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畑俊六向東京強調被圍不等於被殲,日軍大本營仍然高度重視如何解救鬆浦師團的問題。許多將領叫囂要繼續向中國增兵,甚至有人提出要把日本本土僅剩的一個近衛師團派往中國。

畑俊六倒是有一點沒有想到,裕仁天皇會對鬆浦師團如此看重。當初磯穀師團在台兒莊遭到重創的時候,天皇也未曾像現在這麼焦心。這就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隻有裕仁知道,現在日本帝國的兵源是多麼的緊張,而帝國的每一個師團都是多麼寶貴。更何況,他決不容許日軍在國內外給人留下無能和失敗的印象。他對參謀總長說:“告訴畑俊六,要不惜一切代價,把第一零六師團給我救出來!”

因此,畑俊六和岡村寧次同時收到了東京大本營發來的指令:不惜一切代價,盡全力救出鬆浦師團。

差不多同時,蔣介石也向薛嶽下了一道指令:“務必在雙十節之前全殲日軍第一零六師團。”

就這樣,萬家嶺戰役,成了中日兩國元首之間的較量。

10月7日,薛嶽調整部署,開始對萬家嶺之敵發起全線進攻。

薛嶽的腦子在飛快的運轉。他計算著他還有多少時間容許他全殲鬆浦師團。他包圍了鬆浦師團,但是他的兵團又有可能被岡村第十一軍的其他師團合圍。也就是說,他的十萬大軍是在內線中的外線作戰。他必須趕在岡村將他的兵團合圍之前解決萬家嶺的戰鬥。但是鬆浦師團會把求生的能量發揮到極致,日軍唯一的指望就是等到岡村在中國軍隊外圍完成部署,從後手變成先手。而到那時候,薛嶽就從先手變成了後手,能夠在日軍夾攻之下保全軍隊就算不錯了,吃掉鬆浦師團的指望肯定是成了泡影。

薛嶽經過一番計算,得到一個結論:為了爭取時間,他必須增加兵力。但是他能到哪裏去搬援兵呢?向武漢要兵?委員長肯定會給,可是路太遠,時間來不及。他在德安附近還有守備部隊,但他們的任務是攔截岡村的其他師團,如果抽過來,等於自殺。薛嶽急得來回踱步,猛然間,他想到了一支部隊!

薛嶽想到的部隊是葉肇的第六十六軍。蔣介石對這支部隊有特殊的安排。他把葉肇軍部署在廬山上,準備在江西北部失守以後,留在敵後打遊擊。現在薛嶽想調這支部隊來打萬家嶺。然而,既然是委員長親自做出的安排,薛嶽要改變這個部署,就必須事先征得他的同意。薛嶽認為,委員長對萬家嶺大捷抱著很大的期望,也可能同意他的請求。但萬一他不同意呢?薛嶽擔心的,就是這個萬一。

薛嶽不敢再次頂撞委員長,但他又實在太需要葉肇軍下廬山來助他一臂之力。他想,與其先奏不準而抗命,不如先斬後奏。他拿定了主意,又發揮了“老虎崽”膽大妄為的風格,索性自己給葉肇發去一份電報,以自己的名義請葉肇前來增援。

電報發出去了,薛嶽對葉肇軍會不會應邀而來,心中沒有把握。他站在葉肇的立場上考慮,如果離開廬山,首先有違抗軍令之嫌,其次是為他人做嫁衣裳,違命而不討好,因此,葉肇應邀而來的可能性不大。

然而,凡事都有例外,葉肇答應了薛嶽的請求。薛嶽的這位廣東老鄉,收到薛嶽的電報以後,便和參謀長商量。參謀長說:“我們這些廣東兵,留在湖北與江西邊界打遊擊,根本沒有優勢。何況弟兄們從野戰軍降為遊擊部隊,情緒非常低落。我看這是好事一樁啊,全軍官兵都會樂意去跟薛長官打一場殲滅戰。”果然,葉肇將他帶領全軍下廬山的決定一宣布,第六十六軍官兵無不欣然以從。

