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太子劉榮被廢六個月後,漢景帝終於將膠東王劉徹立為皇太子,王娡也被冊立為皇後。在這場太子之爭中,王娡與劉徹最後成為贏家。
這場太子之爭雖然塵埃落定,但仍然蕩起一圈圈的餘波。
餘波之一,是袁盎被刺案。
作為爭奪太子權位中的失敗者,梁孝王劉武對袁盎恨之入骨,正是因為袁盎等大臣的強烈反對,使他最終失去繼承權,他一怒之下,對袁盎等人進行報複。在之後的幾個月裏,袁盎以及當時反對立梁王的十幾名議臣,先後遭到刺客的暗殺。
朝廷大臣居然連續遇刺,這些連環血案震驚了天子。漢景帝猜測此事必定跟梁王有關,經過對刺客的追蹤,順藤摸瓜,最後朝廷掌握此連環暗殺案的策劃者,乃是梁王的門客羊勝、公孫詭。朝廷遣專案特派員田叔前往梁國搜捕此二人,兩人逃入梁王的後宮裏藏起來,結果在城裏大搜一個月,仍然沒能找到兩個嫌疑人。可是紙包不住火,最後這件事還是被捅出去了,梁王為了洗脫幹係,勒令羊勝、公孫詭二人自殺。
梁王出事後,竇太後擔心自己最疼愛的小兒子被處死,不吃不睡,日夜流淚,這讓漢景帝很為難。這時,專案特派員田叔從梁國返回,他燒掉了梁王的供詞,空著手來見皇帝。
漢景帝問他:“梁王有沒有參與此事?”田叔答道:“有。死罪。”景帝又問:“那供詞在哪?”田叔回答說:“陛下不要過問的好。”景帝覺得奇怪,問道:“為什麼?”田叔答道:“不誅殺梁王,那麼法律就得不到執行;可是殺了梁王,太後吃不下、睡不著,這就是陛下您的憂慮了。”
田叔這麼一說,漢景帝心領神會了。梁王的罪證,被田叔銷毀了,暗示皇帝隻要追究到羊勝、公孫詭兩人就行了,至於梁王劉武,法外施恩,以安母後之心。不過從此之後,漢景帝對梁王越加疏遠,梁王也沒有機會東山再起了。
餘波之二,是周亞夫之死。
周亞夫在平定“七國之亂”中居功至偉,可是他卻得罪了梁王。在梁國遭到最嚴峻的軍事壓力時,周亞夫以梁為誘餌,拖住吳楚叛軍的主力,從而完成切斷叛軍後勤補給線的計劃。這一戰略在戰爭中體現出巨大的威力,但他卻因見死不救而遭到梁王劉武的忌恨。不過,他的偉大勝利贏得了漢景帝的器重。公元前150年,周亞夫被提拔為帝國宰相。
與父親周勃相似,周亞夫是戰場上的一員虎將,但在政壇上卻非常勝將軍。在他擔任宰相時,發生了皇太子劉榮被廢黜一事,周亞夫沒有洞悉到廢立太子背後複雜的政治鬥爭,他隻是以對帝國的忠誠之心,向漢景帝極力爭辯,企圖保全皇太子。周亞夫完全站錯了立場。此時的栗姬已經失寵,樹倒猢猻散,他的抗爭吃力不討好。漢景帝失去了耐心,他對周亞夫從信任轉而疏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