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小人險遭不測(1 / 2)

正當左宗棠有望就此升騰之際,卻因卷入兩湖地區統治集團圍繞\"樊案\"所展開的一場爭權奪利之爭,而險些身敗名裂。

自1854年入幕後不久,駱秉章就對左宗棠言聽計從。按左宗棠自己的話說:\"所計畫無不立從。一切公文,畫諾而已,絕不檢校\"。由於駱秉章如此大膽放手,左宗棠也就毫不客氣,把自己當成了真巡撫,將全省官員當成自己的下屬,對那些品級很高的大員也不假顏色。

雖然在左宗棠的治下,湖南從刑名、錢穀、征兵、練勇與夫厘金、捐輸,無不布置井井,洞中機要,但他的性格和作風卻得罪了許多官員。

有一太難,永州鎮總兵樊燮因事謁見駱秉章,駱秉章讓樊燮直接去見左宗棠。樊燮自恃大員身份,又認為左宗棠隻是普通幕賓,故拒絕叩拜行禮。

清代重文輕武,左宗棠更是看不起胸無點墨的武官。左宗棠自認為是駱秉章的代表人,對輕慢於他的樊燮非常不滿,怒氣大發:\"武官見我,無論大小,皆要請安,汝何不然?\"

不料樊燮也是個倔性子,頂撞道:\"朝廷體製,未定武官見師爺請安之例,武官雖輕,我也朝廷二三品官也。\"

左宗棠平時最忌諱人家提他的\"師爺\"身份。中不了進士才給人家當師爺,這是表麵上風光無限的左宗棠內心的隱痛。他最受不了別人因為他的師爺身份而輕視自己,因此勃然大怒,起身上前就踢了樊燮一腳,嘴裏還大罵:\"王八蛋,滾出去!\"

不久,樊燮氣極而向鹹豐帝彈劾,卻因潘祖蔭等人支持左宗棠,樊燮反而被朝廷罷黜,革職回了老家。

左宗棠沒有想到的是,樊燮與湖廣總督官文關係極為密切。他向官文告狀,呈控左宗棠以幕賓的身份把持湖南軍政要務,一官兩印,囂張跋扈。官文上疏,將樊燮的誣告奏報朝廷。於是,清廷發下諭旨,令官文及湖北正考官錢寶青對左宗棠進行逮捕審辦,\"果有不法情事,可即就地正法。\"一時之間,左宗棠岌岌可危。

然而,左宗棠畢竟是一個有影響的人物,京師中許多人為解救他而積極奔走。當時,郭嵩燾以編修官職,與侍讀學士潘祖蔭同在南書房當直。樊燮指控左宗棠一案正在加緊辦理時,郭嵩燾對潘祖蔭說,如果左宗棠一走,湖南就支持不下去了,必定垮台,東南大局也就沒有指望了。於是,潘祖蔭便上一道奏本為左宗棠辯解:

楚南一軍,立功本省,援應江西、湖北、廣西、貴州,所向克捷,由駱秉章調度有方,實由左宗棠運籌決勝,此天下所共見,而久在我聖明洞鑒中也。上年逆酋石達開回竄湖南,號稱數十萬,以本省之餉,用本省之兵,不數月肅清四境。其時賊縱橫數千裏,皆在宗棠規畫之中,設使易地而觀,有潰裂不可收拾者。是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而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也。

宗棠為人負性剛直,嫉惡如仇,湖南不肖之員,不遂其私思,有以中傷之久矣。湖廣總督官文,惑於浮言,未免有引繩批根之處。宗棠一在籍舉人,去留無足輕重,而楚南事勢關係尤大,不得不為國家惜此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