整個萬家嶺戰役的過程,一直到最後的攻堅,雄辯地說明了薛嶽是一名具有先見之明的指揮官。他把俞濟時軍強留在身邊,所起的關鍵作用已為事實所證明。而他把葉肇軍調下廬山來助戰,很快就顯示出是一個高明的做法。如果沒有這些舉措,萬家嶺戰役的結果,很可能就是第二個蘭封戰役的結局。

萬家嶺戰役的勝利得益於薛嶽的這些決斷,曆史如是告訴我們。

岡村寧次救不出鬆浦師團,畑俊六親自登場。

畑俊六無論是個頭還是長相,都不像一個軍人。他矮小瘦弱,臉龐也瘦削,如果不是穿上大將軍裝,人們會把他當成一個普通的日本老頭。但是,就是這樣一個貌不驚人的日本人,如今統治著已遭日軍血洗的中國首都南京。畑俊六在這裏指揮著日本的華中派遣軍。他的任務,是要控製中國的江南大地。

畑俊六的特點是老成穩重。東京現在正好需要他這麼一個人把握江南的大局。自從日軍的兵力感覺到捉襟見肘的時候起,裕仁認為任何一次軍事行動都不能莽撞。他把中國北方的日本占領區交給了華北派遣軍,而把注意力越來越多地投向畑俊六的華中派遣軍。畑俊六手下的部隊在增加,勢力範圍逐步擴大。但權力的膨脹沒有改變他的性格,他仍然不願意冒進,而希望在穩中求勝。

武漢會戰,是畑俊六第一次獨立指揮一個方麵軍發動的作戰。他手下的兩名軍長,一個是岡村寧次,一個是東久邇宮撚彥。東久邇宮老奸巨滑,岡村也經過許多陣仗的曆練。畑俊六對他們的要求,就是穩打穩紮,決不能孤軍冒進,重蹈台兒莊的覆轍。

但是岡村還是不夠穩重,因為他心中充滿蔑視中國軍隊的狂傲。此外,他還有一塊心病。

岡村的心病,是他作為主攻方向的主將,卻沒能取得顯著的進展。畑俊六並沒有過多地責備他,他相信,憑著岡村手中的實力,隻要穩步推進,一定能秋季結束前攻下武漢。

但是岡村在給自己施加壓力,而且一心想扳倒對手薛嶽。憑以往的經驗,他認為自己能夠出奇製勝,這次武漢會戰中,稻葉師團的迅速西進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但他沒有想到,他派出的鬆浦師團,被薛嶽逼上了絕路。

就這樣,岡村給他的上司畑俊六惹上了麻煩。東京大本營把責任加到了他的頭上。陸軍大臣秉承天皇旨意下達的指示,寥寥數語,字字千斤,隻有一個意思:東京丟不起這個醜。

畑俊六非常明白這個道理。正因為他明白,因此有些慌神。他過去不曾抱怨岡村推進不力,現在他卻埋怨岡村的魯莽和輕敵。畑俊六決定親自走到前台,指揮萬家嶺為鬆浦師團解圍的戰鬥。

兩級司令官都在插手萬家嶺,但鬆浦師團的境況並沒有好轉。

但是,薛嶽的圍殲戰卻增加了難度,萬家嶺也變得更加熾熱。

薛嶽早就領教過日軍的裝備精良和鬥誌頑強,蘭封戰役中他就遭遇過土肥原狗急跳牆式的頑抗。他對萬家嶺的廝殺決沒有掉以輕心,兩軍有一場血腥廝殺,早在他的預料之中。鬆浦師團固守著每一個山頭和每一個村莊,薛嶽整團整師地投入,才能攻克一個小小的據點。薛嶽知道,在你把一支敵軍逼到走投無路的時候,你自己也得付出成倍的代價。拉鋸戰在各處展開,每一次易手,都在荒山郊野扔下大批的屍體。萬家嶺幾平方公裏成了骨嶽血淵。

接連幾個夜晚,薛嶽不敢合眼,不斷堵塞精心發現的漏洞。同時他心掛兩頭,還要防備外圍的日軍將他的兵團合圍。正在他忙碌地指揮著對內外兩線日軍作戰的時候,他接到報告,大批日軍飛機飛到了萬家嶺上空,不由更加緊張。

