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飲食:豐盛與規矩(2 / 3)

四月初八,吃“不落夾”:用葦葉方包糯米,長可三四寸,闊一寸——應該就是改良版粽子。

這個月要嚐櫻桃,算是品嚐各種新鮮水果的開始。還要吃筍雞,吃白煮豬肉,因為“冬不白煮,夏不熝”。還以各樣精肥肉和薑、蒜(銼如豆大)拌飯,以萵苣大葉裹食之,名曰“包兒飯”——其實就是菜葉包飯,這個直到清朝都很流行。此外,這個月還要造甜醬豆豉。

四月二十八,去藥王廟進香,吃白酒、冰水酪——兩者都算飲料。冰水酪當時在北京流行,是因為元朝王公多出自遊牧民族,習慣吃酪了。

還要取新麥穗煮熟,剁去芒殼,磨成細條食之,名曰“稔轉”,算是品嚐這年五穀新味的開端。這應該就是民間小吃“碾轉兒”。

五月初五午時,飲朱砂、雄黃、菖蒲酒,吃粽子——這些我們都很熟悉了,過端午的習俗嘛,明朝就很規範了。這日還要吃加蒜過水麵,這比較有趣了。過水麵就是冷淘麵,這就又讓人想到杜甫那個“槐葉冷淘”了。的確,要入夏了,天熱容易沒胃口,就蒜吃冷麵,的確挺好。

夏至伏日,要吃“長命菜”,也就是馬齒莧。

六月初六,又要吃過水麵了,還得嚼“銀苗菜”,也就是藕的新嫩秧。

初伏日要造麹(5):白麵加綠豆黃和成,擱著曬。

立秋時節,吃蓮蓬與藕。天啟皇帝愛喝鮮蓮子湯,又喜歡將鮮西瓜種微加鹽焙用之——就是西瓜子,也不知道皇帝是親自嗑瓜子,還是有人幫著剝皮,讓他吃現成的。

七月十五中元節,甜食房進了供佛的波羅蜜,大家在這個月得吃鰣魚,賞桂花。鰣魚很值得一提,但容後細說,這裏隻需注意:這時宮裏吃的該是新鮮鰣魚。

——八月初一起,開始拾掇月餅,加上西瓜與藕,互相贈送——與今時今日的情形差別不大。

八月十五中秋,家家供月餅、瓜果,等月上焚香後,眾人大吃大喝,往往通宵。月餅若還有剩的,則收納在幹燥、陰涼的地方——因為古代沒電冰箱——到那年年底,大家分著吃。這時就不叫月餅了,叫團圓餅。

從這個月起,宮中人開始釀新酒。此時蟹也肥了。宮眷、內臣吃蟹時,自然須吃活蟹,洗淨,蒸熟,眾人五六成群,坐著一起吃,嘻嘻哈哈的。揭了蟹臍蓋,挑剔出肉來,蘸醋和蒜下酒。能將蟹胸骨剔成蝴蝶狀者,大家都誇讚其手巧。吃完螃蟹,喝蘇葉湯,並用蘇葉水洗手——這跟今時今日吃蟹的情形沒什麼區別。

九月初一起,吃花糕,吃迎霜麻辣兔,飲菊花酒,同時開始糟製瓜、茄等——這是在預備過冬的醬菜了。

十月,開始吃羊肉、羊肚、麻辣兔等,以及上文提到的絲窩虎眼糖等各樣細糖;同時還吃牛乳、乳餅、奶皮、奶窩、酥糕、鮑螺,直至春二月方止。大概因為宮廷在北京,十月天氣已冷,是得吃羊肉和乳製品來抗冷了。

比較好笑的是,內廷許多人愛吃牛和驢的奇怪部位,比如牛鞭、驢鞭,比如羊、馬的睾丸。我很懷疑宦官們是想缺啥補啥,總希望無中生有,能了卻些自己的缺憾。

十一月,糟醃豬蹄尾、鵝脆掌,預備過冬的葷菜;吃羊肉包、扁食,預備迎接歲末。這個季節如果市麵有了冬筍,則不惜重金也要買——畢竟入冬後,鮮筍難得嘛。此外,因為天冷了,每天清晨要食辣湯、羊肚和渾酒以禦寒。我很懷疑民間早飯吃胡辣湯是這個習俗的延伸。

十二月初一起,家家買豬醃肉。這個月宮中人吃的,就是老北京的吃食了:灌腸、油渣、鹵煮豬頭、燴羊頭、爆羊肚、炸鐵腳(6)小雀加雞子、酒糟蚶、糟蟹、炸銀魚、醋溜鮮鯽魚和鯉魚。

到臘八,自然要欽賞臘八雜果、粥米,用來煮臘八粥。之前幾天就得將紅棗槌破泡湯,到初八早上,加粳米、白米、核桃仁、菱米煮粥,供於佛聖前,舉家都喝臘八粥,還要互相送。

十二月二十四祭灶,三十歲暮“守歲”。

按劉若愚說,凡煮飯之米,必須揀簸整潔,而香油、甜醬、豆豉、醬油、醋等一應雜料,都得買妥當。凡宮眷內臣所食都味道濃厚,且烹調不惜工本。宮眷很在意善於烹調的高手,各衙門內臣則喜愛手藝高的廚役。

這大致就是明末內宮一年的吃食習俗了。一路看下來,許多習俗與今時今日的接近,所以現代人來看,大概會覺得有些規矩還挺熟悉。而且,其規矩還挺嚴謹:按時令來吃,不時不食。想來許多應時當令的吃法,既是因為其合乎自然之道,也是因為當時沒有製冷手段,運輸又不夠發達。所以,糟菜醃菜、冷麵熱湯,都很湊著季節。至於入冬後見了冬筍就大喜,則還是物以稀為貴。

當然,規矩多了,也不全是好事。

一方麵,後來清朝有食家就認為明末幾任皇帝吃得無趣,過年也常吃什麼五味地黃煨豬腰來補腎,吃老山人參燉雛鴿來益虛,吃陳皮仔薑煲羊肉來補氣,還吃諸如枸杞杜仲氽鯉魚之類的。清朝食家認為,它們更像補品而非食物。

清朝大食家、江南人袁枚曾用一句話總結:“明朝宮中飲食,由療饑變成卻病,所謂有菜皆治病,無藥不成?肴。”

話雖有點兒刻薄,卻不無道理。想來宮廷貴人視健康至上,吃壞了,誰都負不起責任。拚命往健康上攛弄,就難免變成這樣子。

另一方麵,規格高了,不能輕易低下來,難免就有了瑣碎枝節。

據《明宮詞》說,崇禎皇帝與皇後每月持十齋。

按說上頭吃齋,下麵準備素菜便是。然而,禦膳房不敢怠慢,將鵝褪毛收拾幹淨,將蔬菜擱在鵝肚中,煮一沸取出,用酒洗淨,再用麻油烹煮罷來吃。本來貴人吃齋是為了不殺生,但這種吃法顯然還是得殺鵝的。這做法固然精細、巧妙,令人佩服,但也顯出宮廷菜裏透著一點兒造作:說是持齋不殺生,怎麼還如此折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