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容易寫錯的詞(13)(2 / 3)

辨析:

“消失”強調最終失掉而不複存在,其失去的過程是逐漸的,曆時較短。“消失”的前麵很少有其他修飾,即使有也限於突然、轉眼等有稍縱即逝意味的詞語。

“消逝”側重於事物或現象過去了或者不見了,其過程可長可短。“消逝”之前多會出現漸漸、慢慢、逐步、一點點、一天天等詞語,以突顯變化過程。一般來說,如果主體是比較抽象的事物,用“消逝”的頻率會更高一點。

小時 鍾頭

辨析:

“小時”和“鍾頭”,都是名詞,都指一天時間的二十四分之一,常可互換。

它們的區別在於:被數詞修飾時,“鍾頭”之前必須有量詞“個”,且多用於口語;“小時”前有沒有量詞皆可,且沒有書麵語和口語之分。

心裏 心理

辨析:

“心裏”,指胸口內部,實際指的是頭腦裏、思想裏。

“心理”,心理學術語。指的是人的頭腦反映客觀現實的過程,如感覺、知覺、思維、情緒等。

“心理”並不是獨立的實體,而是一種過程、一種活動。凡表示人的思想感情的內心活動,都用“心理”。“心裏”的“心”是獨立的實體,可以和裏麵、內部等詞搭配使用。凡是表示心裏麵或頭腦裏麵有什麼或怎麼樣,都用“心裏”。

心酸 辛酸

辨析:

“心酸”和“辛酸”,都有悲痛、難受的意思,但詞義的側重點不同,詞性、用法也有區別。

“心酸”,形容詞,意為心裏痛苦、悲傷,常與感到、覺得、使人、讓人等連用。“辛酸”,本指辣和酸,比喻痛苦悲傷。作形容詞時,多與經曆、往事等名詞連用;還可作名詞,表示痛苦和悲傷。

信口開河 信口雌黃

辨析:

“信口開河”,指隨口亂說。語意較輕。

“信口雌黃”,比喻不顧事實,隨口亂說,或妄加評論。語意較重。

信息 消息

辨析:

一般來說,“消息”都是可以用語言來表達的,或者是口頭的,或者是書麵的;“信息”則不一定以語言作中介。

“消息”有時比較宏觀而具體,而“信息”則比較微觀而抽象。“信息”近年來成為使用頻率很高的詞,這和高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有著密切的聯係。

行跡 形跡

辨析:

“行跡”和“形跡”兩個詞很有迷惑性,常會用錯。

“行跡”指行動的蹤跡、行動的目的或所在地,和“行蹤”差不多,強調行動。

“形跡”指人的舉動、神色或者痕跡、跡象,也可指禮貌。

形勢 形式

辨析:

“形勢”,除了指地勢外,也指事物發展變化的情勢。用於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方麵。

“形式”,指事物的形狀、結構等,一般多就事物的外在表現而言。

二者運用對象、範圍不同,語氣前者重,後者輕。它們不能通用。

醒悟 省悟

辨析:

“醒悟”和“省悟”,都有明白過來的意思。

“醒悟”,指一下子明白過來,它強調猛醒,突然明白。多指在別人點撥、教導下明白。

“省悟”,指慢慢明白過來,屬內心活動。多指自己領悟明白。

休息 休憩

辨析:

“休息”,指把學習、工作或活動等暫時停下來,以緩解緊張和疲勞,使精力得到恢複。既可用來指人,也可用於事物。“休憩”,也是休息的意思,但一般多用來指人,是書麵語,少用。相比之下,“休息”運用對象、範圍要廣泛得多,口頭和書麵語皆可用。

休整 修整

辨析:

“休整”和“修整”,都是動詞,都有整頓、整理,使之更加完整或恢複原狀的意思,但使用對象不同。

“休整”,指通過休息進行整頓、調整,所涉及的對象是人、集體。“修整”,指修理、整治。涉及的對象是物,包括有生命的植物在內。

秀麗 明麗 清麗

辨析:

“秀麗”“明麗”“清麗”,都有美麗的意思。含褒義。

“秀麗”,側重於“秀”,指清秀美麗。一般用來形容河山、服飾、景物、字體或人物的容貌等。

“明麗”,側重於“明”,指明淨美麗。一般用來形容自然景物。

“清麗”,側重於“清”,指清雅秀麗。一般用來形容詞句、容貌和景物。

須要 需要

辨析:

“須要”是助動詞,隻能用在動詞或形容詞前麵,前麵不能加修飾語和否定詞,表示必須要、一定要,對行為帶有規定性、強製性。

“需要”作名詞時,表示對事物的要求;作動詞時,表示必須有、應該有等。可帶賓語,前麵能加修飾語和否定詞。

喧嘩 喧嚷 喧囂

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