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父之什二之四
祈勤衣反父音甫!予王之爪牙葉五胡反。胡轉予於恤,靡所止居?
賦也。祈父,司馬也,職掌封圻之兵甲,故以為號。《康誥》曰「祈父薄違」是也[1]。予,六軍之士也。或曰:司右虎賁之屬也。爪牙,鳥獸所用以為威者也。恤,憂也。○軍士怨於久役,故呼祈父而告之曰:予乃王之爪牙,汝何轉我於憂恤之地,使我無所止居乎?
【纂疏】孔氏曰:「古者祈、圻、畿同,字得通用,故此作『祈』,《尚書》作『圻』。」毛氏曰:「宣王之末,司馬職廢,羌戎為敗。」孔氏曰:「《常武》美宣王命程伯休父為大司馬[2]。此詩所刺者,蓋休父卒後,他人代之。《周語》雲:『宣王三十九年,戰於千畝,王師敗績於薑氏之戎。』」鄭氏曰:「此責司馬之辭也[3]。六軍之士,出自六鄉,法不取於王之爪牙之士。」董氏曰:「司馬之屬,有司右、虎賁、旅賁,皆奉事王之左右者也。故《司右》曰:『凡國之勇力之士能用五兵者屬焉。』《虎賁》曰:『掌先後王而趨以卒伍。』《旅賁》曰:『掌戈盾夾王車。』,此所謂爪牙者也。」
祈父!予王之爪士鉏裏反。胡轉予於恤,靡所底之履反止?
賦也。爪士,爪牙之士也。底,至也。
祈父!亶不聰。胡轉予於恤,有母之屍饔?
賦也。亶,誠。屍,主也。饔,熟食也。言不得奉養,而使母反主勞苦之事也。○東萊呂氏曰:「越勾踐伐吳,有父母耆老而無昆弟者皆遣歸。魏公子無忌救趙,亦令獨子無兄弟者歸養。則古者有親老而無兄弟其當免征役,必有成法,故責司馬之不聰。其意謂此法人皆聞之,汝獨不聞乎?乃驅吾從戎,使吾親不免薪水之勞也。責司馬者,不敢斥王也。」
《祈父》三章,章四句。
《序》以爲刺宣王之詩。說者又以爲宣王「三十九年,戰於千畝,王師敗績於薑氏之戎」,故軍士怨而作此詩。東萊呂氏曰:「太子晉諫靈王之詞曰:『自我先王厲、宣、幽、平而貪天禍,至於今未弭。』宣王,中興之主也。至與幽、厲並數之,其詞雖過,觀是詩所刺,則子晉之言豈無所自歟?」但今考之詩文,未有以見其必爲宣王耳。下篇放此。
【纂疏】東萊呂氏曰:「讀是詩,見宣王變古製者二焉。前兩章刺其以宿衛之士從征役,末章見其有親老而無他兄弟者,當免征役而驅之也。」
皎皎古了反白駒,食我場苗。縶陟立反之維之,以永今朝。所謂伊人,於焉逍遙。
賦也。皎皎,潔白也。駒,馬之未壯者,謂賢者所乘也。場,圃也。縶,絆其足。維,繫其靷也。永,久也。伊人,指賢者也。逍遙,遊息也。○為此詩者,以賢者之去而不可留也,故託以其所乘之駒食我場苗而縶維之,庶幾以永今朝,使其人得以於此逍遙而不去,若後人留客而投其轄於井中也。
【纂疏】孔氏曰:「『苗』宜雲『圃』而言『場』者,以場、圃同地耳。言食苗藿,則夏時矣。」苗,見《七月》。
皎皎白駒,食我場藿火郭反。縶之維之,以永今夕葉祥龠反。所謂伊人,於焉嘉客葉克各反。
賦也。藿,猶苗也。夕,猶朝也。嘉客,猶逍遙也。
【纂疏】嚴氏曰:「藿,豆葉,用以作羹[4],見《小宛》。」疊山謝氏曰:「賢者高蹈遠引,吾知其不可留矣,猶欲維其白駒以強留之,雖一朝一夕,亦滿吾誌好德之彝性,尊賢之良心,在人不能泯沒也。『所謂伊人』,何人也?宜坐於廟堂與王共天位、治天職者也。今乃於此地而為『嘉客』乎!既幸其人之為此來,而喜其人之為我留,又深惜其人之不遇、而痛恨其時之不明也。」
皎皎白駒,賁彼義反,又音奔然來葉陵之反思[5]。爾公爾侯葉洪孤反,逸豫無期。慎爾優遊葉雲俱反[6],勉爾遁思葉新齎反。
賦也。賁然,光采之貌也。或以為來之疾也。思,語詞也。爾,指乘駒之賢人也。慎,勿過也。勉,毋決也。遁思,猶言去意也。○言此乘白駒者,若其肯來,則以爾為公,以爾為侯,而逸樂無期矣。猶言「橫來,大者王,小者侯」也。豈可以過於優遊,決於遁思,而終不我顧哉?蓋愛之切而不知好爵之不足縻,留之苦而不恤其誌之不得遂也。
【纂疏】疊山謝氏曰:「『賁』者,華采也。賢人所過之地,山川草木皆有精采,蓬戶蓽門皆有輝華。坐於廟堂,豈不足為邦家之光?『爾公爾侯』不為王留行方且逸豫而無期,度未知賢者之去就所關繫甚重。君之有賢臣,如人之有元氣,賢人去則國脈絶,元氣喪則壽命危。《夏書》終於《汝鳩》《汝方》,《商書》終於《微子》,賢臣盡去則宗社隨之,此詩人之所憂也。」
