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貨殖就是通過貿易追求利潤的意思。司馬遷所說的“貨殖”,包括各種手工業,以及農、牧、漁、礦山、冶煉等行業。在《貨殖列傳》中,司馬遷先是介紹了貨殖的重要性;接著敘述了漢武帝以前工商業的發展情況,包括商賈的致富之路、各地的物品特產,以及經濟對百姓生活的影響,等等。本傳是關於古代社會經濟的重要文獻,也反映了司馬遷的經濟思想。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中說:“布衣匹夫之人,不害於政,不妨百姓,取之於時而息財富,智者有采焉。作《貨殖列傳》。”道出了寫本傳的動機與主旨,即認為經濟情況與政治的興衰關係密切,主張發展工商業,反對人為幹涉。
◎陶朱公範蠡◎
【原文】
範蠡功成身退
昔者越王句踐困於會稽之上,乃用範蠡、計然。計然曰:“知鬥則修備[1],時用則知物[2],二者形則萬貨之情可得而觀已[3]。故歲在金,穰[4];水,毀[5];木,饑;火,旱。旱則資舟[6],水則資車,物之理也。六歲穰[7],六歲旱,十二歲一大饑。夫糶[8],二十病農[9],九十病末[10]。末病則財不出[11],農病則草不辟矣[12]。上不過八十,下不減三十,則農末俱利。平糶齊物[13],關市不乏[14],治國之道也。積著之理[15],務完物[16],無息幣[17]。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18],無敢居貴[19]。論其有餘不足[20],則知貴賤。貴上極則反賤[21],賤下極則反貴[22]。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23]。財幣欲其行如流水[24]。”修之十年[25],國富,厚賂戰士[26],士赴矢石[27],如渴得飲,遂報強吳[28],觀兵中國[29],稱號“五霸”[30]。範蠡既雪會稽之恥[31],乃喟然而歎曰[32]:“計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33]。既已施於國,吾欲用之家。”乃乘扁舟浮於江湖[34],變名易姓,適齊為鴟夷子皮[35],之陶為朱公[36]。朱公以為陶天下之中[37],諸侯四通,貨物所交易也[38]。乃治產積居,與時逐而不責於人[39]。故善治生者[40],能擇人而任時[41]。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42],再分散與貧交疏昆弟[43]。此所謂富好行其德者也。後年衰老而聽子孫[44],子孫修業而息之[45],遂至巨萬。故言富者皆稱陶朱公[46]。
【注釋】
[1]鬥:打仗。修備:做好準備。[2]時用則知物:知道貨物何時為人需求購用。時,時間、季節。用,用途,使用。[3]形:對照。[4]穰:豐收。[5]毀:歉收。饑:饑荒。旱:幹旱。[6]資舟:積蓄船隻。[7]六歲穰:六年豐收。[8]糶(tiào):出售糧食。[9]二十病農:每鬥價格二十錢,則農人受損害。病,損害。[10]九十病末:每鬥價格九十錢,則商人受損害。末:指工商業,與本(農)相對。[11]出:流通。[12]草不辟:田地荒蕪。辟,開墾,開辟。[13]平糶:平價售糧。齊物:同等貨物。[14]關市:關卡稅收與市場供應。乏:缺乏。[15]積著:囤積貨物。著,同“貯”。[16]務:務必,務求。完物:完好的物品。[17]無息幣:沒有滯留的貨幣。息,滯留、停息。[18]腐敗而食:腐敗而易蝕。食,同“蝕”。[19]無敢居貴:不敢囤積以求高價。[20]論:研究、論斷。[21]貴上極:貨物貴到極點。反:返。[22]賤下極:貨物賤到極點。[23]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當貨物貴到極點時,就及時賣出,視如糞土;當貨物賤到極點時,就及時購進,視如珠寶。[24]欲:想使。[25]修:整治,治理。[26]厚賂:重金收買。[27]赴矢石:奔赴戰場。赴,奔赴危險境地。矢,箭。