鄭[19]。」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葉於已反。子不我思,豈無他士鉏裏反?狂童之狂也且!

賦也。洧,亦鄭水名。士,未娶者之稱。

【纂疏】《前漢·地理誌》曰:「洧水出潁川陽城山東南[20],至長平入潁[21]。」

《褰裳》二章,章五句。

愚按:諸家皆本序說。嚴氏曰:「突以庶奪嫡,忽位已定而篡之,國人無如之何,故思大國正其當立不當立[22]。」又曰:「彼大國有惠然念亂,欲來為我討正之者,非道遠難至,但褰裳涉溱水則至矣。子不思我,豈無他國思我者乎?所以然者,突之狂已甚也。」

子之豐芳容反,葉芳用反兮,俟我乎巷葉胡貢反兮。悔予不送兮!

賦也。豐,豐滿也。巷,門外也。○婦人所期之男子已俟乎巷,而婦人以有異誌不從。既則悔之而作是詩也。

【纂疏】孔氏曰:「男親迎而女不從,後乃追悔,此陳其辭也。」

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悔予不將兮!

賦也。昌,盛壯貌。將,亦送也。

【纂疏】孔氏曰:「王肅雲:『升堂以俟。』《士婚禮》:『主人揖賓,入於廟。賓升堂,北麵[23],奠鴈,再拜稽首,降,出。婦從。』是則士禮受女於廟堂,庶人雖無廟,亦當受女於寢堂。」

衣於既反錦褧苦迥反衣,裳錦褧裳。叔兮伯兮,駕予與行葉戶郎反!

賦也。褧,襌也。叔伯,或人之字也。○婦人既悔其始之不送而失此人也,則曰:我之服飾既盛備矣,豈無駕車以迎我而偕行者乎?

【纂疏】嚴氏曰:「二『衣』皆如字。解見《衛·碩人》。」鄭氏曰:「褧,襌音丹也,蓋以襌縠為之中衣,裳用錦,而上加襌縠焉。惡其文之著也[24],庶人之妻嫁服也。」

裳錦褧裳,衣錦褧衣。叔兮伯兮,駕予與歸。

賦也。婦人謂嫁曰歸。

【纂疏】孔氏曰:「婦人之服不殊裳,而經衣裳異文者,以詩須韻句,故別言之耳。其實婦人之服,衣裳連,俱用錦,皆有褧。故互言之。」

《豐》四章,二章章三句,二章章四句。

東門之墠音善,葉上演反,茹音如藘力於反在阪音反,葉孚臠反。其室則邇,其人甚遠。

賦也。東門,城東門也。墠,除地町町者。茹藘,茅蒐也,一名茜,可以染絳。陂者曰阪。門之旁有墠,墠之外有阪,阪之上有草,識其所與淫者之居也。室邇人遠者,思之而未得見之詞也[25]。

【纂疏】孔氏曰:「墠,除地[26],去草也,封土為壇[27],鋤地為墠。」嚴氏曰:「茹藘,蒨草。蒨,韻亦作茜。」孔氏曰:「陂陀不平,而可種者曰阪。」劉濟曰:「墠,平易之地,男子所以行禮。昔公子圉聘於楚,取公孫段氏,子產請墠地聽命,則男子行禮於墠可知。」

東門之栗,有踐家室。豈不爾思?子不我即。

賦也。踐,行列貌。門之旁有栗,栗之下有成行列之家室,亦識其處也。即,就也。

【纂疏】孔氏曰:「《左傳》雲:『趙武、魏絳斬行栗。』杜預雲:『表道樹。』」

《東門之墠》二章,章四句。

風雨淒淒子西反,雞鳴喈喈音皆,葉居奚反。既見君子,雲胡不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