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54年,武則天的第二胎生下一位公主,很討人喜歡。王皇後也禁不住前去看望,逗弄一番,知道皇帝要來就先走了。武則天趁機殘忍地掐死親生女兒,然後輕輕蓋好被子。一會兒,皇帝來看女兒,武則天麵帶歡笑,帶皇帝來到床前,掀開被子,佯裝才發現自己女兒被害,失聲痛哭。皇帝見此情景,十分震驚,趕忙追查是怎麼回事。侍女告訴他,王皇後剛才來過。高宗大怒,武則天又趁機進讒言,使王皇後有口難辯。再加上王皇後久未生育,高宗就此準備廢掉王皇後,改立武則天為後。

在封建社會,皇後的廢與立屬於國家大事,必須由眾大臣們共同商議決定。武則天做皇後的阻力主要來自重臣國舅長孫無忌,還有宰相褚遂良等大臣也極力反對。朝廷中的大臣們分成了兩派,除了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等人以外,李義府、許敬宗等人為了在高宗和武則天麵前爭功邀寵,就站到了長孫無忌的對立麵,支持武則天做皇後。高宗把長孫無忌等反對的人召到一起,商量皇後的廢立問題。武則天則在簾子後麵監聽。長孫無忌極力反對,為王皇後辯解,說她出身高貴,忠厚賢惠,沒有什麼大過失,不該廢皇後之位;而武則天卻是出身貧寒,還曾經侍奉過先帝太宗,再立為皇後違背了禮製。

褚遂良也堅決反對,而且還磕頭磕得流血,並提出要辭官回家。武則天見了,怒火頓生,大聲喊道:“怎麼不把這種臣僚亂棍打死!”其他人見狀,趕忙替褚遂良求情。褚遂良的性命雖然保住了,但被貶官到湖南長沙任都督。

最後,還是開國的功臣李世給高宗出了個主意,他說皇後的廢立是皇上的家務事,沒有必要和大臣們商量。同時,李義府和許敬宗等人也在朝廷大臣們中間大造輿論,支持武則天。終於,公元654年,高宗正式下詔書廢王皇後,將蕭淑妃貶為庶人,立武則天為皇後。後來武則天將王皇後、蕭淑妃二人各責打了一百杖,然後殘忍地砍去雙腳,泡在酒甕裏活活折磨死。其報複心和殘忍性可見一斑。

武則天做了皇後,先要清除對她威脅最大的長孫無忌。她指使許敬宗等人捏造罪名製造朋黨案,然後將長孫無忌牽連進去,把他流放外地。後來許敬宗又逼長孫無忌自盡。長孫無忌集團其他的人也受牽連,或被殺或被流放。

武則天的越來越專斷也引起了高宗的不滿,他和宰相上官儀商量廢掉武則天的皇後,上官儀答應起草詔書。武則天安插在皇帝身邊的耳目得知後趕忙報告。武則天趕到後,軟硬兼施,說得高宗改變了主意,還把責任全推到了上官儀的身上。於是,武則天讓許敬宗捏造上官儀和已經被廢的太子李忠圖謀反叛,將上官儀處死。

高宗軟弱平庸,武則天有才幹,且有手段,這也是她一步步登上女皇寶座的原因。武則天曾經上意見書十二條,也就是曆史上的“建言十二事”,這裏麵包括了發展農業、減輕賦稅、廣開言路等,基本上是一套較完整的治國方略。後來也被高宗頒布詔書推行。高宗後來之所以將處理政務的權力交給武則天,也是相信她有這方麵的能力。

武則天之所以能在朝廷施展才幹,和她重用庶族出身官員有很大的關係。到了武則天時期,科舉製度已基本定型,新的官員很多是出身寒微的,他們需要最高層的重用,而武則天就成了他們的總代言人。一大批文人學士成為武則天的鼎力助手。武則天則利用他們來打擊舊貴族的反對勢力,鞏固自己的權勢與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