[28]報:報複,報仇。[29]觀兵:炫耀兵力。觀,顯示。中國:中原。[30]五霸:春秋時先後稱霸的五個諸侯。一說指齊桓公、晉文公、楚莊公、吳王闔閭、越王句踐。一說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繆公、楚莊王。[31]既:已經。[32]喟然:歎息的樣子。[33]得意:滿足意願。[34]扁舟:小船。浮:漂泊。[35]適:到……去。鴟夷:皮製的口袋,用來盛酒。[36]之:到。[37]中:中心。[38]交:交流。易:容易、方便。[39]與時逐:隨時逐利。責:責求。[40]治生:經營產業。[41]擇人:擇用賢人。任時:把握時效。[42]致:取得、得到。[43]再:兩次。與:給予。貧交:貧窮的朋友。疏昆弟:遠房的兄弟。[44]聽:聽任,任憑。[45]息:增長,增利。[46]稱:稱頌,讚揚。
【譯文】
當初越王句踐被圍困在會稽山上,重用範蠡和計然。計然說:“知道將要打仗就提前做好準備,了解貨物何時為人需求購用就懂得了什麼是貨物,這兩種規律掌握了,那麼各種貨物的流通情況就能看得清清楚楚。所以,歲在金,就會豐收;歲在水,就會歉收;歲在木,就會饑荒;歲在火,就會幹旱。幹旱就要備好船隻以防洪澇,有洪澇災害的時候就要備車等待幹旱,這是合乎事物發展的道理。逢六年就會遇上一次豐收,逢六年就會遇上一次幹旱,每十二年都會趕上一場大饑荒。出賣糧食,每鬥的價格二十錢,農民的利益就會受損;每鬥的價格九十錢,從事工商業的人的利益就會受損。從事工商業的人利益受損,那麼財富就不會流通;農民利益受損,那麼田地就會荒蕪。糧食每鬥不能高於八十錢,不能低於三十錢,那麼農民和商人都能受益。穀物以平均價格出售,調整物價,關卡稅收和市場供應都不缺乏,這是治理國家的原則。囤積貨物的原理,務求完好的物品,不要有停滯不流通的貨幣。以貨物相互貿易,容易腐敗的貨物不要存留,不敢積聚起來等待漲價。討論貨物剩餘或充足的情況,就能知道它貴還是賤。商品昂貴到極點就會反過來趨於廉價,廉價到極點就會反過來趨於昂貴。昂貴的時候,要趁機賣出,就像扔棄糞土一樣;低廉的時候,要趁機買進,就像愛惜珠玉一般。要讓財物和貨幣的周轉如流水一樣。”治國十年,國家富裕,用豐厚的錢財去收買兵士們為自己效死力,使戰士們不避箭石奔赴戰場,就像口渴時想喝水一樣迫切,終於報仇雪恨滅掉了強大的吳國,接著揮師北進,向中原諸侯炫耀兵力,成為“五霸”之一。
範蠡已經幫助越王句踐一雪會稽之恥,喟然長歎說:“計然的計策有七條,越國用其中的五條就能如願。既然已經施用於治國了,我想把它施用於治家。”便乘著一葉扁舟浮遊於江湖之上,改名換姓,到達齊國改名為鴟夷子皮,到達陶邑改名為朱公。朱公認為陶邑處在天下的中心,與各諸侯國的交通便利,位置四通八達,貨物流通交易十分便利。因此在這裏經營產業,屯聚貨物,壟斷居奇,隨時追逐利益,而且隨機應變,而不必苟求於他人。所以,擅長經營生產和貿易的人,能夠擇用賢人,又能把握時效,十九年的時間裏,三次賺取到了千金之財,兩次分發給貧賤之交和遠房的兄弟。這就是所說的君子富有而喜歡施行恩德啊。後來範蠡年老力衰而聽任於子孫,子孫們繼承他的產業,並不斷發展,最終累積了巨萬家產。所以談論富有的人時都稱頌陶朱公。
◎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原文】
白圭,周人也[1]。當魏文侯時,李克務盡地力[2],而白圭樂觀時變,故人棄我取,人取我與[3]。夫歲孰取穀[4],予之絲漆;繭出取帛絮,予之食[5]。太陰在卯[6],穰;明歲衰惡[7]。至午[8],旱;明歲美。至酉,穰;明歲衰惡。至子,大旱;明歲美,有水。至卯[9],積著率歲倍[10]。欲長錢,取下穀;長石鬥,取上種[11]。能薄飲食[12],忍嗜欲,節衣服,與用事僮仆同苦樂,趨時若猛獸摯鳥之發[13]。故曰:“吾治生產[14],猶伊尹、呂尚之謀,孫、吳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與權變[15],勇不足以決斷,仁不能以取予,強不能有所守,雖欲學吾術,終不告之矣。”蓋天下言治生祖白圭[16]。白圭其有所試矣,能試有所長,非苟而已也[17]。