畑俊六給萬家嶺提供的首先是空中支援。然而,日機雖多,卻隻能在空中打轉,而對地麵的鬆浦師團幫不上什麼忙,因為攻守兩方的步兵打成了一團,如果日機投彈,隻會兩敗俱傷,日機投放補給品,也不一定能落在自己人手裏。

畑俊六見空中支援不頂用,一反平時的穩重之態,又催促岡村加緊地麵的進攻。他選擇了隘口街作為突破點,要求岡村迅速攻占這個小鎮,闖開救出鬆浦師團的通道。

攻擊隘口街的是日軍伊東師團。但是,由於守軍抵抗頑強,伊東深感兵力不足。岡村這時發現自己沒有留下足夠的預備隊,是犯了一個大錯。當初鬆浦師團被中國軍隊擋在金官橋無法前進,岡村為了另辟蹊徑,命令伊東師團從星子登陸,猛撲德安。當時岡村以為伊東師團進攻德安兵力有餘,便把該師團的佐枝旅團抽出來,交給吉住師團指揮,一起朝瑞昌方向沿江進攻。他沒想到這一個舉措是顧此失彼,現在南潯線兵力不足,他才想到要把佐枝旅團調回來,配合伊東師團攻打隘口街。

畑俊六聽到岡村提起佐枝旅團就來氣,對於這名下屬辦事的草率非常厭惡。他早就察覺到了岡村在兵力安排上的失誤,並已越過岡村命令吉住師團馳援萬家嶺。他現在需要岡村做的,就是嚴厲督促各部迅速在薛嶽兵團側後發起猛攻,迫使薛嶽兵團對萬家嶺撤圍。

不僅如此,畑俊六還派出了捏在他自己手裏的寧賀支隊。這個支隊由三千人組成,在國內受過嚴格訓練,剛剛從日本本土調派給華中派遣軍,現在立刻被派上了用場。

此外,畑俊六還向萬家嶺派出了第十七師團的鈴木旅團。

做到這一步,畑俊六上對得起裕仁,下對得起鬆浦了。他已經傾盡所有,從空中到地麵,派出了所有能夠調用的部隊。

這時候,兵力的傾斜將決定萬家嶺戰役的勝負。薛嶽頓時感到了巨大的壓力。他知道,如果他不盡快解決萬家嶺的鬆浦師團,第一兵團就有可能遭到滅頂之災。

薛嶽兵團首先受到鈴木旅團的威脅。鈴木少將也是個中國通,懂得什麼叫“圍魏救趙”。他聽任鬆浦聲嘶力竭地呼叫求救,卻不把部隊開往萬家嶺,而是沿永武路及其北側,全力向東進攻,在10月6日已經推進到柘林以北地區。

但是,薛嶽知道,殲滅鬆浦師團尚需時日。沒有辦法,他隻得從圍攻鬆浦師團的部隊中抽出五個師攔截鈴木旅團。於是,新編第十三師、新編第十五師、第六十師、第九十一師和預備第六師離開萬家嶺攻擊前線,匆匆南下。薛嶽還不放心,又把李覺第七十軍放在柘林地區的修水南岸,策應北岸作戰,掩護萬家嶺側翼。

薛嶽被迫釜底抽薪,中國軍隊圍攻鬆浦師團的兵力大大削弱。

畑俊六親自來到前台,贛北戰局立刻改觀。鬆浦師團所受的壓力減輕了,得以苟延殘喘。

萬家嶺戰役結束,薛嶽踏勘硝煙未散的戰場。

蔣介石、陳誠和薛嶽在焦慮中熬到了10月7日,畑俊六、岡村寧次和鬆浦淳六郎也死撐到了這一天。在這個非常關鍵的日子裏,薛嶽手下第九集團軍的總司令吳奇偉,終於耐不住性子,走出設在鴨嘴壟的司令部裏。他帶著幾名參謀來到設在箬溪的葉肇軍軍部。

在江南戰線,吳奇偉的位置僅在薛嶽之下,憑他的資曆和能力,甚至可與薛嶽同起同坐。但他對於薛嶽的指揮調度未曾幹預,因為他最討厭爭權奪利的事情。以他如此淡泊的心性,此刻也想在戰役的指揮上有所作為了,可見萬家嶺這邊軍情的急迫。

