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寒微的少年(2 / 2)

老師隨時都會嚴厲懲罰那些不用功的學生。一般而言,老師的懲罰方式是拿一根戒尺狠狠地擊打學生的左手手掌,因為右手要用來寫字而不能受傷。很多時候,學生的手掌會被打得腫一圈。

小時候的左宗棠很是聰明,比其他同歲男孩超出甚多,更為可貴的是,他非常刻苦。除了讀經之外,還熟讀曆史典籍,常常追慕古人,這使他深受傳統儒家思想的熏陶和影響。古代那些有成就、有氣節的人物以及其英雄事跡,給尚是孩童的他帶來極大的影響。

左宗棠的同伴及別的同輩人稱呼他為\"季高\",這個名字是\"第三個兒子\"的意思。隻有他的父母和別的比他高一輩的人,才能叫他\"宗棠\"這個名字。另外他還有一個名,也稱為\"號\",叫\"樸存\",是\"能夠信賴的人\"的意思,通常這麼稱呼他的隻能是最親密的同輩朋友。

所以,跟其他中國人一樣,左宗棠有一個正式的名以及兩個號或者別稱。左宗棠性格驕傲、自誇並且自負,無法容忍別人的意見,可以說他一生都是如此。所以,小時候的他並不受同學歡迎。

左宗棠評論人和事的時候總是毫無顧忌,還喜歡高談闊論,所以給自己招惹了不少敵人。小時候的左宗棠沒有多少朋友,然而僅有的幾個朋友都是摯交。每個喜歡他的人,都對他十分愛護。

左宗棠第一次參加初級考試是在15歲時,這是首輪淘汰賽,湘陰縣知縣是主考人。考試的內容隻有一場作文競賽,時間是一天。考生們在知縣衙門旁邊的一個大廳中集合,知縣將題目發給大家,考生就此題目撰寫論文。在這場考試中,左宗棠是第一名。勝出者的榜單告示在衙門的牆壁上貼著,而榜首就是他的名字。這種榮譽被稱為\"顯名\",也就是\"名聲開始在本縣顯揚\"。

次年的第二次初級考試他也參加了。在這場跟上次考試規模差不多的考試中,左宗棠再次名列第一,但他最後隻取了第二名,這是出於對一名年長他甚多的考生的尊敬。如今,他有資格去角逐第一學位了。

可是,剛剛結束第二次初級考試,左宗棠的母親就故去了,按照中國的傳統禮法,他必須守孝27個月。這27個月還沒過去,他的父親又辭世,於是他就又要守孝。按照禮法規定,除非皇帝特旨\"奪情\",守孝的人不能參加任何公共事務及政務。因此,左宗棠要想參加考試,必須要等到下一屆才行。

此時,失去了父母的兄弟二人,隻能靠自己了。不得不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左宗棠和他的二哥開始踏入社會,自謀生路,尋找著似乎十分渺茫的發展機會。

在當時,社會環境十分險惡,大清王朝正處在日益衰敗的暮氣之中,政治黑暗,吏治腐敗,\"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人民對這種現象極為憎恨,反抗運動遍及全國;西方列強挾其堅船利炮在東南沿海遊弋挑釁。滿清王朝危機四伏,正處於大動蕩的前夜。

麵對這樣的家庭和社會環境,青年左宗棠思忖:\"隻有博取功名、通權達變,才能有生活的出路和前途。\"因此,左宗棠傾其精力致力於經世致用的學問。左宗棠自幼就愛讀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等一些經世致用的著作,這些書對他以後經武從政幫助很大。

也許真是吉人自有天相,正當左宗棠生活艱難之際,得到了卸任雲貴總督的賀長齡的熱心幫助,左宗棠有如久旱逢甘霖。賀公長期宦海泛舟,見多識廣,學問淵博,家中藏書多及屋瓦。對於品德方正、虛心好學的左宗棠,賀公是有求必應,有難必答。因有名人指點,左宗棠的見識學問如日東升。

左宗棠進入長沙城南書院學習後,他又師從賀熙齡研討漢宋儒學,並結交了日後成為清廷一方要員的胡林翼、羅澤南等名士。賀熙齡即賀長齡的弟弟,湖南善化人,也就是現今的長沙人,與其兄都是進士出身,任過編修、學政等職。

與這些達官名流交往,並受到他們的推崇,這對左宗棠高傲自負、棱角分明的性格特點有著極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