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個體化原理的摩耶麵紗高舉在一個人的眼前時,此人就沒有“人我”之別,對別人的痛苦亦如自己的痛苦一樣關心,他不但會盡自己的最大力量協助別人,並且,為解救大多數人甚至可以犧牲一己。循此以進,若一個人認識最內在的真正自我,他必然願意以一身承擔生存以及全世界的痛苦。
對他而言,一切災難痛苦並不是旁人的事,他不會眼睜睜看著他人苦惱而無動於衷,隻要他間接得知,不,隻要認為別人有苦惱的可能,對他的精神就會產生相同的作用。因為他已洞察個體化原理,所以對一切都有息息相關的感覺,不像被利己心所束縛的人,眼中隻有自己的幸與不幸。他能認識全體並把握其本質;他更能看穿一切都是不停的流轉。
人生是苦惱和紛爭的連續,人類隻是延續毫無意義的努力。他所看到的隻有:苦惱的人類、受痛苦擺布的動物和沒落的世界。這一切,是那麼切近地擺在他眼前,這種人如何會肯定不斷被意誌行為所操縱的生存?如何會常被這種生存所束縛、受它太深的桎梏呢?
被利己心所俘虜的人,隻認識個別事物,隻了解它們與自己的關係,而且它們還是出奇翻新的,經常成為欲望的動機。反之,若認識整體的物象及其本質的人,則可為製止一切欲望開拓一條途徑,將意誌擺脫,進而達到以自由意誌為基礎的諦念、諦觀和完全無意誌的境地。當然,被摩耶麵紗所隱蔽的人,本身或許也曾遭遇深刻的苦惱,或者曾接觸他人的痛苦而感覺到生存的無意義和痛苦,此時他們也許希望永久而徹底地斷絕一切欲望,折斷欲望的根源,封閉流入痛苦的門扉,使自己純化淨化。
盡管他們這樣努力,仍然很難避免受偶然和迷妄的誘惑,諸種動機又使意誌重新活動。所以,他們永遠無法解脫,即使他們是生存在痛苦之中,但偶然和迷妄時時利用機會展現各種期待,使人覺得現狀並非理想的,享樂和幸福正在招手,於是他們再度墮入它的圈套中,又戴上新的手銬腳鐐。所以,耶穌說:“富人進天國比繩子穿過針眼兒還難。”
到處都是涼爽的場地,但我們卻是生存在必須不停地跳躍疾走的由灼熱的煤炭所圈成的圓周線上。被迷妄所惑的人,隻要偶爾在眼前或立足之處發現涼快的地方,便可得到慰藉,繼續繞著圓周跑下去。但洞察個體化原理、認識物自體本質——整體的人,並不因此而滿意,他一眼便看穿全場的形勢,因而迅即離開圓周線,擺脫意誌,並否定反映於本身現象中的存在,其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從修德轉移到禁欲,即他已不能滿足於“愛別人如愛自己”“為他人摩頂放踵”的仁心,而是對求生意誌的現象以及充滿苦惱的世界本質,產生嫌惡。具體地說,他已停止對物質的需求、時刻警惕,不使意誌執著於某種事物,在心中確立對任何事均持漠不關心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