葉肇見前敵總指揮到來,十分歡迎這位廣東老鄉親臨前線指揮作戰,隻是替他的生命安全擔憂,因為他的部隊正在和鬆浦師團激戰,日軍火力很猛,日機也常來轟炸,葉肇擔心這位上司在他這裏有個三長兩短。但吳奇偉卻不把生死放在心上,就在葉肇軍紮下根來。

吳奇偉來到葉肇軍之後,部隊更加振奮了士氣,拚死把鬆浦的主力向包圍圈內壓縮,葉肇軍又向前推進了許多。

與此同時,在德安北麵俞濟時軍第五十一師的師部,滿屋子煙氣騰騰,師長王耀武和他的參謀長,以及手下的旅長和團長,正在圍著地圖冥思苦想。王耀武眉頭緊鎖,一支接一支地抽煙。

他們在想著一個十分棘手的難題:如何才能攻克鬆浦師團堅守的張古山?不用說,戰鬥力極強的俞濟時軍,是薛嶽用於圍殲鬆浦師團的主力。因此,薛嶽把進攻萬家嶺核心的兩大障礙長嶺和張古山,交給俞濟時軍來攻打。這兩處地方,都是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俞濟時付出幾千名官兵的生命,好不容易攻占了長嶺,但他的部隊直到現在還沒有攻占張古山。

俞濟時自己想不出什麼好法子,但他可以下一道死令,把難題扔給下屬。他對王耀武說:“張古山交給你們師,限你在兩天之後,讓我能到山上向薛長官報捷。”

因此,攻打張古山的作戰會議不是在軍部召開,而是在王耀武的師部舉行。王耀武師已對張古山發起好幾次猛攻,但日軍火力太猛,王耀武的人死了不少,卻無法接近鬆浦師團的山頭主陣地。

王耀武見自己的部隊被日軍逼下來,氣得大罵:“狗娘養的小鬼子,老子就不信沒法收拾你們!”於是,他把手下的主要軍官們叫來商討對策。

可是,大家絞盡了腦汁,還是沒想出什麼好辦法。參謀長說:“咱們苦就苦在沒重炮,要是能弄來幾門炮,對鬼子們轟上一陣,早就攻上去了。”

這話等於沒說,要是能弄到炮,誰還會等到這時候?

正在大家愁眉苦臉想不出辦法的時候,後排傳來一個聲音:“師座,我談點想法。”大家聞聲,都朝後麵看去,隻見一名身材瘦瘦的年輕軍官站起來發言。他接著說:“張古山是能夠攻下的,但不能光靠正麵硬攻,更好的辦法,是從山背偷襲!”

這人名叫張靈甫,是唐生海旅第三零五團上校團長,王耀武對他再熟悉不過了,因為王耀武曾有恩於他。一年多以前,這個張靈甫還蹲在南京模範監獄裏,罪名是殺妻。他的妻子漂亮賢惠,和他本是恩愛夫妻。有一次,一名軍官和他開玩笑,說在戲院裏看見他妻子和一個小白臉在一起,他回家就用槍將妻子擊斃。全麵抗戰爆發後,他的黃埔同學王耀武覺得他還能為國家效命疆場,便在蔣介石麵前保他出來,並把一個團交給他指揮。他知恩圖報,現在見王耀武遇上了大難題,便想助王耀武一臂之力。

張靈甫的這番話,總算是打破了沉寂,為無望的戰事帶來了一線光明。王耀武連忙接住話頭說道:“鍾靈,你說具體怎麼辦?”

張靈甫心裏早已有譜,立即答道:“報告師座,愚見以為,隻要能挑選一些精幹的官兵組成突擊隊,從張古山背麵爬上去,前後夾攻,不愁攻不下張古山。”

王耀武一聽,忙說:“有道理!大家說說看法吧。”

王耀武征詢屬下們的意見,是想看看有沒有人會自告奮勇率領突擊隊,但大家交頭接耳地議論了一陣,都說這辦法可以一試,卻沒有人自願勇挑重任。

辦法是張靈甫提出來的,張靈甫覺得自己有義務去實施,於是說道:“如果師座願意采納我的辦法,又放心把任務交給我完成,那麼,我願率突擊隊從山背突襲鬼子。”

