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提倡造船(1 / 2)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後,西方列強鑒於通過發動侵華戰爭攫取到了新的權益,向清政府表示了\"中外合好\"的姿態,並建議清政府\"借師助剿\",以便共同鎮壓太平天國起義。目光敏銳的曾國藩和左宗棠抓住了清政府與列強關係暫時緩和這一時機,開始進行仿造輪船的活動。

時任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的英國人李泰國為清政府買下了一支艦隊,卻擅自任命英國海軍上校阿恩本擔任艦隊司令。

總理衙門大臣奕等人認為李泰國是想借此舉將中國海軍兵權、利權移於外國之手,這是決不能接受的。雙方爭執不下,最終結果是該艦隊被遣散,已買回的軍艦變價出售,清政府在這次購船過程中經過一買一賣的折騰總計浪費掉了七十萬兩白銀。鑒於此,左宗棠上書總理衙門,指出買船難處頗多,還提出自造輪船才是當務之急。

左宗棠在積極倡導仿造輪船的同時,也曾在杭州仿造小輪船一艘,試航於西湖,但航速較慢。他邀請法國軍官德克碑、稅務司日意格前來觀看。德克碑等人出示法國造船圖冊,請求代為監造輪船。

但是由於太平軍攻克漳州,左宗棠忙於進軍福建,未暇顧及。直到左宗棠平定了太平軍餘部後,才集中精力把加強海防,以禦外侮的問題置於主導地位。德克碑辭去軍職回法國後,將製船圖式、船廠圖冊及購買輪機、招募洋匠等事的方案托日意格轉送左宗棠。

身為總督閩浙的封疆大吏左宗棠行抵福州後,經過兩個多月的深思熟慮,他正式向清廷提出了創辦福州船政局的請求。他認為中國自華南到東北,海岸線連綿不絕。而自海上用兵以來,西方列強的火輪兵船橫行於中國沿海,無法抵擋。左宗棠覺察到了世界許多國家爭先恐後的軍備競賽情況,深刻指出:

西洋各國與俄羅斯、咪利堅,數十年來講求輪船之製,互相師法,製作日精。東洋日本始購輪船,拆視仿造未成,近乃遣人赴英吉利學其文字,究其象數,為仿製輪船張本,不數年後,東洋輪船亦必有成。獨中國因頻年軍務繁興,未暇議及......彼此同以大海為利,彼有所挾,我獨無之。譬猶渡河,人操舟而我結筏;譬猶使馬,人跨駿而我騎驢,可乎?......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師不可;欲整理水師,非設局監造輪船不可。

後來,左宗棠還曾應魏源後人之請為《海國圖誌》作序。前後綜合來看,很明顯,抵禦列強對中國沿海的進一步侵略,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是左宗棠創辦福州船政局的主要思想動因。

清廷頒布上諭,對左宗棠設廠造船的奏章表示讚許,批準了他的請求。左宗棠創辦福州船政局的上奏被清廷批準後,即著手於船廠的籌建。他函邀法國人日意格和德克碑速到福州商討設廠造船等項事宜。

選擇局址是一項首要任務。日意格抵達福州後,隨同左宗棠前往馬尾。他們最終選定在馬尾山下建造船廠。選定馬尾作為福州船政局的局址自然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馬尾山下之地,寬闊廣大,土實水清,可以設為船槽、鐵廠、船廠及安置中外工匠之所。並且馬尾地理位置險要,沿閩江而上距離省城福州有六十餘裏,順閩江以下抵五虎門海口八十餘裏,閩江口外有許多島嶼,星羅棋布,沿江的金牌門、長門、羅星塔等處設置有炮台,江的兩岸群山環繞,隻要布置幾個水雷,便能阻住入侵的船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