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和發展新疆(1 / 1)

左宗棠高瞻遠矚,不僅誌在奪回失去的疆土,更在於他悉心經營邊陲,美化西域,使其成為一片人間沃土。他兩次率部西征,一路進軍,一路還修橋築路,並且沿途種植榆楊和柳樹。

短短幾年工夫,從蘭州到肅州,從河西到哈密,從吐魯番到烏魯木齊,凡湘軍所到之處所植道柳,除戈壁外,皆是連綿不斷,枝拂雲霄,綠如帷幄,這就是被後人所稱的\"左公柳\"。那矗立的柳樹有如左公風範長存。

清代詩人肖雄有一首名詩,專為歌詠\"左公柳\"而作:

十尺齊鬆萬裏山,連雲攢簇亂峰間。

應同笛裏迎亭柳,齊唱春風度玉關。

1879年,新任幫辦甘肅、新疆善後事宜的楊昌浚見官道兩旁柳樹成林,即景生情,於是賦詩一首,既頌揚了左宗棠收複新疆的功績,又對他開發西北的成果大加稱讚,詩雲:

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

新栽楊柳三千裏,引得春風度玉關。

此外,左宗棠在新疆還積極主持開荒屯田和興修水利。把近代機器生產引入西北,更是左宗棠的一大功績。西安機器局、蘭州機器局和蘭州織呢局的創辦,揭開了西北地區近代化的序幕。對於左宗棠的上述舉措,劉錦棠曾評價說:

師行萬裏沙磧之地,雖酷暑嚴寒必居營帳,與士卒同甘苦。......壘旁隙地,悉令軍士開墾,荒蕪既辟,招戶承種,民至如歸。城堡、橋梁、溝渠、館舍,每乘戰事餘暇修治完善,官道兩旁樹株遍植,迄今關隴數千裏柳蔭夾道,行旅便之,蠶織、畜牧諸政罔不因勢利導。

左宗棠所施行的這些舉措為穩定新疆的局勢、恢複邊疆的經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為了新疆的長治久安,左宗棠在督辦新疆軍務期間曾四次奏請在新疆置行省,設郡縣,他在調任兩江總督後又作了第五次疏請。左宗棠指出:新疆建省,首先能夠加強中央對地方的直接控製,增強西北邊疆抵禦外國列強侵略的能力;其次,可以有效削弱以王公、伯克為首的地方民族勢力的力量,掃除新疆開發的內部障礙;再次,可切實加強新疆與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促進民族融合,鞏固統一局麵,推動新疆社會經濟的發展。

左宗棠懇切陳詞,終於說服了清朝政府,清廷采納了他的建議,同意著手在新疆建省。1884年11月16日,是新疆曆史上一個重要的日子。清廷任命劉錦棠任首任新疆巡撫,又調甘肅布政使任新疆布政使。

從此,新疆省正式建立,與祖國的聯係更加密切。左宗棠對於新疆的貢獻,不僅在於驅逐了阿古柏,收複了新疆,而且在於他為新疆的全麵、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為西北邊防的穩固立下了功勞。從這個意義上說,左宗棠不僅是一位天才的軍事家,同時也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

時任新疆巡撫的劉錦棠,製訂了建省的具體方案。省會設於迪化(今烏魯木齊市),下設鎮迪道、阿克蘇道以下設府、廳、州、縣。伊犁仍設將軍府,但不再統帥全疆的軍政事務,政治中心也移到了迪化。

在西方列強欺淩中國之時,左宗棠矢誌報國、堅忍不拔,以無畏之言,力排朝堂諸官之昏庸眾議;以無畏之行,運籌帷幄、決勝千裏,排除萬難,平定西北。其知行合一收複新疆之壯舉,國人為之稱快,亦令侵略者震驚;其維護祖國統一之奇勳,捍衛邊疆之殊功,可於張騫、班超二人並駕齊驅!無張、班,無中國之西域;無左宗棠,中國之新疆,今落誰人之掌,亦未可知也!

收複新疆之役乃是左宗棠戎馬一生的輝煌頂點,也可謂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值得揚眉吐氣的大事之一,是晚清殘陽暮鴉夕照圖中最為光彩的一筆。左宗棠借此進入了中國曆史上偉大的民族英雄之列。收複新疆是他個人的榮耀和驕傲,更是國家之福。

細數千年以來,每逢中華民族危難之際,總會有無數壯士,豪傑義烈挺身而出,前赴後繼,頑強地扛起民族的脊梁,力挽狂瀾於既倒,以抱殘守缺之誌,出征血海而不折,為存亡續絕之業,仰首青天,憤然怒吼,鏘然唱一聲黃鍾大呂,秦腔激越: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