大家都知道,從山背突襲說來容易,做來很難。既然張靈甫主動要來承擔這個任務,那麼這任務就非他莫屬了,眾人樂得讓他去實踐自己的想法。

張靈甫是真心要實踐自己的計劃。他回到團裏,挑出幾百名精壯官兵,連夜出發,披荊斬棘,鑽進沒有道路的峽穀裏,從懸崖峭壁上攀上了張古山。日軍認為山背地勢陡峭,不可能出現中國軍隊,因此對山背防禦鬆懈,張靈甫偷襲成功,牢牢地控製了山上的陣地。

鬆浦見要道屏障丟失,調來炮火猛轟張古山。日軍飛機向張古山投下無數炸彈。張靈甫這個團寧死不後退,和友軍各團一起,打退了日軍一次又一次的反撲。張靈甫本人拖著受傷的瘸腿,一直堅持到萬家嶺戰役的勝利。

葉肇軍和俞濟時軍在10月7日取得的進展,大大壓縮了鬆浦師團的生存空間。到了8日,鬆浦清點兵力,發現隻剩下幾千人,殘存的陣地屈指可數,隻有萬家嶺、雷鳴鼓、田步蘇和箭爐蘇等四五處。日軍殘兵擠簇成一團,已無伸展餘地,再退就退進墳墓了。畑俊六為了拯救鬆浦師團於絕境,下令向萬家嶺地區空投了兩百多名中下級軍官,加強了鬆浦師團的組織力,鬆浦打算頑抗到底。

鬆浦的身後是墳墓,薛嶽的前方卻是勝利。越過死亡的峽穀,勝利在對麵的山頭向他招手。他隻需要向前再推進一點,就把鬆浦推進了墳墓。但他的部隊筋疲力盡了,對於重新組織起來的殘敵,他們的擠壓已經失去了力量。

蔣介石在等待著雙十節的到來,但他其實是在等待著勝利的捷報。如果捷報不到,雙十節對他而言就沒有喜慶的色彩,而是一個令他尷尬的日子。武漢滿街飄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但是,如果沒有薛嶽傳來的好消息,這國旗就無法增添一份尊嚴。

蔣介石需要萬家嶺的捷報來做他在雙十節講話中鼓舞人心的主要元素。國民們和他一樣,希望在那一天再次看到抗戰勝利的曙光。

日軍的飛機對武漢的狂轟濫炸,使蔣介石不得不在軍委會的地下室裏等候萬家嶺的消息。10月8日,距離雙十節隻有兩天了,蔣介石好幾次詢問軍令部長徐永昌:“薛伯陵那邊有什麼進展?”

“委座,第一兵團進攻部隊已經疲憊不堪,推進一步都難啊!但是,萬家嶺那邊拖得越久,對第一兵團越是不利。岡村軍的吉住師團眼看就要攻下箬溪,伊東師團也在猛攻隘口。薛長官剩下的時間不多了!”

“鬆浦殘部,應該盡快肅清!這個這個,還有部隊可調嗎?”

“近處已無兵可調,遠處調兵卻來不及了。除非——”徐永昌望望蔣介石,遇到了對方鼓勵的目光,才敢接著說下去,“除非讓薛長官孤注一擲,動員所有預備隊,全部投入攻擊,拚死一搏,或許還有勝算。倘若他不敢冒這個險,情況仍然令人擔憂啊。”

打仗不留預備隊,實在是軍隊的大忌,不到迫不得已的時候,誰也不會出此下策。岡村就是因為沒有預備隊,致使他一開始無法迅速地調兵解救鬆浦師團。蔣介石知道,如果采納徐永昌的建議,薛嶽兵團要冒很大的風險。預備隊全數調上進攻前線,倘若仍然不能一擊成功,薛嶽兵團便再無立足之地。但是蔣介石求勝心切,不願放棄殲滅鬆浦師團的希望,便令徐永昌擬發了一道命令,要求第一兵團各軍組織敢死隊,向萬家嶺發起最後攻擊,務必趕在10月10日零點之前全殲鬆浦師團。

這一次,蔣介石和薛嶽想到了一起。薛嶽有心冒險,是因為他估計鬆浦師團已經不堪一擊,隻要他出拳夠重,一定能把當前之敵擊碎。軍委會的命令到來,促使他提前下了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