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容易用錯的詞(5)(3 / 3)

“三腳貓”不能錯寫成“三腳毛”。

山清水秀 山青水秀

辨析:

“山清水秀”是形容山水風景優美。這裏的“山”和“水”泛指有山有水的風景,而“清”和“秀”則指風景的清新和秀美,並非單指顏色。因此,在“山清水秀”一詞中,“清”不能寫作表顏色的“青”。

姍姍來遲 跚跚來遲

辨析:

“姍姍”指走路遲緩的樣子。“姍姍來遲”即緩步走來的意思。

“跚”指跛行的樣子。有人把“姍姍來遲”寫成“跚跚來遲”,這顯然是錯誤的。

伸張 申張

辨析:

“伸張”是擴大的意思,多用於抽象事物。其中的“伸”表示展開,而“申述”的“申”沒有此義。因此,不能將“伸張”寫成“申張”。

聲名鵲起 聲名雀起

辨析:

“聲名鵲起”指名聲迅速提高。“鵲起”指名聲大振。“鵲”指喜鵲。“雀”是一種小型鳥,種類很多,如麻雀、雲雀等。喜鵲能飛躍上高枝,而雀類並不具備這一特點。因此“聲名鵲起”不能寫作“聲名雀起”。

生靈塗炭 生靈屠炭

辨析:

“生靈塗炭”指百姓處於極端困苦的境地。“生靈”指有生命的東西,在這裏指老百姓;“塗炭”本指爛泥和炭火,此處喻指極端困苦的境遇。

“生靈塗炭”中“塗”不可寫成“屠”。

食不果腹 食不裹腹

辨析:

“食不果腹”指吃不飽肚子,生活困頓。“果”指飽。果實一般是飽滿圓潤的,因此可以用來形容人飽足的樣子。“裹”有纏繞、包裹、吮吸義,它雖與“果”同音,卻不可代替“裹”。“食不裹腹”是個錯詞。

事必躬親 事必恭親

辨析:

“躬”本指身體,後引申為自身,如“反躬自問”指反過來責問自己,“躬逢其盛”指親自參加了那個盛舉。成語“事必躬親”的意思是說不論什麼事一定親自去做,“躬”是親自的意思,不能寫作跟它讀音相同的“恭”。

適可而止 視可而止

辨析:

“適可而止”指做到適當程度就停下來,不要過頭。這裏的“適”是適合或恰當的意思。有些人大概是聯想到俗語“見好就收”,把“適可而止”理解為看到可以了就停止,因而將“適”寫成了“視”。

世外桃源 世外桃園

辨析:

“世外桃源”本是東晉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描述的一個與世隔絕、不遭戰禍的安樂而美好的地方。後借指不受外界影響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園”指種植蔬菜、樹木、花果的地方,“桃園”當是種植桃樹的地方。那麼,“世外桃園”隻能解釋為與世隔絕的種植桃樹的地方,這與詞彙所要表達的初衷大相徑庭。

拭目以待 試目以待

辨析:

“拭”是“擦”的意思,如拭淚、拂拭等。“拭目以待”指擦亮眼睛等待著,也指對某件事的關注。

“試”有嚐試、考試、檢驗等義項,不能替代“拭目以待”中的“拭”。

矢口否認 失口否認

辨析:

“矢”指發誓,“矢口否認”即一口咬定,不肯承認的意思,通常與抵賴、否認等連用。

“失口”即失言,指無意中說出不該說的話。可見“矢口”與“失口”不僅詞義不同,還存在有意與無意之分,不可錯用。

首屈一指 手曲一指

辨析:

在成語“首屈一指”中,“首”常被誤寫作“手”,“屈”則易被錯寫作“曲”。之所以發生這種錯誤,一是它們讀音相同,二是“首屈一指”一詞確跟手指的彎曲有著某種聯係,因此常造成誤寫。

“首屈一指”指彎下手指頭計算數目時,首先彎下大拇指,表示位居第一。這裏的“首”是首先的意思,並不指手;“屈”是動詞彎下的意思,不能用“曲”來替代。

首飾 手飾

辨析:

“首飾”本指戴在頭上的裝飾品,後泛指耳環、項鏈、戒指等飾物。即使戴在手上的“首飾”,“首”字也不能寫成與之同音的“手”。

書香門第 書香門弟

辨析:

“書香”舊指上輩有讀書人的(人家),“門第”指整個家庭的社會地位和家庭成員的文化程度等。“書香門第”就是指具有較高文化素質的人所構成的家庭,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知識分子家庭。

有人把“書香門第”中的“第”錯寫成“弟”,多是由於把“門第”錯解為“子弟”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