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掛鉤記憶法(1 / 2)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著名女間諜哈莉,因她的美貌、風流和大膽被德國間諜機關看中。她代號為H-21,多次在法國的外交官和高級將領中刺探情報。據說,她使聯軍損失了10萬人,1917年被法國軍事法庭處死。

哈莉竟能在法國莫爾根將軍書房中的秘密金庫裏,偷拍到了重要的新型坦克設計圖。當時,這位貪戀女色的將軍讓哈莉到他家裏居住,哈莉早弄清了將軍的機密文件放在書房的秘密金庫裏,往往在莫爾根熟睡以後開始活動。但是非常困難的是那鎖用的是撥號盤,必須撥對了號碼,金庫的門才能啟開,她想,將軍年紀大了,事情又多,近來特別健忘,也許他會把密碼記在筆記本或其他什麼地方。哈莉經過多次查找都沒有著落。

一天夜晚,她將放有安眠藥的酒灌醉了莫爾根,躡手躡腳地走進書房,金庫的門就嵌在一幅油畫後麵的牆壁上,撥號盤號碼是6位數。她從1到9逐一通過組合來轉動撥號盤,都沒有成功。眼看快要天亮了,她感到有些絕望。忽然,牆上的掛鍾引起了她的注意,她到書房的時間是深夜2時,而掛鍾上的指針指的卻是9時35分15秒。這很可能就是撥號盤上的秘密號碼,否則掛鍾為什麼不走呢?芽但是9時35分15秒應為93515,隻有五位數。哈莉再想,如果把它譯解為21時35分15秒,豈不是213515。她隨即按照這6個數字轉動撥號盤,金庫的門果然開了。

莫爾根年老健忘,利用編碼法記憶這6個數字,隻要一看到鍾上指針的刻度,便能推想出密碼,而別人絕不會覺察。可是他的對手是受過專門訓練的老手,她以同樣的思維識破了機關。這是一個利用編碼從事特種工作的故事。

古羅馬人用掛鉤記憶法做演講

掛鉤記憶法就是以預先選定並記熟的一套按固定順序排列的事物作為“掛鉤”,把要記憶的若幹對象分別與“掛鉤”聯結起來加以記憶的方法其實質也就是編碼記憶法。

舉個簡單的例子,為什麼大多數人的鑰匙都丟不了?因為大多數人的鑰匙都環環相扣有固定的位置,伸手就可以摸到。為什麼火車每節車廂都有編號,乘客不易上錯車,火車也不會脫離車廂,因為每節車廂與車廂之間都有一個掛鉤,使火車緊緊聯係在一起。這種方法曆史非常悠久,早在古希臘、古羅馬時就已廣為應用了。那時人們用這一方法記憶詩歌和文章,一些雄辯家們,則以此發表長篇演說。它依靠“掛鉤”把各部分記憶內容迅速、牢固地儲存在頭腦中,並使它們能按順序順利地被回憶出來。

古羅馬一些大教堂的法師們經常要演講、背誦很多經書理論,他們是如何來清晰地記住所要講的內容呢?原來,在這些教堂裏法師布道台的兩旁有十個左右的大柱子,法師每次就是借助這些大柱子來記憶的。他們首先將所要演講的內容提煉主旨、條條框框,而後分別按照順序把那些主旨、條框賦予這些柱子。這樣,在演講的時候法師們就可以依據所定位下來的內容默默指點著柱子一條一條地把所有內容有條不紊地敘述出來。

這種方法是利用你比較熟悉的環境,將你將要表述的或者是無論如何不能忘記的東西安置在你熟悉而且顯眼的地方。其實質就是編碼記憶法。他們把自己家的每一部分與講演的主要內容結合起來。把講演的第一要點與正門聯係,第二要點與接待室聯係,第三要點與桌子聯係。進行講演時,按自己家中物品順序想下去,就能把演說的要點回憶出來。

“掛鉤”可有各種不同形式。房間裏的擺設,人體的各個部分,家庭的各成員,數字的形近物,數字的諧音詞等等,都可以組成掛鉤係統。在把記憶對象與“掛鉤”聯結起來時,必須充分發揮想像、聯想的作用,運用誇大、縮小、謬想等手段,形成色彩鮮明、生動有趣、荒誕離奇、具有立體感和動態感的圖像,以加深印象,增強記憶效果。

編碼記憶在學習和生活中的應用

下麵講的是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運用編碼記憶法的一些技巧:編碼記憶法是把必須記憶的事情與相應數字對上號進行記憶。

譬如,我們把身體的各部位自上而下地編號,1——頭、2——額、3——右眼、4——左眼、5——鼻子、6——腹、7——背……如果說“2”馬上回答:“額”,“5”,馬上回答“鼻子”。我們可以利用它,再與其他應該記憶的事項進行聯想。如“2”是飛機,就聯想飛機撞擊自己額頭,即通過“2一額頭一飛機”的聯想,記住這個飛機;如“4”是鉛筆,就聯想鉛筆直刺自己的左眼,刺得疼痛難忍,這樣通過“4一左眼一鉛筆”,記住了鉛筆。

要是把房間裏的東西編上號碼,具體地說,先在腦子裏浮現出房間裏物品的形象,然後編上號,以後隻要想起編號,就能馬上想起房間內的各種物品。

在辦公室伏案看東西時,來電話了,有人會無意識地把圓珠筆往耳朵上一夾,去接電話。等會要寫字時,從桌上、抽屜裏亂翻,卻找不到這文筆了。要是他有過編碼記憶法的訓練,他在圓珠筆夾在耳上時,就會聯想到圓珠筆往耳朵裏鑽的情景,也許就不會忘記了。要乘火車外出,到了檢票口,忘記車票放在哪裏了,上下口袋都翻遍,弄得好不狼狽。如果把衣服口袋編上號碼就好了,編成10來個號碼以後,再往口袋裏放東西,用聯想法把物品和口袋聯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