皎皎白駒,在彼空穀。生芻楚俱反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爾音,而有遐心。
賦也。賢者必去而不可留矣,於是歎其乘白駒入空穀,束生芻以秣之。而其人之德美如玉也,蓋已邈乎其不可親矣,然猶冀其相聞而無絶也。故語之曰:毋貴重爾之音聲,而有遠我之心也。
《白駒》四章,章六句。
黃鳥黃鳥,無集於榖,無啄陟角反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穀。言旋言歸,復我邦族。
比也。榖,木名。穀,善。旋,回。復,反也。○民適異國,不得其所,故作此詩。託為呼其黃鳥而告之曰:爾無集於榖,而啄我之粟。苟此邦之人,不以善道相與,則我亦不久於此而將歸矣。
【纂疏】榖,見《鶴鳴》。
黃鳥黃鳥,無集於桑,無啄我粱。此邦之人,不可與明葉謨郎反。言旋言歸,復我諸兄葉虛王反。
比也。
【纂疏】疊山謝氏曰:「『不可與明』者,言見識昏暗如無目之人,不明者不可與明者並行也。」王晦叔曰:「『不可與明』,言其不相知則緩急休戚不可相語也。」
黃鳥黃鳥,無集於栩況甫反,無啄我黍。此邦之人,不可與處。言旋言歸,復我諸父扶雨反。
比也。
【纂疏】嚴氏曰:「栩,柞也,櫟也,已見《鴇羽》。」王晦叔曰:「『莫我肯』,則不相恤矣。『不可與明』,則不相知矣,是以『不可與處』也。」
《黃鳥》三章,章七句。
東萊呂氏曰:「宣王之末,民有失所者,意它國之可居也[7]。及其至彼,則又不若故鄉焉,故思而欲歸。使民如此,亦異於還定、安集之時矣。」今按詩文,未見其為宣王之世,下篇亦然。
我行其野,蔽必製反芾方味反其樗敕雩反。昏姻之故,言就爾居。爾不我畜,復我邦家葉古胡反。
賦也。樗,惡木也。壻之父,婦之父,相謂曰婚姻。畜,養也。○民適異國依其婚姻,而不見收卹,故作此詩。言我行於野中,依惡木以自蔽。於是思婚姻之故而就爾居,而爾不我畜也,則將復我之邦家矣。
【纂疏】蔽芾,見《甘棠》。孔氏曰:「《七月》『采荼薪樗』,樗惟取薪[8],惡木也[9]。」李氏曰:「樗,不才之木。《莊子》:『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大枝臃腫不中繩墨,小枝卷曲不中規矩。』」孔氏曰[10]:「樗,惡木尚可庇息,今以『婚姻之故,言就爾居』,而『爾不我畜』,則樗之不如也。『復我邦家』,與之自訣之辭。」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敕六反。婚姻之故,言就爾宿。爾不我畜,言歸思復。
賦也。蓫,牛頹,惡菜也,今人謂之羊蹄菜。
【纂疏】嚴氏曰:「蓫音蓄,仲春時生。似蘆菔,葉長赤,煮為茹,滑美[11]。可以治疾。」王氏曰:「此言其蓫之不如也。」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音福,葉筆力反。不思舊姻,求爾新特。成《論語》作「誠」不以富,亦祗音支以異葉逸織反。
賦也。葍,,惡菜也。特,匹也。○言爾之不思舊姻而求新匹也,雖實不以彼之富而厭我之貧,亦祗以其新而異於故耳。此見詩人責人忠厚之意。
【纂疏】陸氏曰:「葍,一名 音畐,河內謂之蓘,幽州謂燕葍,一名藚音續。其根正白,可著熱灰中溫噉之。飢荒之歲,可蒸禦飢[12]。」王氏曰:「此言其葍之不如也。」
《我行其野》三章,章六句。
王氏曰:「先王躬行仁義以導民,厚矣,猶以為未也,又建官置師,以孝、友、睦、姻、任、卹六行教民。為其有父母也,故教以孝;為其有兄弟也,故教以友;為其有同姓也,故教以睦;為其有異姓也,故教以姻;為鄰裏鄉黨相保相愛也,故教以任;相賙相救也,故教以恤。以為徒教之或不率也,故使官師以時書其德行而勸之;以為徒勸之或不率也,於是乎有不孝、不睦、不姻、不弟、不任、不恤之刑焉。方是時也,安有如此詩所刺之民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