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稽列傳(2 / 3)

【原文】

時會聚宮下博士諸先生與論議[1],共難之曰[2]:“蘇秦、張儀一當萬乘之主[3],而都卿相之位[4],澤及後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術[5],慕聖人之義,諷誦《詩》、《書》百家之言[6],不可勝數。著於竹帛[7],自以為海內無雙,即可謂博聞辯智矣[8]。然悉力盡忠以事聖帝[9],曠日持久[10],積數十年,官不過侍郎,位不過執戟[11],意者尚有遺行邪[12]?其故何也?”東方生曰:“是固非子所能備也[13]。彼一時也,此一時也,豈可同哉[14]!夫張儀、蘇秦之時,周室大壞[15],諸侯不朝,力政爭權[16],相禽以兵[17],並為十二國[18],未有雌雄[19],得士者強,失士者亡,故說聽行通[20],身處尊位,澤及後世,子孫長榮。今非然也。聖帝在上,德流天下,諸侯賓服[21],威振四夷[22],連四海之外以為席[23],安於覆盂[24],天下平均,合為一家,動發舉事,猶如運之掌中。賢與不肖,何以異哉?方今以天下之大,士民之眾,竭精馳說,並進輻湊者[25],不可勝數。悉力慕義,困於衣食,或失門戶[26]。使張儀、蘇秦與仆並生於今之世,曾不能得掌故[27],安敢望常侍侍郎乎!傳曰[28]:‘天下無害災,雖有聖人,無所施其才;上下和同,雖有賢者,無所立功。’故曰‘時異則事異’。雖然,安可以不務修身乎?《詩》曰:‘鼓鍾於宮,聲聞於外。’[29]‘鶴鳴九皋,聲聞於天。’[30]苟能修身,何患不榮!太公躬行仁義七十二年,逢文王[31],得行其說,封於齊,七百歲而不絕。此士之所以日夜孜孜[32],修學行道,不敢止也。今世之處士[33],時雖不用,崛然獨立[34],塊然獨處[35],上觀許由,下察接輿,策同範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與義相扶[36],寡偶少徒[37],固其常也。子何疑於餘哉!”於是諸先生默然無以應也。

東方朔偷桃圖

【注釋】

[1]博士諸先生:在官的學者們。[2]難:詰難,責難。[3]當:遇,碰到。[4]都:居。[5]子:敬稱,您,您們。[6]諷誦:背誦,熟習。[7]竹帛:指竹簡與白絹,是古代的書寫用具。[8]即:則。[9]悉力:竭力。聖帝:聖明的帝王。[10]曠日:經曆很多時日。[11]執戟:屬郎官,執戟侍衛是其職責。[12]遺行:有失檢點的行為。[13]備:完備,齊全。意指完全了解。[14]豈可同哉:怎能同日而語呢?[15]大壞:衰敗得十分嚴重。[16]力政:憑借武力征伐。政,通“征”。[17]禽:通“擒”,捕捉。[18]十二國:指秦、楚、燕、韓、魏、趙、齊、宋、鄭、魯、衛、中山。[19]雌雄:喻指勝負。[20]說聽行通:指意見被采納。[21]賓服:指諸侯按時進貢,以示臣服。[22]四夷:指東夷、西戎、南蠻、北狄,這是古代中原對華夏族以外各族的稱呼。這裏泛指異族。[23]連四海之外以為席:國家疆域廣闊,像坐席那樣與四境之外的諸侯國相連環繞。席,坐墊。[24]覆盂:倒置的盂。由於盂上口大、下腳小,倒覆過來不容易傾倒。此喻穩固。[25]輻湊:車輪上每根輻子湊集到中心的車轂上麵。喻指從四麵八方集中到一處。[26]門戶:指進身做官的途徑。[27]掌故:指掌管禮樂製度的官吏。[28]傳:泛指古書。[29]鼓鍾於宮,聲聞於外:出自《詩·小雅·白華》。[30]鶴鳴九皋,聲聞於天:出自《詩·小雅·鶴鳴》。九皋,指幽深遙遠的沼澤淤地。[31]文王:指周文王姬昌。[32]孜孜:勤奮不倦的樣子。[33]處士:隱士。[34]崛然:高起、突出的樣子。[35]塊然:孤獨、靜止的樣子。[36]與義相扶:意指修身自持。義,修身。扶,持。[37]偶:伴侶。徒:徒眾。此句的意思為沒有情趣相投、誌同道合的人。