【注釋】
[1]周:指戰國初期的小諸侯國西周國。[2]務:致力於。盡地力:竭力開發土地。[3]與(yǔ):給予,這裏指出售。[4]歲孰:每年穀物成熟,這裏指一年的農事收成。[5]食:糧食。[6]太陰:指木星。卯:地支的第四位。[7]衰惡:年景不好。[8]至午:木星在午宮(方位)時。午,地支的第七位。下文“至酉”、“至子”,均指木星所在的方位。[9]至卯:此指木星複至卯宮(方位)時。[10]積著:積貯。率:大概,大約。歲倍:每年增長一倍。[11]上種:上等穀物。[12]薄飲食:不講究吃喝。薄,輕視,不講究。[13]趨時:爭取時機。若:好像。摯:通“鷙”,凶猛。發:奮發,指動作迅捷。[14]生產:經商致富之事。[15]不足與權變:不足以隨機應變。[16]祖:效法。[17]非苟而已也:並不是馬虎隨便行事。苟,不嚴肅。
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文史知識
白圭棄政從商
戰國中期,白圭曾做過魏國的相。那時,魏國都城大梁靠近黃河,經常遭受洪水的侵害,白圭於是派人加固黃河大堤,消除了水患。後來,魏惠王日益昏庸,白圭看到這一情形,就毅然離開了魏國,先後到中山、齊、秦三國遊曆。白圭遊曆秦國時,商鞅正在秦國變法,並極力提倡重農抑商的政策,所以白圭就沒有在秦國做官。此後,白圭放棄從政的想法,轉而走上了經商之路。
【譯文】
白圭,周國人。魏文侯時,李克致力於開發土地,而白圭卻喜歡觀察市場行情及年成豐收、歉收的變化,所以別人低價拋售的東西他就收購,別人高價收購的東西他就出售。年歲豐收時,就買進穀物,拋售絲和漆;蠶繭結成時,買進帛絮,拋售糧食。太歲在卯,五穀豐登;明年收成將會很糟糕。太歲在午,發生旱災;明年收成將會很好。太歲在酉,五穀豐登;明年收成將會變壞。太歲在子,發生大旱災;明年收成將會很好,雨水充足。太歲行到卯位的時候,囤積起來的貨物大概要比普通年份多一倍。想讓價錢上漲,就收買質量差的穀物;想提高穀物的份量,就買進成色好、虛耗少的上等穀物。能夠做到不在乎吃喝的好壞,節製嗜好和欲望,節省穿戴,與做事的僮仆同甘共苦,抓住發財的時機就像是猛獸猛禽搏取獵物時那麼迅捷。所以他說:“我從事經商,就好像伊尹、呂尚出謀劃策,孫子、吳起用兵作戰,商鞅實行新法一樣。所以說智不足以隨機應變,勇不足以做出決斷,仁不能夠合理取舍,強不能夠有所堅守,即使想學習我的經營之術,我終究也不會教給他的。”因此天下人都說經商之道要學習白圭。白圭或許是有所嚐試吧,嚐試而能超群出眾,並不是馬虎隨便就能行的。
◎各地貨殖大概◎
【原文】
漢興[1],海內為一,開關梁[2],弛山澤之禁[3],是以富商大賈周流天下[4],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而徙豪傑、諸侯、強族於京師[5]。
關中自汧、雍以東至河、華[6],膏壤沃野千裏。自虞夏之貢以為上田[7],而公劉適邠[8],大王、王季在岐[9],文王作豐[10],武王治鎬[11],故其民猶有先王之遺風,好稼穡[12],殖五穀[13],地重[14],重為邪[15]。及秦文、德、繆居雍[16],隙隴蜀之貨物而多賈[17]。獻公徙櫟邑[18],櫟邑北卻戎翟[19],東通三晉,亦多大賈。孝、昭治鹹陽[20],因以漢都[21],長安諸陵[22],四方輻湊並至而會[23],地小人眾,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24]。南則巴蜀[25]。巴蜀亦沃野,地饒卮、薑、丹沙、石、銅、鐵、竹、木之器[26]。南禦滇僰[27],僰僮[28]。西近邛笮[29],笮馬、旄牛[30]。然四塞[31],棧道千裏[32],無所不通,唯褒斜綰轂其口[33],以所多易所鮮[34]。天水、隴西、北地、上郡與關中同俗,然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為天下饒。然地亦窮險[35],唯京師要其道[36]。故關中之地,於天下三分之一[37],而人眾不過什三[38];然量其富,什居其六[39]。