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的意思是依靠、根據、證據。“憑心而論”講不通,其用法是生造的。造成誤用的原因可能是人們把“心”理解為良心,故而把“憑心而論”理解成為憑良心說話的意思。這樣看似乎可以講得通,其實是以訛傳訛的結果。
平添 憑添
辨析:
“平添”指自然而然地增添。詞義是由“平”的平靜、安定、平常演化而來。“平添”強調的是一種狀態,與憑借、根據無關,因而不能寫作“憑添”。
屏障 屏嶂
辨析:
“屏障”指像屏風那樣遮擋著的東西,“障”本是阻隔或遮擋的意思,在這裏指用來遮擋的東西。在“屏障”一詞中,“障”不能寫作“嶂”。
蓬蓽生輝 棚壁生輝
辨析:
“蓬蓽生輝”(也說蓬蓽增輝)是謙辭,表示由於別人到自己家裏來或張掛別人所題贈的字畫等而使自己非常光榮。“蓬蓽”是“蓬門蓽戶”的略寫,舊時指用蓬草、樹枝及荊條編成門戶的房屋,形容住處簡陋。在“蓬蓽生輝”一詞中,“蓬蓽”不能寫作“棚壁”。
破釜沉舟 破斧沉舟
辨析:
成語“破釜沉舟”用來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幹到底。“釜”是古代一種炊事用具,類似現在的鍋。“釜”不能寫作與之同音的“斧”。
迫不及待 迫不急待
辨析:
“迫不及待”指事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及”指來得及。“迫不急待”是個錯詞,沒有這樣的用法。之所以會有錯寫的情況,大概“及”和“急”同音,並且“急”有緊急、急迫的意思。兩字不能混用,要注意。
迫在眉睫 迫在眉捷
辨析:
“迫在眉睫”比喻要辦的事情就在眼前,十分緊迫。“睫”指睫毛,“捷”指快、戰勝。二者不能混用。
Q
其他 其它
辨析:
在古代典籍中,“其他”和“其它”都可用,二者不僅同音同義,而且用法也一樣,既可指人,也可指物。直到“五四”前後,受西方語言的影響,才逐漸出現分工的趨勢,“其他”指人,“其它”指物。
然而,這種分工並沒有多少積極意義,相反還增加了學習的負擔。《現代漢語詞典》在解釋“其它”時,釋文便是“同‘其他’”,表現出明顯的傾向性。《現代漢語異形詞規範詞典》明確地提出“其他”與“其它”是一組異形詞,“其他”包孕“其它”,因此應以“其他”為規範詞形。
奇葩 奇芭
辨析:
“葩”即花,“奇葩”本指奇特而美麗的花朵,又常用於比喻義,指在某個領域出類拔萃、非同一般的人或事物。
“芭”古書上指一種香草。現多組成“芭蕉”一詞,為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或這種植物的果實。由此可見,“奇葩”中的“葩”不能寫作“芭”。
氣喘籲籲 氣喘噓噓
辨析:
“氣喘籲籲”指呼吸急促的樣子。“籲籲”是象聲詞,形容出氣的聲音,常在句子中充當狀語。
“噓”多用做動詞,指慢慢地吐氣,也指歎氣。“噓”字不能疊用,因此不能替代“氣喘籲籲”中的“籲”字。
氣概 氣慨
辨析:
“氣概”指在麵對重大問題時,所表現出的一種氣勢和態度。“概”在古時指量糧食時用來刮平鬥斛的器具,今指景象、氣度神情。“氣概”是個褒義詞,多用於豪邁、正直的方麵。“慨”指憤慨、感慨,可以組詞“慨然”“慨歎”,但不能寫成“氣慨”。使用時應注意區分。
氣勢洶洶 氣勢凶凶
辨析:
“氣勢洶洶”形容聲勢凶悍猛烈,十分囂張的樣子,含貶義。
“凶”與“洶”讀音相同,字形也相近,因而“洶”也就易被寫作“凶”。
遷徙 遷徒
辨析:
“遷徙”即遷移。“遷”和“徙”都有遷移的意思。遷移和行走有關,“徒”亦有步行之義,加上“徙”“徒”字形相似,因而很容易寫錯。“遷徙”是由同義語素構成的合成詞,曆來沒有“遷徒”的用法。
前仆後繼 前撲後繼
辨析:
“前仆後繼”指前麵的人倒下了,後麵的人仍毫不猶豫地跟著衝上去。用於形容不怕犧牲,勇往直前。“仆”在這裏是倒下的意思。如果把“前仆後繼”誤解為前麵的撲上去,後麵的跟著上,那麼就易錯寫作“前撲後繼”。
歉收 欠收
辨析:
“歉收”指收成不好,跟“豐收”相對。這裏的“歉”本身就有收成不好的意思。在“歉收”一詞中,“歉”不能寫作“欠”。
歉意 欠意
辨析:
“歉”含愧疚的意思,“歉意”是一種對不住人家或愧疚的心情,常作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