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2 / 3)

如何度過每人每周都擁有的168小時是本書的主題。這本書關注了時間的真正去向,以及我們如何才能更好地利用時間。我們在分配時間時,應該把重點放在我們在事業和家庭生活當中最擅長的事情上,這樣在事業蒸蒸日上的同時,才不會缺乏對個人生活的足夠投入。

我寫本書有以下幾個原因。首先,雖然現在社會一直有著時間總是很緊迫的論調——這種論調一般針對我這種孩子還小的職業女性——我並沒有感到自己一直被落在後麵。我首先得承認我的生活非常幸運,相信這本書的讀者也很樂意指出這一點。但我知道不僅我一個人有這種感覺。我采訪過的一些忙碌和成功的人士告訴我,他們想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實。以168小時這個整體時間段看待生活是一種很有益的轉變,因為——不像時而忙得不可開交的周一到周五,精心計劃好的168小時足夠讓我們做好全職工作,與家人親密相處,恢複活力,享受閑暇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以及做其他一切真正重要的事情。

當然,這種時間規劃模式中也有一個政治上的因素。本書適用於家長、單身人士,以及不想要孩子的人群。它適用於有各種目標、各種興趣、處於各行各業的人們。然而,令我十分擔憂的是:許多與我同時代、年輕睿智的女性不相信自己可以利用宇宙為她們平等分配的時間,來編織一個以事業為重的生活,同時又能成為母親,擁有自己的生活,還不會感到疲憊、睡眠不足或同時被不同的事情牽絆。有時,一些專家和寫博客的人用調查數據大肆宣揚這一情況。2005年9月,《路易斯故事》在《紐約時報》頭版上宣稱,許多耶魯大學的本科女生計劃成為母親後減少工作或者完全放棄工作。她引用了一名學生的話,“我母親總是對我說,你不可能同時成為最好的職業女性和最好的母親。”這意味著什麼呢?你必須作出選擇。

無獨有偶,普林斯頓大學2006級的在校生艾米·森內特,在她寫畢業論文的同學中發放調查問卷,發現女性依然傾向於相信,“做一個成功的職業女性和一個模範母親是不可兼得的。”大約62%的女性認為,事業和撫養子女之間具有潛在矛盾;而隻有33%的男人這樣認為。在這些女性當中,大多數人計劃以後做兼職,另外還有很大一部分人計劃“先失業再就業”——先休假幾年,然後再繼續工作。一些年輕女性認為,事業和家庭是有可能兼顧的,但她們堅信自己需要放棄別的東西。一個曆史係女生這樣告訴森內特:“我準備永遠不再睡覺。”

就在決定為常春藤盟校準備就業的學生做些不尋常的事情時,27歲的我第一次懷孕,而這些可怕的預測一直在我腦海中回蕩。我不會假惺惺地說,成為母親是件無比美好的事情,也不會說我家永遠其樂融融。但不管怎麼說,母親這個角色沒有毀了我的事業;我的工作也沒有因我熱愛母親這一角色而受到損失。尤其在另外一個小生命努力認清世界的那些瞬間——那些你選擇留心關注的瞬間,宇宙賦予了你豐厚的財富。如果一定要說成為母親對我的工作帶來了影響,那就是工作和家庭的結合為我的寫作提供了更多的創作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