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異域美人(1 / 2)

1935年來到上海後來又走進邵洵美生活的那個美國女人叫埃米麗·哈恩,她後來還有個中國名字叫項美麗。這一年她三十歲,來中國的身份是《紐約客》特約撰稿人。她是一個精力充沛的女人,喜歡探險,身材健壯,臀部龐大,剪一個秀蘭·鄧波兒式的時尚的童花頭,有著一雙海水般幽深的棕色的眼睛,還有著一張茱麗亞·羅伯茨那樣的性感的大嘴。有點放浪,也有點叛逆。據說此人在踏上去中國之路前,還像一個從事田野考察的人類學家一般在非洲剛果的土人部落待過兩年。

那個時期上海灘有位有名的交際花弗立茨夫人,作為上海洋行大班的太太,她善於打扮,麵貌姣好,同時有著兩位數的地下情人。這個風流的闊太太對中國文化無比熱衷,自己出錢搞了個京劇團,還協辦過跑馬廳市政廳(後為大光明劇場)的新年音樂會。進入她家每周一至二次定期舉辦的文藝沙龍曾是多少海上才子的夢想,因為這是衡量一個人是否進入了上流社會的標誌。數年來,邵公子都是弗立茨夫人的座上賓,逢請必去,逢宴必到,同時通過邵,弗立茨夫人還把當時的最負盛名的名伶梅蘭芳也拉進了她的京戲團。

這年春天,在“上海國際藝術俱樂部”舉辦的一次晚宴上,剛到上海的埃米麗·哈恩被女主人弗立茨夫人牽著手推到了邵洵美麵前。一曲終了,女作家已經對這個麵白鼻高的東方美男子有了好感,特別是當她知道這個男子出自一個頗有名望的家族,更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讓這個美國女人最為震驚和敬佩的是這個美男子不僅能寫詩,而且能用英文寫!喜歡冒險的美國女人埃米麗·哈恩來到中國的目的,堂皇地說是為了寫作,為了親手切一切這個變化中的古老國度的脈搏,選取她所要敘述和描寫的題材,但和一個東方男子發生一場奇異的愛情,經曆一場異國情調的性愛之旅,更是她隱秘的夢想。她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夢想這麼快就要成為現實了。

埃米麗·哈恩幾乎是心甘情願地成了邵洵美的情婦,兩人出雙入對,一點也沒有想到要避嫌。邵洵美給她取了個中國名字叫項美麗,這是她的英文名字的諧音。讓人吃驚的是,她還頻頻出入邵家,與邵妻做起了朋友。他們對她還有一個稱呼,“密姬”,據說是她的原名EmilyHahn的諧音。邵洵美還帶妻子去蘭心電影院看她演話劇,連邵的妻子也讚歎,“密姬穿了淺灰色外國綢緞的連衣裙,裙子較長,但不是古裝,燈光一照,真是十分美麗”。可見這女人的磁力非同凡響。

可笑又可歎的是邵的妻子還是蒙在了鼓裏。丈夫每天花那麼多時間在那個外國女人身上,她疑竇暗生,卻又盤查不出什麼,因為丈夫的理由總是那麼堂皇、充足。她警告他每天晚上必須在十一點前到家,否則不管他在哪裏都要打上門去。丈夫唯唯應著,從不誤卯,外麵卻早已彩旗飄飄。

邵洵美的社交魅力使他一直是他那個圈子裏光芒四射的人物,現在因了他美麗的外國情人,更給這個“華美的帶世紀末情調的圈子平添了生活的趣味”。他為情婦在霞飛路附近買了一套舒適的公寓房子,而自己住在楊樹浦一套更豪華的房子裏。有時候他也接情婦到自己的房子過夜。很多朋友找了借口聚到一起來看他的異域美人,他在自己家裏,也在情人的公寓裏招待他們。同為唯美派作家的朋友張若穀用不無豔羨並稍帶誇張的語氣這樣描述他豪奢的住處。

少爺(圈子裏的朋友都這樣親熱地招呼他)的住宅,是上海有數建築中的一座。全部用雲石蓋造,周圍是一個大花園,有八條可以駛走汽車的闊路好像八卦陣一般地把那宅高洋房轉在中垓。中間是一座大廳,金碧輝煌裝潢得好像金鑾殿一樣……少爺的私人書房,也就是招待朋友談話的客室。裏麵陳設很富麗,但是壁上掛的那張從邦貝火山石古城中掘出來的希臘女詩人莎弗像真跡,估價在五千金以上。還有那一架英國詩人史文朋集的手卷,是用二十萬金鎊的代價在倫敦拍賣來的……中間放著一架STIENWAY牌的三角形鋼琴……琴畔一堆像寶塔一般高的樂譜,都用翡翠色的蛇皮裝訂。

女作家的放浪行徑在白人世界裏激起了許多閑言,他們甚至不屑於提起她的名字,隻說是“那個養猴子的”(埃米麗·哈恩剛到上海時,養過一隻猴子,是從剛果帶來的,她叫它查爾斯,每次出門必抱於臂中,查爾斯後來生病死了)。有一天,女作家收到了一封信,拆開一看,裏麵隻是一張用過了的衛生紙。拆信的時候邵洵美也在,他原以為女作家在羞辱麵前會哭鬧,可是埃米麗·哈恩卻放懷大笑起來,笑得連眼淚都出來了。在這種毫無心肝的大笑麵前,邵覺得,自己也不是很懂得這個有著漂亮的藍眼睛的異國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