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帶著不甘病逝(2 / 3)

他在院子裏怒氣衝衝地來回走著,發表意見時毫無顧忌,倘若是換了別人,恐怕下一次日落前腦袋就會搬家。為了讓他安靜下來,恭親王費了很大的勁兒,可是太監們早就將他的話傳到了慈禧太後的耳邊。假如說左宗棠曾經得到過慈禧的偏愛,但這件事情之後,這種偏愛恐怕以後就不會再出現了。果然,幾個月之後,左宗棠再次被下放到地方政府。北京的宮廷鬥爭與他的性格太不合拍了。

慈禧一直將自己的夥伴慈安皇太後掩蓋在她自己的光芒之下,一般情況下,偶爾會附帶著提及她。慈安總是遠離複雜的宮廷政治,悄悄做著一個不偏不倚、脾氣溫和的女人,但是她溫婉低調的聲望掩蓋不了她的實際影響力。

在鹹豐皇帝死後,她和慈禧聯手統治著整個帝國,1861年到1881年的這段時間中,帝國幾乎是她倆一手扶持起來的。普遍的觀點認為,在這個時期裏,很長一段時間慈安太後都一直藏有一張能對慈禧宣讀死刑的判決書,這張判決書是鹹豐皇帝臨終時在病榻上簽署完成並交給她的。

在這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20年裏,這個國家先後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撚軍、西北和雲南的回民運動,又將伊犁地區從俄國人的手中收複回來。一切跡象都表明,這個國家遠未走到垂亡的地步,在帝國陷入巨大的困難中時,還有足夠的能力將自己掙脫出來。

在這一時期,主政的是恭親王,其獨有的標誌是越來越多的漢人因他而登上高位。從滿人入關,到太平天國運動興起,提督、督撫還有綠營將領中,每10個人中大約有7個是滿人。但是經過恭親王的主政,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走在前方的慢慢變成了漢人官員。這一時期中,大約有3年的時間,沒有1個滿人督撫出現在中國內地。

乾隆時代之後,慈禧和慈安聯合執政20年,是清廷取得重大勝利的時期,在此期間,恭親王成為帝國權勢最大的滿人,從某些方麵來說,這很是一個問題。在慈安去世三年後,慈禧\"過河拆橋\",將恭親王的所有職務免除了。

之後,在各省高位上,滿人占據的比例開始逐步上升,再後來,和清廷剛剛鎮壓太平天國時的情況已經相差無幾。在國際事務方麵,帝國則經受了幾乎所有的屈辱。隻有波爾格一個人對慈禧皇太後做過高度評價。1893年,他寫道:\"中國近期曆史上取得的大部分勝利,都要將功勞歸於她的堅定果決。\"

左宗棠在1881年10月被任命為新一任兩江總督,在所有總督中,這個職位在許多方麵都是令人羨慕的。但是左宗棠沒有對這個職位抱以太高的熱情。他終於是覺得自己老了,病痛纏身讓他隻想退休,回老家平平靜靜地度過晚年。然而他擁有的威望實在太高,為了盡最後一份責任,他不得不選擇堅持下去。

在此次赴任之前,他抽出時間回了趟位於湖南的老家。稍作停留之後,他便繼續趕往南京,並於1882年2月10日抵達。上一年,長江下遊地區遭受了嚴重的洪災侵襲,到現在,百姓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左宗棠見狀,立即開始著手在淮河地區開展大規模的水利建設。他將整個受災地區巡視了一遍,然後從下遊地區走到長江口,將長江邊的防禦措施檢查了一遍。視察途中,他到達了上海,外國移民對他的到來表示了盛大的歡迎,向他致敬,並為此鳴炮13響。他在一封信中提到,這是一名中國官員首次得到外國人的鳴炮致敬。

我們可以肯定這一點是他弄錯了,但既然他對這個問題深信不疑,一定程度上也說明,至少按上海的情況來說,外國人向中國官員鳴炮致敬的情況並不多見。

到1882年年底的時候,左宗棠已經覺得極其疲憊。他的身體被病痛纏繞,左眼已經完全失明,右眼也漸漸不太好使。他向皇帝請求允許自己引退,理由則是公務繁重,他已經無力將其妥善處理。他說,他感覺自己的記憶力衰退得十分嚴重,經常是剛讀完一份文件或信函,轉身就將內容忘得一幹二淨。他得到了三個月的假期,其間可以不用出現在衙門,但他本人必須待在南京。

1883年秋,朝廷下詔命他前去山東南部,處理當地將要發生的動亂。他的特長就是處理棘手的問題,當地的局麵很快得到了控製。1884年1月,他極度衰弱,已經無法站立,但在其管轄區域內的整個運河段,他仍然堅持親自視察。

因為安南問題,中法關係變得極度緊張,北京政府和各省衙門都對戰爭發表了諸多看法。針對帝國這次所要麵臨的邊境防禦問題,左宗棠在向朝廷提交的一份奏章中簡明地總結了全部事務:

自古談邊防者,不外戰、守、和三事,要必能守而後能戰,能戰而後能和。

他再次向朝廷請求,希望能夠解職回家。朝廷又賞了他四個月假期,但還沒有休完假期,他就接到進京的命令。1884年6月13日,他再度抵達北京,受命負責帝國現階段的所有軍事。詔書中有這樣一段特殊的描述:

左宗棠功勳卓著,年逾七旬,毋庸常川入直,遇有緊要事件,預備傳問;並著管理神機營事務,所有應派差使,毋庸開列。

其中,最後一條是專門給他的特殊待遇,也許這是其他任何一位漢人京官都未曾享受過的待遇。

盡管國家間還沒有宣戰,但法國仍然大大加緊了敵對活動。他們對福建海岸發起攻擊,將台灣地區封鎖起來。在和平外衣的偽裝下,孤拔指揮的艦隊通過了位於閩江口的炮台。1884年8月23日,艦隊在福州下錨,向岸上的中國人開火,將馬尾船廠和江上的戰船全部摧毀,還將後方的炮台一並占領,之後將其搗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