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再入幕府(2 / 3)

曾國藩原本準備也動身前往湘潭,卻在臨行前改變了主意。他沒有按預先的計劃行事,而是親率湘軍主力進攻駐紮於靖港的太平軍。曾國藩對這一戰寄予極大希望,以為自己費盡心血打造出的這支家鄉軍隊肯定會旗開得勝。不料靖港的太平軍不僅兵力雄厚,而且早就有了準備,設下圈套專等曾國藩中計。

湘軍水師臨近靖港時,水急風緊,將湘軍的戰船全都吹到了太平軍的兵營前麵,想退都退不回來,太平軍的大炮,猛烈轟擊,結果,這些戰船亂成一團,紛紛起火,很快,五營水師全軍覆沒。

曾國藩不肯放棄,又命令步兵進攻,可湘軍步兵剛剛越過浮橋,就遭到太平軍的迎頭痛擊。水師戰敗的陰影籠罩著步兵,他們早就心無鬥誌,掉頭便跑。由於擁擠,連浮橋都被踩塌了,許多士兵被踩傷、踩死,或者掉進水中溺亡。

曾國藩見此慘狀,連忙豎起一麵大旗,上麵大書:\"過旗者斬!\"自己還仗劍站在旁邊,連砍數名潰卒。可是,湘軍依舊兵敗如山倒,眼前的現實令滿懷希望而來的曾國藩實在無法接受,曾國藩在沮喪羞憤之下,跳入湘江投水自盡,所幸被隨從章壽麟救起。回船以後,曾國藩仍然尋找機會自殺,其誌仍在必死。

湖南大小地方官員聞此消息,無不幸災樂禍,唯有左宗棠聞訊立即從長沙縋城而出,趕到湘江船上去看望曾國藩。盡管他對曾國藩的行為有一些意見,但他很清楚,像曾國藩這樣有一片血誠、肯擔重任的高官大吏天下無二,這支新練成的湘軍已經是大清王朝為數不多的希望。如今長沙的形勢危急異常,要想改變這種情況,全靠曾國藩的湘軍。

為了打造這支保衛桑梓的武裝,一年多來,已經由全省百姓付出了很多財力物力!如今,一旦曾國藩撒手西去,湘軍的結果可想而知,湖南已經為湘軍所作的巨大付出也就全部打了水漂,接下來,在太平軍的南下攻勢麵前,已經沒有防禦力量的湖南,下場也就不難想象了。曾國藩的生命安危已經關乎天下大局。所以,在曾國藩最需要支持的時候,左宗棠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

此時的曾國藩很是狼狽。他的衣服上沾染泥沙,痕跡猶在。左宗棠見狀,責備曾國藩\"事尚可為,速死非義\"。曾國藩深為沒有聽從左宗棠的計策而懊惱不已,他尷尬羞愧,隻能閉目不語。等左宗棠說夠了,才睜開眼睛,讓人拿來紙,寫出所剩軍火的數量,請左宗棠幫他查點一下。

幸虧此時湘潭大捷的消息傳來,另一路湘軍終於取得了大勝。塔齊布率部攻打湘潭,獲得大捷。湘軍水師到來後,又水陸夾擊,將太平軍船隻焚燒殆盡,終於攻克湘潭,累計殲滅太平軍一萬多人。太平軍被迫北撤。這場勝利是太平軍興以來清軍所取得的最大一次勝利,其光芒足以掩過靖港大敗。

湘軍於5月1日獲勝的消息傳來時,曾國藩轉悲為喜,從床上跳了下來。曾國藩、駱秉章、左宗棠在興奮之餘,又想一舉把太平軍逐出湖南。入湘的太平軍也因湘潭戰敗,主動退守嶽州,由進攻轉入防禦。

盡管左宗棠當麵對曾國藩進行了絲毫不留情麵的指責,但實際上卻做了大量維護曾國藩的工作。靖港慘敗之後,湖南官場再次掀起一股反對曾國藩的聲浪,湖南布政使徐有壬帶頭要求對曾國藩進行彈劾,還有人幹脆主張上奏朝廷解散湘軍。

然而,左宗棠告訴湖南巡撫駱秉章,這些主張萬萬使不得,湘軍的存亡,事關湖南的安危,而曾國藩在湘軍中的地位,也是絕對無人能夠替代的。因此,駱秉章十分清醒地頂住了這種勢頭,不為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