【譯文】

當時正好趕上朝廷聚集在官的學者們參與議論國事,他們一起責難東方朔道:“蘇秦和張儀一遇上萬乘之國的君主,就能獲得卿相的位子,恩澤延續至他們的後世子孫。如今您研究先王的治國之術,追慕聖賢的道義,精熟《詩經》、《尚書》等百家之說,賢能之處數不勝數。您將自己的文字寫在竹帛之上,自以為天下無雙,那麼可以說博聞強識、善辯聰明了。然而您竭盡全力盡忠侍奉聖明的皇帝,可謂曠日持久,積攢了數十年,所得到的官銜也不過是個侍郎而已,職位不過是個執戟的侍衛罷了,想來您的行為必定有什麼不檢點吧?這是為什麼呢?”東方先生回答說:“這個原本就不是你們所能完全領會到的。那是一個時代,這又是一個時代,怎麼可能相同呢!張儀、蘇秦所處的時代,周王室已經十分衰敗,諸侯不去朝拜周天子,依靠武力相互征伐,相互用兵,後來天下兼並成十二個國家,依然沒有分出勝負,這個時候,得到士的國家就會強大,而失掉士的國家就會滅亡。所以隻要他們說出的意見,都會被采納,自己也能身居尊貴之位,恩澤也能延續給後世,子孫們則能保持長久的榮耀。如今的情況不同了。現在聖明的天子在位,恩德流布天下,諸侯都按時朝貢,表示服從,名聲威震四方的夷狄,與四海之外的土地連在一起,比覆置的盂還要安穩。天下太平,合成一家,隻要行動辦事,就好像手掌轉動那麼容易。賢或是不賢的人,他們之間能有什麼不同呢?現在憑借著天下的廣大、士民的眾多,竭盡全力地四處遊說,像輻條湊集到車轂軸上那樣競相為朝廷獻計的人,實在是多得數不清。盡管竭力追慕道義,但是常常受困於衣食,有的人失去了進身做官的機會。倘若讓張儀、蘇秦和我一同生在當今之世,他們隻怕連個掌管禮儀製度的官都當不了,怎麼敢奢望做常侍郎的官職呢?古書裏曾說:‘天下沒有災害,即便有聖人出現,也沒有機會施展他們的才能;上下和睦同心,即便有賢人出現,也沒有機會建功立業。’所以說‘時代改變了,事情也隨著發生改變’。即使這樣,又怎麼可以不致力於修身呢?《詩經》上說:‘在宮內敲鍾,在外麵能聽到聲響。’‘鶴在水澤深處鳴叫,聲音能傳到天上去。’如果一個人懂得修身,還用擔心不夠榮耀麼!薑太公親身施行仁義七十二年,遇上周文王,這才得以實行自己的主張,封在齊國,子孫享國七百餘年而不斷絕。這就是士人為什麼要日夜勤懇研究學問、推行大道而不敢停止的緣故。如今世間的隱士,盡管當時不被任用,但他們傲然獨立,孑然獨處,遠觀許由,近看接輿,他們的謀略與範蠡相當,忠誠之心與伍子胥相合,天下太平,修身自持,缺少同伴,鮮有徒眾,這本來就很尋常。你們為什麼質疑我呢!”於是諸位先生沉默不言,無以應答。

東方朔與博士諸先生辯論

【原文】

建章宮後閣重櫟中有物出焉[1],其狀似麋。以聞,武帝往臨視之。問左右群臣習事通經術者,莫能知。詔東方朔視之。朔曰:“臣知之,願賜美酒粱飯大飱臣[2],臣乃言。”詔曰:“可。”已[3],又曰:“某所有公田魚池蒲葦數頃,陛下以賜臣,臣朔乃言。”詔曰:“可。”於是朔乃肯言,曰:“所謂騶牙者也[4]。遠方當來歸義,而騶牙先見[5]。其齒前後若一,齊等無牙,故謂之騶牙[6]。”其後一歲所,匈奴混邪王果將十萬眾來降漢[7]。乃複賜東方生錢財甚多。

【注釋】

[1]建章宮: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建。舊址在今陝西西安。重櫟:雙重欄杆。[2]粱飯:好米飯。大飱臣:豐盛地宴請我。飱,給……吃,動詞。[3]已:止,完畢。[4]騶牙:獸名。也名騶吾或騶虞,古代傳說中的義獸,據說它的出現象征著統治者有信義。[5]“遠方”句:意為遠方當有前來投誠的事,因而騶牙便先出現了。見,通“現”。[6]“其齒”句:它前後都一樣生的是門牙,而無臼齒。[7]混邪(yé)王:即渾邪王。匈奴右地的王,居河西走廊一帶。

【譯文】

建章宮後閣的雙重欄杆中有一隻動物跑出來,它的形狀與麋鹿相似。這件事傳到武帝那裏,武帝便親自過來看,他詢問左右群臣中熟知各種事物精通經術的人,沒有一個人知道這是什麼動物。武帝便下詔讓東方朔過來看這隻動物。東方朔說:“我知道這個東西,希望大王您能賞賜美酒好飯給我好好地吃一頓,這樣我才說。”武帝下詔說:“可以。”吃完之後,東方朔又說:“某個地方有公田、魚池、蒲葦好幾頃,如果陛下能把它賞賜給我,我才說。”武帝下詔說:“可以。”東方朔這才肯說,他說道:“這就是所說的騶牙呀。應當有遠處的國家前來歸順,騶牙才會預先出現(以作征兆)。騶牙的牙齒前後都是一樣的,大小相等且沒有臼齒,所以稱它為騶牙。”之後一年左右的時間,匈奴渾邪王果然率領十萬人前來歸順漢朝。於是武帝又賞賜給東方朔很多錢財。

【原文】

至老,朔且死時,諫曰:“《詩》雲:‘營營青蠅[1],止於蕃[2]。愷悌君子[3],無信讒言。’‘讒言罔極[4],交亂四國[5]。’願陛下遠巧佞,退讒言。”帝曰:“今顧東方朔多善言[6]?”怪之。居無幾何,朔果病死。傳曰:“鳥之將死[7],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此之謂也[8]。

【注釋】

[1]營營青蠅:此句與下麵的詩句出自《詩·小雅·青蠅》。其中前四句見於首章;後兩句見於第二章,為後二句。營營,蠅飛之聲。[2]蕃:通“藩”,籬笆。[3]愷悌:和樂簡易。[4]罔極:沒有止境。[5]交亂四國:使四方鄰國與本國構成戰亂。[6]“今顧”句:現在東方朔反而說很多正經話了嗎?顧,反而。[7]“鳥之將死”四句:語出《論語·泰伯篇》。[8]此之謂也: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