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德七年(624年)六月,高祖李淵得知太子要與慶州的楊文幹一起謀反,便命令司農卿宇文穎去慶州召回楊文幹。李元吉卻叮囑宇文穎,告訴楊文幹實情,不要來仁智宮。

楊文幹知道實情以後說:“幹脆一不做二不休,起兵造反吧!”他帶領人馬突然襲擊寧州(今陝西寧縣),一舉成功。李世民率兵來討伐,叛軍士兵嚇得一哄而散。有幾位叛軍將領把楊文幹殺了,向李世民報功,宇文穎被活捉。

李世民在寧州討伐楊文幹時,長安城內,尹德妃和張婕妤、李元吉輪番在李淵麵前說李建成的好話,裴寂和封德彝也為李建成講情。李淵的特點是耳朵根軟,於是改變廢太子的主意,把李建成釋放,仍駐守京師,立李世民為太子之事,也不再提。

表麵上,兄弟三人還很和睦,可背後,李建成時時想除掉李世民。

有一回,李淵外出狩獵,由三個兒子陪同,李建成有一匹烈馬,雖然跑得快,卻有個致命的弱點--前腿軟,在奔跑當中會突然跌倒,李建成讓李世民騎著這匹馬追獵。

李世民不知這匹馬的毛病,騎上去打馬追趕一隻鹿。這馬速度超群,比鹿還快。眼看就要追上鹿時,馬失前蹄,李世民猝不及防,從馬背上翻下,說時遲,那時快,李世民一個前空翻,穩穩站在地上!

李世民是聰明人,馬上明白大哥要用這匹馬來暗害他。

但是,李世民不在乎。這幾年東征北討,他多數時間是在馬背上,練就了一套騎馬的本領。所以,他又翻身上馬,繼續奔跑,連續掉了三次,沒碰破一點兒皮!

李世民把馬交還給李建成的侍衛,對站在一邊的宇文士及說:“想用馬暗害我,可惜生死有命,枉費心機!”

李世民有意讓李建成聽到這句話,以起到警告的作用,然而,李建成卻將這句話篡改成“李世民有天子命,將來要當皇帝,不能隨便就死了”,讓尹德妃和張婕妤在李淵麵前吹風。李淵一聽,很生氣地對李世民說:“你想做天子,我還沒死呢,也太著急了吧!”

李世民一聽,就猜出是嬪妃在父親麵前說了壞話,也不辯解,摘下王冠,讓父皇派人調查,如真說過此話,甘願受死。

李淵還要訓斥李世民,中書令封德彝急忙進來,說突厥頡利可汗和突利可汗聯合起來,進攻豳州(今陝西彬縣、旬邑一帶)。

李淵吃了一驚,想一想,還得二兒子李世民率兵去打突厥,於是換成笑臉,給李世民戴上王冠,讓他以國家為重,帶上李元吉去討伐突厥。

李世民一行來到豳州,與突厥對陣。李世民決定隻帶百名騎兵出陣與突厥數萬大軍對話,讓李元吉一同去。李元吉嚇得直往後退,說:“敵人這麼多,怎能輕易出陣呢?萬一失利,後悔就來不及了!”

李世民笑了笑,說:“那你就在這裏等我的好消息吧!”

李世民來到突厥陣前,與頡利可漢、突利可汗對話。他胸有成竹,因為了解兩位可汗的情況,也知道他們之間存在矛盾,所以,據理闡明利害,認為以和為貴,句句話說到突利可汗的心裏,加上逢連雨天,不宜交戰,突利可汗便讓叔叔思摩到唐營議和,並表示願同李世民結為兄弟。於是,突利可汗撤兵而回。

頡利可汗見突利可汗收兵,覺得自己力量太弱,打也贏不了,也隻好退兵。

豳州退敵兵,李世民不傷一兵一卒,不用一槍一刀,僅憑一番話,就達到目的,其智其勇,非一般人能比,使朝廷上下的人無不為之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